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名酒:8大、17大和53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老八大名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新八大名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十三大名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十七大名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53种优质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也是最后一次国家举行的全国评酒会,评酒会评出国家名酒(金质奖)17种称、优质酒(银质奖)53种。从1952年开始到1989年,我国共进行了五次全国性的白酒评选会。一共评选出了17大名酒(简称“17大”)和53种优质白酒(简称“53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中国53优质白酒之一:来自江苏泗洪的神秘名酒——<b style="font-size:22px;">双洋特曲</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双洋酒厂位于江苏泗洪县的洪泽湖西岸,重岗山东麓的青阳镇北郊。因有双沟酒厂和洋河酒厂分别居其南北,并汲取两大酒厂之酿造工艺故取名“双洋酒厂”。该厂前身为江苏省国营五里江农场于1962年创建的小江号酒坊,1980年3月经江苏省农垦局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国营五里江(农场)酒厂”:1986年8月,酒厂正式更名为“江苏省国营双洋酒厂”</p> <p class="ql-block">双洋酒厂的创建,源于当年国营五里江农场为减少损失,欲将大量受潮霉变的山芋干作为原料酿制散装白酒,以供本场职工消费,因此创建了小江号酒坊。1967年春,酒厂甑锅在“文革”中被毁而停产。1972年,小江号酒坊迁至青阳镇北郊恢复生产,以生产60度散装芋干白酒为主,日产量不足20公斤;1975年秋,酒厂开始生产瓶装“五里江”牌五里江白酒。1980年,该厂开始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工程;当年首次生产出普通大曲酒一双洋大曲(使用“重岗山”牌商标),该产品是学创结合的产物,风格独具。1983年,“双洋特曲酒”“优质双洋大曲”相继问世,倍受消费 牌双洋特曲者欢迎。1985年,双洋特曲首次出口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p> <p class="ql-block">双洋低度酒于1984年开始研制.1985年投产,命为“双洋特液”(39度),首以500克装的青陶瓷瓶包装上市:同年秋,250克相同包装也面世。1986年,这对“孪生兄弟”双双打入国际市场</p> <p class="ql-block">1980年后,酒厂启用“重岗山”牌商标,首用于普通双洋大曲酒。该商标以酒所在地一一重岗山乡而命名。1985年10月,53度“重岗山”牌双洋特曲首次销往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商标除印有汉字、汉语拼音外,还印有英文,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江苏省分公司经销</p> <p class="ql-block">1986一1987年,针对酒类商标使用较为混乱的情况,江苏省工商局部署全省对酒类商品使用商标情况进行清理检查。为此,1986年双洋酒厂另申请了“双洋”牌南标,1987年获准通过注册。直到1989年,该商标才投入正常使用。1988年底,在全国第五次评酒会上,双洋特曲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和银质奖章,同年参加首届食品博览会荣获两金一银一铜,从此双洋酒一炮而红。1989年销售10070吨,1995年达20000吨,在当时成为江苏名酒第一梯队选手</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国营双洋酒厂后期改为集团制。在1992年11月—1999年12月为江苏双洋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1月—2002年2月为江苏省泗洪县双洋酒业有限公司 ,2002年后改为江苏太平洋酒业有限公司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张表格为各个时间的双洋酒厂的产品及产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获奖历史</b></p><p class="ql-block">双洋酒厂的产品,从1980—1989年共有九个产品二十五次荣获国优、部、省、市名优产品证书和奖牌,特别是双洋特液39度在1985年1月深圳举办的全国农副产品展销会上名噪一时,博得外商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在1986年、1988年部级白酒评比中,双洋特液39度获省优质奖;1988年双洋特曲53°(大曲浓香型)参加全国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浓香型总分第五,获国家银质奖。同年参加首届食品博览会,有四个产品获两金一银一铜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工艺特点</b></p><p class="ql-block">双洋特曲酒以高粱为原料,大麦、小麦和豌豆制成高温大曲为糖化发碍剂,引重岗山泉水为酿造用水,采用续渣老五甑操作法,低温入池、老窖双轮底发酵、分层取酒、陈贮勾兑等工序酿成。酒色清透明,窖香浓郁,香味协调,绵甜,爽口,回味较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各个时期的经典—-双洋特曲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82年 五里江酒厂 双洋特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0年代中期,重岗山牌,双洋特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0年代中期,重岗山牌,双洋特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8年代 啤酒盖 重岗山牌 双洋特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0年代初 双洋特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3年 龙瓶 双洋大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3年 双洋特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4年 双洋特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7年 双洋特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5年 双洋特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除了双洋特曲以外,双洋酒厂在八九十年代,还有双洋大曲,双洋特液等名优产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双洋大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双洋特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三十多年时间过去,“53优”白酒的命运各不相同,习酒、白云边、珍酒、安酒等不断创造新的传奇,仍活跃在中国酒业的舞台中央,但有的品牌已经销声匿迹,淡出人们的视线。白酒圈流传着一句大实话:“酒香也怕巷子深,不会吆喝的酒,只能自己闷头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3优”白酒,从区域来看来自19个省份,其中贵州6种、四川7种、江苏5种、安徽2种、湖北2种、湖南3种、山东2种、河南3种、江西1种、山西2种、陕西1种、广东1种、广西2种、河北3种、天津1种、辽宁4种、吉林2种、黑龙江4种、内蒙古2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香型来看,“53优”白酒涵盖浓清酱兼及其他香5大香型,其中浓香29种、酱香8种、清香4种、米香3种、其他香9种,比如,麸曲浓香的代表龙泉春、麸曲清香的代表六曲香、小曲米香型的代表浏阳河小曲、麸曲酱香的代表黔春酒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而每一款53优质酒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如果你想一睹“53优”白酒的风采,有机会可以去古井酒文化博物馆逛一逛,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在合肥举办,当时古井贡酒购买了所有参评的酒样,如今陈列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馆,是其“镇馆之宝”,被认为是中国白酒界的绝版收藏。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中,53种优质酒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每款53优酒都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与酿造工艺。不仅代表着各地的风土人情,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了更全面地呈现这些佳酿的魅力,我们特地整理了它们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图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