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巴楚夷陵”巴人的后代就是现在的土家族人

阿卫

<p class="ql-block">夏商时期,巴人就在清江、峡江地</p><p class="ql-block">区活动,香炉石、白庙子、路家河、朝天嘴等遗址被推定为早期巴人遗存。</p><p class="ql-block">史载:“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沮漳河流域是早期楚文化的中心。西周成王时封熊绎居丹阳;春秋战国之际,夷陵为楚国西部的战略要塞。宜昌境内,尤其是沮漳河流域,楚文化遗址、墓葬分布密集,出土遗物丰富,在早期楚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两周之际,峡江宜昌一带,巴、楚文化相汇交融,形成了一种“亦巴亦楚”的地域性文化。</p> <p class="ql-block">商周时期,各族群间不断交融交汇,华夏共同体日趋发展、稳固与成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确立了初始格局与演化路径。发现了香炉石文化的清江流域被学界认为是探索早期巴人起源的重要地区。周初,巴人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因功被封为子国,加入了西周分封制大一统体系,活动流域大致在鄂西渝东一带。春秋以后,巴人的活动空间不断被楚人挤占、渗透,巴人的一部分留居楚地,并与楚人不断融合;另一部分逐渐向西南和四川盆地迁移,与当地蜀人融合,形成个性鲜明的巴蜀文化。巴人与中原华夏共同体关系密切,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不断加强、凝聚。今天遍及湘鄂川渝黔等地拥有900多万人口的土家族被认为是巴人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悬馆之谜</p><p class="ql-block">“悬棺葬 ”是崖葬中将殓尸棺木高置于临江面海、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之上的一种葬俗,是长江流域以南古代少数民族对亲人死后永远不让生灵去侵扰的一种最虔诚的山壁悬崖葬俗。悬棺葬集中分布于鄂西、川东南、渝、黔东北地区,甚至东南亚及太平洋东岸也有一些分布。宜昌的秭归、夷陵区、长阳等地分布较多。从悬棺出土的遗物看,宜昌境内的悬棺葬多属巴人遗存。</p> <p class="ql-block">廪君(巴务相)</p><p class="ql-block">是传说中巴人的早期部族首领。他的事迹在《世本》、《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水经注》等史籍中均有记载。</p><p class="ql-block">巴务相最早是赤穴的首领,以精湛的投掷技艺一剑中的及土船浮水能力征服四个黑穴部族,成为廪君。又以其通晓天地知识收服盐水女神部族,使巴族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族群,为后期巴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廪君死后,其魄化为白虎,因此虎成为巴族尊奉的神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