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

一米阳光

<p class="ql-block"><b> 东极</b></p><p class="ql-block"><b> 一米阳光</b></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4日上午8点10分, 我们从呼和浩特出发了,向东行驶。路经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布统草原 ,赤峰克什克腾旗,与承德围场坝上草原相邻,是著名的影视拍摄地和摄影天堂。百里天路,童话草原。这里有千松坝草原和森林公园,牧场向农耕过渡。我们的车穿越一个又一个邃洞,越过燕山山脉,才到达承德避暑山庄。</p> <p class="ql-block">  7月15日我们游览承德避暑山庄。雨下个不停,但烟雨朦胧的山庄更显历史悠久的韵味,它不仅是园林艺术的杰作,更是清代政治、宗教历史的缩影,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集北方园林、江南水乡、蒙古草原风格于一体。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列)。</p><p class="ql-block"> 𠄘德避暑山庄是北国大地上的一曲壮阔诗篇,更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瑰丽画卷。这里的山峦不以险峻争锋,而以浑厚取胜。群山环抱中,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依山而建,实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登上普陀宗乘之庙的台阶,远山如黛,近岭含烟,皇家的恢宏与山野的朴拙在此完美融合。冬季的瑞雪为山峦披上素袍,夏日林海翻涌碧浪,四季轮回间,山始终是这片土地最沉静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 承德市是河北省东北部的重要城市,毗邻京津,因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闻名,素有‘紫塞明珠’和‘夏都’之称。这里是几朝皇帝的行宫,是皇帝第二个办公地点。</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文物没有赝品,货真价实。这里的热河发源于避暑山庄东北隅的热河泉,全长只有90米,是中国最短的河流之一。其水源为地下温泉,冬季水温保持在8℃左右,即使严寒季节也不结冰,形成“藻绿水清、雾霭蒸腾”的独特景观。泉水富含碳酸钙、碳酸镁等矿物质,水质甘甜清澈,乾隆皇帝曾赋诗赞其“荷花仲秋见,惟应此热泉”。‌‌</p> <p class="ql-block">  这片山水曾见证康乾盛世的车马络绎,也承载着农耕与游牧文明交融的记忆。每一道山脊都是时光雕刻的痕迹,每一条溪涧都流淌着历史的回响。在快节奏的当代,承德的山依然保持着从容的气度,让每个来访者都能在它的怀抱中寻得片刻安宁,体悟生命应有的厚重与沉静。这或许就是承德群山最动人的馈赠——它不仅给予我们壮美的风景,更在无声中传递着一种历经沧桑而不改初心的生命姿态。</p><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周围有八座寺庙,只有小布达拉宫最出名。当地有一名小吃葱爆肉蘑土豆粉。上菜时,你千万别去翻找肉末,因为这种蘑菇🍄‍🟫叫肉蘑。这是一份素菜,却要66元一份,滑嫩爽口好吃。</p> <p class="ql-block">  7月16日我们来到辽宁省会沈阳(1928年以前的奉天)。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沈阳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p><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了沈阳故宫,它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入关以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相继十次“东巡”时作为驻跸所在。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是清朝初期的皇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仅次于北京故宫。这里是网红打卡地,每天有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扮着大清人儿走秀拍照,体验穿越大清朝时期的民居生活……</p> <p class="ql-block">  沈阳张学良旧居的大青楼,小青楼,张作霖五夫人的卧室起居,都很有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张学良(1901-2001)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东北军统帅,以促成东北易帜、发动西安事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闻名,历经54年软禁后侨居美国终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赵一荻旧居(1912年5月28日—2000年6月22日),因排行第四称“赵四小姐”,祖籍浙江兰溪,生于香港,是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以72年陪伴张学良经历政治风云和幽禁岁月而闻名,最终在夏威夷定居,病逝。