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夏源关帝庙百工图1

京郊王海春

<p class="ql-block">  蔚县号称八百村庄八百堡,虽然这数有点虚高,但起码也有三百来个。每个庄堡都会建庙,而且有五六个庙都很正常。这些庙宇也都绘有壁画,即使同题材的壁画细节上也绝无相同的,那真是蔚为壮观,精彩绝伦。</p> <p class="ql-block">  夏源村位于蔚县城东二十公里,属西合营镇管辖,成村于明朝。村内还有一座保存下来的关帝庙,而这庙里保存下来的壁画居然不是常见的“关帝圣迹图”,而是反映清朝民间市井街巷各行各业的“百工图”。关羽也被尊为武财神,哪个商贩不想发财,画上这百工图,他们捐资香火会更舍得吧。这个太有意思了,于是专门寻访。</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庙原本早已残破不堪,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誉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当然在艺术性上根本没有可比性,但却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也因而于2018年成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的稍微早了点,开门的人还没到。就先看到庙宇南侧的夏源剧场,看外观本以为就是七八十年代新建,转到侧面才发现是利用原来的老戏台扩建的。老戏台的木构还保持原样,只是在雀替上还残留着时代特征明显的“斗私、批修”字样。</p> <p class="ql-block">  三面墙壁抹了白灰,四白落地,从脱落的斑块中还能看到里面艳丽的壁画。如果有可能,我是很愿意拿个小刷子,慢慢刷下这些白灰,看看那古人笔下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是啥样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终于等到了来人,庙门吱呀敞开。院子为四合院布局,青砖漫地。</p> <p class="ql-block">前殿大门在院外,好像还属于私人,不能进入。但可以看到两侧山墙上的龙穿牡丹棱形砖雕,那游龙惬意穿行于牡丹从中,富贵而浪漫。</p> <p class="ql-block">  那被称为后殿的单开间建筑只残留了三分之一,梁柱都暴露在外,残墙也直接露出里面混着稻秸的土坯,在阳光照耀下更有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在大门上面的梁枋部位还保留着彩画。木柱上方还雕刻着一个兽头,头长双角,青面獠牙,扁鼻阔口,正吞下大柱,很是奇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柱子下面的石柱础为鼓形,上下两排乳钉,外面一侧雕刻衔环的狮子,只是这狮头上的鬃毛有点飘逸,内侧则雕刻了一朵菊花。</p> <p class="ql-block">  庙里还留存着两块碑,一块立在进门处,为“创建碑记”,刻碑时间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那也就是这庙有三百多年了。碑文起始;“自古神圣类,皆有福世庇民之猷(yóu),可法可传,而明德不群、威灵显佑者,汉关圣帝君为尤…”。“关夫子三复鲁史,辅汉兴蜀,忠义之节至矣、尽矣。是崇关圣之祠即存孔圣之脉也”。这碑文还真是让关羽儒道相结合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碑文最后还刻上了会首、木匠、泥匠、石匠、住持僧的名字。最重要的是居然有画匠,“赵成、赵其仁”,或许这最重要的“百工图”壁画就是他们画的,也不知是不是父子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一块碑镶在前殿的后墙上,起始为“重修庙楼殿楹碑记”。时间为大清光绪五年(1879),碑文有些缺失,不知这壁画是否有重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想看的壁画在东西配殿,而幸好这两殿保存相对完好,大比分壁画得以保存。想看清朝人市井人文的,请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