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深圳岭南少年节目组 宝安滨海公园星通大厦3楼

我mzLHW冫

<p class="ql-block">城市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清晰,高楼林立,玻璃幕墙映着初升的太阳,宛如无数双眼睛,静静注视着这座永不停歇的都市。远处的摩天轮缓缓旋转,彩色支架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仿佛一个巨大的音符,奏响青春与梦想的序曲。这里不是寻常街角,而是无数少年梦想启航的起点——星通大厦,岭南少年节目组的预选场地正坐落于此。</p> <p class="ql-block">星通大厦的GATE 4每天清晨准时开启,宛如一扇通往未来的门。孩子们从这里走进去,带着家乡的味道,也带着世界的视野。他们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主动的讲述者——在这座城市的心跳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前台大理石台面映出“星空融媒(深圳)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中心”的标识,一束紫色花卉静静绽放。这里不只是拍摄场地,更像是梦想的中转站。每天都有新的面孔走进来,带着方言、记忆与对未来的想象——他们从这里出发,奔向更广阔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岭南少年节目组</p> <p class="ql-block">走进三楼整层的选拔现场,迎面扑来的是蓬勃的朝气与跃动的希望。孩子们身着精心搭配的服饰,眼神明亮,藏着对未来的憧憬。丁绮罗静立角落练习台步,黑色皮夹克上的银饰随动作轻闪,宛如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她沉默时如静水,开口却自带力量。她说她热爱宇宙,因为那里蕴藏着无限可能——正如此刻站在这里的每一个少年,正以脚步丈量梦想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彭博正与工作人员核对流程,手中紧握导演临时交付的小道具。他身穿蓝红相间的衣服,是母亲特意为今日准备的,“像宇航员一样”,他笑着说。眉眼弯弯,仿佛已看见自己未来在镜头前的模样。他告诉我,他想拍一部关于太空探险的短片,主角是从深圳出发的少年,穿越星系,带回和平的讯息——那是属于湾区孩子的星辰征途。</p> <p class="ql-block">马艺阁坐在休息区翻看剧本,白色上衣衬得她清亮如晨光。耳环在灯光下轻轻晃动,宛如两颗行星绕恒星旋转。她语气温柔,却字字坚定:“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岭南的孩子也能讲出世界的故事。”她带来的才艺是用粤语朗诵一首自创诗篇,讲述老屋前的木棉树与奶奶口中的传说——那是记忆的根,也是表达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休息区的墙上贴满小演员的宣传照,五颜六色的帽子、闪亮的配饰、自信的笑容,宛如一片盛开在城市中心的花海。一个戴黑白条纹帽的男孩正对着镜子调整表情,他叫刘志晟,名字普通,却自带气场。他说:“我不喜欢被定义,我不是谁的复制品,我是未来的原创。”这句话让我微笑,也让我铭记——这不仅是宣言,更是这一代少年的自我觉醒。</p> <p class="ql-block">后台走廊尽头,一位穿黑色银饰上衣的男孩靠墙而立,神情专注,仿佛在酝酿一场盛大的演出。他寡言少语,导演却说他一上镜就“活了”。他叫王皓辰,是“星空融媒小艺员”计划中脱颖而出的新星。他们并非专业出身,却拥有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执着——那是梦想赋予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王皓辰告诉我,童年时每天放学都要路过一座骑楼,上面雕着花鸟虫鱼。“那时只觉得好看,后来才懂,那是岭南的魂。”如今站在镜头前,他想用孩子的眼睛,用现代的语言,把这份美讲给更多人听——传统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可以被重新点亮的光。</p> <p class="ql-block">段灵兮是当天最后一个试镜的女孩。她穿着白色毛衣,站在模拟的星空背景下,轻轻唱起一首改编的粤语童谣,旋律悠扬,如风穿过老巷屋檐。歌声落下,全场静默数秒,随即掌声响起。她说她想做一档节目,叫《听我说岭南》,讲述那些快要被遗忘的老味道、老故事——那是她心底最柔软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杨诗萌选择了沉默的表达。她立于镜头前,指尖轻触嘴唇,眼神深远,仿佛在思索时间与传承的重量。她的造型现代,气质却透着古典的静谧。“传统不是老去的东西,它是活的,只要我们还愿意看它一眼。”