</p> <p class="ql-block">  沈阳金融博物馆很有民国时期银行的特色,游客可以身临其景,直接参与,仿佛一名群众演员。</p> <p class="ql-block">  沈阳是一座兼具传统与创新的城市,是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这座老城不仅浸润着历史的烟云,更以令人惊叹的姿态焕发青春。当晨光洒在故宫琉璃瓦上,你看到的不仅是清文化的源起,更是一座活态博物馆的苏醒——红墙内外,历史与现代正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漫步中街,石板路承载着张氏帅府的传奇往事,而两旁崛起的文创空间,正演绎着多民族文化的共生交响。浑河岸边的旧仓库群里,国际插画展与传统二人转同台绽放,工业文明的厚重与创意产业的轻盈在此完美相融。这是充满智慧的焕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历史在当代语境中重生。沈阳老城的青春,是带着文化底蕴的从容蜕变,是在守护根脉中生长的创新力量。它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年轻,是让每段时光都绽放应有的光彩,是工业文明与信息时代碰撞出的璀璨火花。</p> <p class="ql-block">  7月17日我们奔赴哈尔滨,它位于松花江流域,地处松嫩平原。别称“冰城”,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欧陆风情、冰雪文化和音乐之城闻名。‌当我们慢步来到中央大街,只见游人如梭,索菲亚广场拍照的假俄罗斯人比比皆是,男女老少都入了迷,我们就好像走进了异国他乡……</p> <p class="ql-block">  傍晚,人们在斯大林公园散步,江风带着水汽的清凉,轻轻拂过人们的衣角与发梢。松花江畔,早已三三两两聚满了人,目光齐齐投向西边的天际。夕阳正像一个温柔的画家,将漫天云霞当作画布,挥洒出从橘红、金粉到绛紫的瑰丽色彩。 那光晕洒在江面上,碎成万千片跃动的金鳞,随着波浪轻轻摇曳,一直铺陈到视野的尽头。 江鸥的身影在暖光中划过优美的弧线,远处古老的铁路桥静静地伫立,如同岁月的剪影。</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公园另一角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正拉开帷幕。悠扬的琴声乘风而来,与江水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 也许是《太阳岛上》的熟悉旋律,也许是《喀秋莎》的异国情调,歌声与乐声并不激昂,却像这江风一样,丝丝缕缕,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散步的人驻足聆听,摇着扇子的老人随着节奏轻轻点头,孩子们在草坪上跟着音乐蹒跚起舞。</p><p class="ql-block"> 这是哈尔滨之夏最经典的意象: 自然的美景与人文的浪漫在此刻完美交融。夕阳、江水、音乐、清风,共同酿成了一杯令人微醺的夏日美酒,让每一位在场的人,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远方来客,都沉醉在这座“音乐之城”的黄昏里……</p> <p class="ql-block">  7月18日,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太阳岛,它宛如镶嵌在松花江畔的一颗璀璨生态明珠。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园,更是一处融合了自然野趣与异域风情的城市桃源。</p><p class="ql-block"> 踏入岛上,首先是扑面而来的盎然绿意。作为一片广袤的湿地公园,水脉纵横,芦苇摇曳,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清新气息。放眼望去,是绿色绒毯般铺展开的绿绿草坪,柔软而充满生机,吸引着人们在此漫步、小憩或嬉戏。草坪之上,是高高的大树,它们枝繁叶茂,撑起一片片浓密的绿荫,在夏日里投下清凉,与蓝天共同构成一幅宁静的画卷。视线所及,色彩从未单调。鲜花盛开的大花园是岛上的调色盘,各色花卉争奇斗艳,成片的花海随风起伏,绚烂夺目,芬芳四溢,为这片绿色天地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  太阳岛上的俄罗斯风情小镇,不仅是哈尔滨“东方莫斯科”魅力的缩影,更是连接中俄友谊的一座桥梁。它让每一位到访的游客,无需远行异国,便能沉浸式地体验到纯正的俄罗斯文化与热情奔放的民族风情。</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的苏共抗联物品展览则提供了一个沉重的窗口。那些陈列着的历史文物、珍贵图片和实物,默默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中,中苏人民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与不屈的抗争精神,为这座充满欢乐与美景的岛屿,增添了一笔历史的厚重与沉思。</p> <p class="ql-block">  太阳岛的夏天,居然也能让我们走进冰雪大世界。它是一座用冰雪雕琢的梦幻王国,是北国献给世界最壮丽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步入其中,仿佛走进安徒生的童话。