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婺源篁岭景区简称篁岭景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境内,面积7.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篁岭景区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近600年历史徽派古村落。背倚石耳山,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篁岭村“地无三尺平”的独特地貌造就了其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景区内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被称为“梯云人家”。2024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婺源篁岭古村建于明代中叶。据我包车的司机介绍,以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篁岭村交通不便、严重缺水,天降雨水只够用半年,村民生产生活很艰难;所以,村民不断迁往山下。</span>2008年之前,篁岭是一个“半空心化”濒临消亡的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2009年,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融资介入篁岭,进行古村开发保护。通过新村换古村、新房换古宅、腾鸟换笼、产权置换的方法,对篁岭古村进行旅游开发与保护。经过6年时间改造,先后投资近6亿元,使篁岭涅槃重生。201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篁岭景区试营业</span>。</p><p class="ql-block"> 篁岭完整地保存了古徽州的建筑风貌。白墙黛瓦马头墙:村落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精美的马头墙错落有致,充满了韵律感。徽州三雕:在古宅的梁枋、斗拱、门楣、窗棂上,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石雕和木雕,技艺精湛,寓意深远。 官厅、绣楼:村内保留有“竹山书院”、“怡心楼”(绣楼)等代表性建筑,可以窥见当年徽州人家的生活与文化。</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村很重视村庄布局,讲究风水。篁岭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桥六井”布局建设。篁岭天街长388米,横贯东西,九条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庄的各个角落。天街是篁岭的“商业一条街”,两边商铺林立,各种该地特色的业态在此汇聚:这里有婺源三雕之一的木雕在现场雕刻、修复。有民间艺人制作竹编用品,工艺画伞,现场作画等。</p><p class="ql-block"> 花溪水街是婺源篁岭景区除古村天街外,又一条商业娱乐街。水街高低错落布置有酒吧、咖啡、甜品、茶舍、香道馆等休闲业态。水街布满水雾装置,清凉避暑,坡面上沿街布置了石磨、水碓、悬浮怪屋等景观。</p><p class="ql-block"> “晒秋”景观是篁岭最负盛名的名片。 </p><p class="ql-block"> 乡村晾晒农作物是一种常见的农俗现象,在湖南、安徽、江西等山区都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排布,</span>地无三尺平,村庄平地极少,屋顶架晒成了晾晒农作物的主要场地。晒秋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应季的农作物可晒。春晒山厥水笋,夏晒瓜果蔬菜,秋晒粮食皇菊,冬晒腊味乡俗……一年四季延绵有序。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晒秋"风情画。</p><p class="ql-block"> 旅游开发后,公司返聘村民从事晒秋工作,复原晒秋盛景,传承晒秋农俗。并且晒秋的规模更大,种类更多元,场面更壮观,成为了一个常态展示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旅游观光、拍摄创作、农事体验的需求。2014年,"篁岭晒秋"被文化部授予"最美中国符号"。</p> <p class="ql-block"> 说明:所有照片都是本人拍摄,原图,未修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