探秘房寺镇侯庄村的来历

苇河心语

<p class="ql-block">  王冀城乡行带你走进房寺镇侯庄村观光 ,挖掘历史,寻找乡愁记忆。</p><p class="ql-block"> 侯庄位于房寺镇政府驻地西2.5公里处,西与高唐县大赵庄接壤,北邻马庄,现属马侯社区。</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侯勤、侯俭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此立村,以其姓氏命村名为侯庄。笔者认为,兄弟俩来此建村说,不准确,因为这是当时明政府严令禁止的,就是为了防止亲兄弟在一个村聚众谋反。前面视频里我已经说过了。对家谱的记载,提出异议。</p><p class="ql-block"> 另有一说为:南宋初年,侯氏由河南省迁来建村,命村名为侯庄。关于这种说法,我也询问了侯庄村的朋友,他们对上面的那种说法比较认可。“由河南迁来村建说”,更是无稽可谈。</p><p class="ql-block"> 侯庄和临近的马庄解放前就是一个行政村,人称“马侯庄”,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两个村一分为二,分别叫侯庄、马庄,一直持续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2024年侯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5位。</p><p class="ql-block">侯氏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p><p class="ql-block">1. 出自姬姓</p><p class="ql-block"> 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侯宣多(字骈)因拥立晋襄公继位有功,被封于侯邑(今山西侯马),子孙以"侯"为氏。</p><p class="ql-block">​2. 少数民族改姓</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复姓"侯莫陈氏"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改为单姓侯氏。这一支在河南、河北地区形成望族。</p><p class="ql-block">3. 以国为氏</p><p class="ql-block">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侯国(今山东宁阳)。春秋末年被鲁国所灭后,其公族子孙以国名"侯"为氏。</p><p class="ql-block">迁徙分布</p><p class="ql-block">早期主要在山西、河南繁衍,汉代开始向河北、山东扩散。唐代随陈 政、陈元光父子入闽,明清时期迁至台湾及海外。如今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人口最为集中。</p><p class="ql-block"> 具体该村侯氏有哪一支迁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考证。</p> <p class="ql-block">摄影、美篇编辑:</p><p class="ql-block"> 王河北,禹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爱好读书、上网学习、旅游、喜欢村史及民间故事的挖掘与整理。文章散见《大众日报》客户端,《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禹城市报》报刊,《山东金穗文学》《鲁北文学》《德州》《禹城文萃》《禹城与禹文化》等杂志,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苇河心语》一部。</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2日下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