<span style="font-size:18px;">冰砌的城堡透着淡蓝的光晕,冰雕的廊桥蜿蜒如琉璃,每一处棱角都折射着璀璨的光芒。孩子们从水晶般的滑梯欢笑着溜下,洒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这里的能工巧匠以松花江的冰为帛,以凛冽的寒风为笔,雕刻出巍峨的宫殿、灵动的飞龙、展翅的凤凰。你可以在冰餐厅手握温热的马迭尔冰棍,感受冰火交织的奇妙;在零下二十度的空气中呼出白雾,看它在灯光下化作钻石般的星尘,又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灯光变幻间流转着紫晶的神秘、蓝宝石的深邃、翡翠的温润。</span>最动人的是那纯粹剔透的冰砖里封存着整个北国的冬日精魂,用最寒冷的材质打造出最温暖的童话。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场光的盛宴、冰的狂欢,雪的绽放,人类匠心谱写的冰雪奇缘。</p> <p class="ql-block">  7月19日我们前往伊春,它坐落于小兴安岭腹地的“林都”,是北国版图上一颗浸润着松香的翡翠。我们一踏进伊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便是铺天盖地的绿。红松、云杉、白桦……亿万棵树木交织成北中国最辽阔的森林海洋。夏日,这儿绿浪翻涌,成为绝佳的避暑胜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阳光被滤成清凉的碎金,洒在长满苔藓的林子里,</span>空气中弥漫着松针的清香与负氧离子的清甜。这片林海不仅是“天然氧吧”,更是一座活着的自然博物馆,每一片落叶都在讲述着关于生长与轮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森林不仅塑造了风景,更滋养了生命与文明。这里是小兴安岭的精灵王国,马鹿、紫貂、啄木鸟在此安居。林间的蓝莓、榛子、猴头菇,是自然最慷慨的献礼。伊春人骨子里流淌着林业文明的血液,他们将敬畏与感恩刻进年轮,从曾经的“伐木声声”到如今的“护林育林”,完成了从“向森林索取”到“与森林共生”的生命觉醒。</p> <p class="ql-block">  谢谢,谢谢你一一可爱的林间小精灵,是你一路陪伴我们走完行程,忘却了上山下山之辛苦劳累。你那双圆鼓鼓的大眼如同闪烁的星辰,萌态可掬;你用前爪捧食,灵巧如人手。‌‌你那无邪的眼神传递着纯真的语言,你那忙碌的身影向我们传递着生活的活力,悄然而然地治愈着人们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心灵。</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天赐湖</b></p><p class="ql-block"> 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在五营大森林的深处</p><p class="ql-block">有一泓上苍赐予的湖</p><p class="ql-block">环抱四周的青山叠翠</p><p class="ql-block">倒影在澄澈水中轻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过天晴的湛蓝天幕</p><p class="ql-block">绽放洁白无瑕的云朵</p><p class="ql-block">沿着天赐湖悠悠漫步</p><p class="ql-block">心灵与自然相融相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负氧离子沁润呼吸</p><p class="ql-block">感恩免费空气维生素</p> <p class="ql-block">  7月20日我们前往同江,一路上在小兴安岭的林海中穿梭。我们的车子下坡,拐弯,再下坡,再拐弯,在狭窄的水泥硬化路面上颠簸,两侧高大的树木一闪而过,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天然氧吧带来的负氧离子,让人心胸豁然开朗,人清气爽。终于过了鹤岗,沿332国道慢行。</p><p class="ql-block"> 风景在路途,当我们车行三江平原,视线便彻底失去了边际,<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北大荒集团的宝泉岭一带,满眼的绿</span>是不掺一丝杂质的、汪洋恣意的绿,从脚下一直漫到天边,将整个大地覆盖得严严实实。风是这里唯一的指挥,它一挥手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株</span>株稻禾便齐刷刷地俯下身子,又齐刷刷地昂起头,那层层叠叠的绿浪,便带着沉甸甸的韵律,哗啦啦地涌向远方。这是北大荒吗?这是北大仓!完全媲美呼伦贝尔大草原。</p><p class="ql-block"> 若只是绿,比过草原的美,倒也寻常。奇妙的是风送来的那股气息,那被太阳晒透后蒸发出来的泥土香,混着渠水的清润,再糅合着稻花香,虽然香气不霸道,却极绵长……浸润着你,舒心着你,顺着你的毛孔渗进四肢,让你也成为这黑土地上的一株稻,一棵草。</p><p class="ql-block"> 这哪里是寻常的稻花呢?每一朵微小如尘的乳白花穗里,都藏着整个夏天的阳光、整个春天的雨露,以及黑土地沉睡千年的肥沃梦想。它们不言不语,低吟着一部宏大的史诗,那就是关于科学种田,汗水与智慧的史诗,是将“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人与天共同写就的壮丽诗篇。</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天地间仿佛安静了下来。那万亩水稻披上了晚霞,在微风中摇曳,唱着愉悦动听的歌。