这句话如钟声回荡,唤醒了人们对文化延续的深思。</p> <p class="ql-block">刘志晟的试镜短暂却深刻。他立于宇宙背景前,目光笔直,如一颗即将发射的卫星。他说:“未来不是等来的,是我们一脚一脚走出来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些孩子不是在表演,他们是在预演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踏在通往星辰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钟澄诺的出场带着一种庄重感。她身穿白外黑内的搭配,两条辫子整齐垂肩,说话字字清晰。她带来一段关于广府茶楼的独白,从“一盅两件”说起,讲到人情冷暖,城市变迁。她说:“我们吃的是点心,嚼的是日子。”这话出自十几岁少年之口,令人动容——原来最深的感悟,往往来自最朴素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宣传海报,山水氤氲,云雾缭绕,“岭南少年”四个大字居中醒目,下方写着“KEEP STUDYING”。太阳高悬,祥云环绕,既有传统年画的韵味,又透出新时代的锐气。这是节目的精神底色——根在岭南,心向未来,脚步不停。</p> <p class="ql-block">一个穿蓝条纹衬衫、戴红格子帽的男孩引起我的注意。他叫李然,虽不在正式名单中,却是现场最投入的一个。在模拟主持环节,他讲述深圳的变迁,从渔村到科技之城,语气没有炫耀,只有敬畏。他说:“我们不是取代过去,而是让过去在今天继续发光。”这句话,道出了少年与城市最深层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听我说岭南》——这不仅是一档栏目名称,更像是一群少年的集体宣言。他们想用镜头记录骑楼下的糖水铺、西关大屋的雕花窗、沙面岛的老教堂,也想讲述大湾区少年如何在全球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栏目将在广东网络电视台播出,每集十五分钟,自六月六日起,讲述属于这一代人的岭南故事。</p> <p class="ql-block">“湾区少年行”也在筹备之中,旨在让珠三角九市的青少年用自己的视角记录这片热土。他们将走访非遗工坊、现代实验室、老街市集,用影像连接传统与科技,用声音传递少年心声——那是属于湾区新一代的文化叙事。</p> <p class="ql-block">参观深圳岭南少年节目组</p> <p class="ql-block">宝安滨海公园星通大厦3楼</p> <p class="ql-block">那栋蓝白相间的高楼静静矗立,遮阳棚上写着“星通陈海 无限智联”——或许是个笔误,但“无限智联”四字却格外贴切。在这里,少年与城市相连,传统与未来相接,个体与时代共振。每一扇窗后,都有一颗跃动的心,正准备发声。</p> <p class="ql-block">城市的天际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绿树掩映中,摩天轮缓缓转动。这是一座充满可能性的城市,而岭南少年节目组,正为这些可能性提供一个发声的舞台。每一个站上试镜台的孩子,都是未来故事的执笔人。</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桥梁横跨建筑群之间,像一条纽带,连接现实与梦想。围墙边的绿树随风轻摆,仿佛在为每一个勇敢站上舞台的孩子鼓掌。阳光洒落,光影交错,如同希望在城市上空悄然铺展。</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高楼间的光影不断变幻。这里每一天都在书写新的故事,而岭南少年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成为这些故事的主角。他们的声音或许稚嫩,却足够真诚,足以穿透喧嚣,抵达人心。</p> <p class="ql-block">摩天轮旁的卡通雕塑色彩斑斓,一辆摩托车疾驰而过,仿佛从过去奔向未来。孩子们的笑容,比阳光还亮。那是希望的光芒,是城市最动人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红色标语写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在这座城市,宏大叙事与个体梦想从不冲突,反而彼此成就——少年的志向,正是时代前行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广告牌上写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棕榈树在风中摇曳,少年们的脚步却坚定向前。他们知道,未来不在远方,而在自己脚下的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行人穿梭,车流不息,城市在运转,梦想在生长。而在星通大厦三楼,一群岭南少年正站上属于他们的起点,准备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