稻香也愈发醇厚,就像一坛渐渐发酵的老酒,醉了旷野,醉了每一个路过的人。</p> <p class="ql-block"><b>中国饭碗</b></p><p class="ql-block"> 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国家粮食战略的安全</p><p class="ql-block">是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饭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祖国的北大仓</p><p class="ql-block">肩负着民族根基的责任担当</p><p class="ql-block">一望无际的稻海</p><p class="ql-block">掀起一浪又一浪绿色的波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学农耕的文明发展</p><p class="ql-block">将北大荒变成了十里稻花香</p><p class="ql-block">一碧万顷的庄稼</p><p class="ql-block">书写着华夏英雄儿女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带头实现农业机械化</p><p class="ql-block">米粒小乾坤大的稻理传四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了解稻理后,我们转入331最美龙江路,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萝北口岸。江对岸是俄罗斯,游客可乘船游览,可在边贸购物、或者打卡滨江公园,拍照留念。萝北口岸位于黑龙江萝北县名山镇,1993年5月正式开通国际客货运输。该口岸明水期采用船舶运输,冰封期通过浮箱固冰通道实现汽车运输,每日设有往返两班客运班车,年货物吞吐能力达50万吨。</p> <p class="ql-block">  7月21日我们游览三江口: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同江市东北4公里处,因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后形成三条汊流而得名。交汇后的江段被当地人称为“混同江”,三条江(黑龙江、松花江、混同江)在此相会,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接壤,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同江口岸。</p><p class="ql-block"> 随着中俄同江铁路大桥的通车,同三公路是我国南北最长大道。0起点,从同江到三亚,路始于此,江汇于此,海通于此,全程5700公里。同江将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进一步推动对俄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同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和日益突出的边境贸易地位,成为黑龙江省对俄开放的前沿城市。</p> <p class="ql-block">  三江口是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泾渭分明。松花江因泥沙较多呈黄色,黑龙江水呈墨绿色,两江交汇后形成黄黑分明的自然奇观,东流数十里不混,成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赫哲人故乡,了解赫哲族伊玛堪表演:大体上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没有乐器伴奏。赫哲族伊玛堪的节目类型及演出风格有“大唱”和“小唱”之分。“大唱”是指以说为主的表演,侧重和擅长表现英雄与传奇性的节目内容;“小唱是指以唱为主的表演,侧重和擅长表现抒情性内容的短篇节目。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创新,增添新的表现手法。</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鱼皮画很有特色,很出名。它以鱼皮为纸,以韧劲为墨,在时光的沉淀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华。一张张平凡的鱼皮,经过匠人去皮、鞣制、拼接、粘贴,竟能幻化成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大马哈鱼、鲤鱼……皮料在匠人手中产生奇妙蜕变——鱼鳞的天然纹路化作羽毛的脉络,皮质的自然色泽晕染出远山的层次。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化,蕴含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这个依江而居的民族,将渔猎文明的记忆缝进皮囊,让冰冷的鱼皮拥有了温度。每幅作品都是流动的史诗:萨满舞动的神韵、江中欢腾的鱼群、雪原驰骋的驯鹿,都在鱼皮上获得永生。它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一个民族与自然对话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鱼皮画最动人之处,在于它完成了生命的二次绽放。原本易腐的皮料,在匠人手中获得艺术的永恒。这恰如庄子所言“物物而不物于物”——匠人既尊重材料的本性,又赋予它全新的灵魂。每一幅鱼皮画都是对生命的礼赞,讲述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自然之道。</p><p class="ql-block"> 在这快节奏的时代,鱼皮画匠人依然保持着“十年磨一剑”的从容。他们指尖流淌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时光中沉淀,在坚守中创新。当我们凝视这些作品时,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美,更是一种文化的温度,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7月22日,我们一大清早去迎接祖国的第一缕阳光,这是多么神圣而幸福的事情。这里是贝壳沙滩营地。前方,便是第一缕阳光。</p> <p class="ql-block"><b>第一缕阳光</b></p><p class="ql-block"> 一米阳光</p><p class="ql-block">我们踏至祖国最东端</p><p class="ql-block">佳木斯抚远东极广场</p><p class="ql-block">只见黑龙江乌苏里江在此相拥</p><p class="ql-block">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相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第一枚太阳跃出水面</p><p class="ql-block">便是东极的第一缕阳光</p><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篆体“東”字船帆挺立</p><p class="ql-block">正是中国人迎着朝阳扬帆启航</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行驶331国道,去探访黑瞎子岛,观赏东极宝塔。它东岸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俄罗斯东部军区所在地哈巴罗夫斯克市。该岛是该市的天然屏障和门户,地处险要,居乌苏里江口,控制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是黑、乌两江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翻阅历史,明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1411~1433年),明朝太监亦失哈曾先后十次率大规模船队经过黑瞎子岛,到黑龙江上游巡视。清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在岛东北角设立了乌苏里昂哥卡伦(边防哨卡)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冯德禄、葛云山、德夫克(赫哲族)等15户人家上岛居住。民国十六年(1927年),抚远市居民朱瑞臣一家5口人搬到黑瞎子岛居住,养马两匹,种地若干。民国十七年(1928年)初,绥远县(现为抚远市)知事派人到黑瞎子岛调查,查明岛上住有中国民户30家,苏户17家,均以捕鱼割草为生,前苏联在该岛无任何设备,只是苏方有时派兵前往巡视。民国十八年(1929年),张学良为夺回沙俄在东北修筑的中东铁路路权,中国东北当局将中东铁路电报电话权收回,将苏联职员遣送回国,就此引发了中苏争夺中东铁路所有权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史称“中东路事变”。</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前苏联将黑瞎子岛占领。</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与苏军沿边境对峙,黑瞎子岛成为苏军据守伯力的前沿阵地。</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p><p class="ql-block">1954年开始,中国渔民不能再上岛。</p><p class="ql-block">1964年2月23日,中苏两国开始就其归属问题进行谈判。</p><p class="ql-block">1969年,中苏交恶,苏联开始往岛上移民。</p><p class="ql-block"> 黑瞎子岛自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东路事件”俄方占岛,一直实行军事控制,在银龙岛、北代岛及东正教堂处建有5个边防哨所。沿抚远侧岛边设有铁丝网约40千米,抚远水道上、下口处俄方都有炮艇驻守。原俄罗斯驻北代岛哨所(俄称大乌苏里岛哨所)遗址位于抚远三角洲上的北代岛。哨所建于1976年,营区占地面积约10125平方米,有主楼、车库、发电房、锅炉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浴室、仓库、油库、马厩、犬舍等设施</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我双脚一踏上黑瞎子岛,脚步跟随导游讲解,来到原俄罗斯驻北代岛哨所遗址,心情就越来越沉重。原因是以前不了解“一岛两国”的历史,如今得知真相,忿忿不平。这“一岛两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的屈辱史。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夺去黑龙江以北约63万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又强迫签订《北京条约》,约定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这一条约又强行割占了中国领土40多万平方公里。直到2008年10月14日,黑瞎子岛部分领土才归划中国,该哨所才由中国边防部队接收并负责管理。</p><p class="ql-block"> 如今一岛两国: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获地171平方公里,当中第二大的岛屿银龙岛,因位处黑瞎岛之西北,故此全部归属中国。俄罗斯保留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东半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东极宝塔,登高望远,欣慰地笑了。放心吧,这儿有宝塔镇河妖!祖国已强大,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返!远处的边防哨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耳畔传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穿越江面,穿越高山峡谷,威震四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岛上的黑瞎子(又称亚洲黑熊)作为自然界中独特而迷人的生灵,其身上蕴藏的坚韧、智慧与生命力,足以让人由衷赞叹。特别是胸前那抹皎洁的月牙斑纹,仿佛是月光为它披上的铠甲,在芦苇深处跃动成一道神秘的符号。这独特的标志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似它从容穿梭于黑夜与白昼之间的徽章——既昭示身份,又守护着它与生俱来的隐秘气质。粗犷的外表下藏着惊人的适应力:能以双脚站立眺望,用灵敏的嗅觉与听觉洞察环境;爪如铁钩,可攀树、掘巢……看似笨重,却能在枝桠间轻盈穿梭;独来独往的习性,藏着对家庭深沉的责任。母熊抚育幼崽时展现的耐心与勇毅,是自然写就的温柔诗篇。它们的生命节奏——冬眠与苏醒、孤独与陪伴——无不呼应着天地运行的韵律。</p><p class="ql-block"> 在东方传说中,黑熊是力量与再生的象征;对北方少数民族而言,它是敬畏与信仰的载体。而在现代语境中,黑瞎子更成为一种精神隐喻:那些看似“笨拙”的坚持,实则是扎根生活的笃定;那些“沉默”的独行,恰是忠于内心的清醒。赞美黑瞎子,亦是赞美一种生命哲学:不争锋芒,却自有山川赋予的力量;不饰张扬,却始终在寂静中野蛮生长。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是于混沌中筑起秩序的巢穴,在无常里守住内心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  称为"东方第一村"的南岗村,是祖国陆地版图最东端迎接第一缕阳光的村落。这个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市黑瞎子岛镇的赫哲族村庄,三面环江,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还保留着浓厚的赫哲族文化传统,是体验祖国最早阳光与少数民族风情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是祖国版图上最先被晨曦吻过的土地,一个将名字镌刻在太阳起笔处的赫哲族家园。他们是太阳的守望者,是光明最早告知人间的心跳与呼吸。</p><p class="ql-block"> 当晨光刺破江雾,赫哲人的身影便与波光一同醒来。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他们世代栖居于此,不是占有山水,而是成为山水最灵动的部分。那流传千年的渔猎智慧,早已化作与自然对话的密码——不索取一鱼一鳍的贪婪,只收获生生不息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当时代的风吹过乌苏里江,赫哲人用生态为墨,以文化为笔,绘出了独一无二的幸福图景。他们让古老的“伊玛堪”吟唱与现代的文旅交响共鸣,让鱼皮画上的纹路讲述新的传奇。让民宿里飘出塔拉哈的香气,生态农场里鲟鳇鱼游弋,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赫哲人对天地最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这是充满智慧的平衡之道——他们守护着三江湿地的纯净,让芦苇荡依然为丹顶鹤起舞;他们发展着低碳循环的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化作金山银山。在这里,保护不是束缚,而是发展的根基;发展不是破坏,而是保护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东方第一村的幸福,是赫哲人在晨光中撒网时脸上的古铜光泽,是游客体验鱼皮画制作时的惊叹,是孩子们用赫哲语歌唱未来的清亮。他们站在祖国的最东端,用行动告诉世界:最前沿的发展,恰恰是与自然最亲密的拥抱;最幸福的生活,永远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栖居。</p><p class="ql-block"> 因江的哺育而生,又因守护江而兴。在这片太阳最早照耀的土地上,赫哲人正用古老而年轻的智慧,书写着新时代的“乌苏里船歌”——一首生态与繁荣交织、传统与现代共鸣的幸福史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