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792596</p><p class="ql-block">昵称:正荷</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要登一座自己喜欢的山,今天也不例外,我们选择登顶麒麟山。今天的登山让我确实获得了一个小确幸,那就是我们发现了大片的天然岩画,比登山看到美景更令人振奋,令人激动。</p> <p class="ql-block">我蹲在一块裂开的岩石前,指尖轻轻划过它干涸的纹路。这哪里是石头,分明是一幅大地用时间刻下的画。橙褐色的沉积物像凝固的火焰,嵌在灰白的岩体里,孔洞如眼,裂痕如笔,勾勒出无人能解的符号。风从远处吹来,带着沙粒摩擦的声响,仿佛在低语千万年前的故事。这是今天我们登上麒麟山的另一收获,发现了大量的岩画。</p> <p class="ql-block">阳光斜照在岩壁上,斑驳的色块像是谁打翻了调色盘。橙与黑纠缠着,在细密的裂网中流淌,枯枝的影子斜斜地压在上面,像一道道封印。我忽然觉得,这不单是风化的痕迹,更像是某种古老仪式的遗存——自然在无声中作画,而我们只是偶然路过它的展厅。这分明就是一只上山回头虎。</p> <p class="ql-block">脚下的地面裂成一片片不规则的拼图,深浅交错,像极了干涸的河床。有些裂缝窄得几乎看不见,却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我踩在一块凸起的石板上,它微微松动,仿佛随时会塌陷进时间的缝隙里。这里没有人工的痕迹,可每一道裂纹都像是被精心设计过,比任何壁画更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灰白色的岩面像一张饱经沧桑的脸,裂纹是皱纹,风化是岁月的刀工。一缕枯黄的枝条缠在石缝间,像是谁曾在这里系过信物,又忘了带走。那块突兀的棕褐色沉积物,像一滴凝固的血,又像一封被封存的信——大地把秘密藏在纹理里,只留给愿意俯身细看的人。</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岩石像是被谁揉皱又摊开的纸,灰色与棕色交织,凹凸之间全是故事。我伸手摸了摸,粗糙的质感扎着掌心。这些裂纹不是破坏,而是一种书写,一种比文字更早的语言。它们不说“曾经”,只说“存在”。</p> <p class="ql-block">碎石与泥土混杂着铺展在眼前,像是大地脱落后的一层皮。小颗粒在风里轻轻滚动,偶尔卡进缝隙,就成了新的起点。几根草芽从石缝里探头,倔强地绿着。这荒凉不是死寂,而是一种缓慢的呼吸——自然从不急于完成一幅画,它只负责让它慢慢成形。这幅画需要翻来覆去的品味。</p> <p class="ql-block">浅棕与灰的岩面像一块老旧的画布,裂纹是颜料干裂的痕迹。有意思的是,几缕细小的根系从缝隙里钻出,像谁在画上添了新的笔触。风一吹,那些根轻轻晃动,仿佛整块岩石都在呼吸。原来最古老的画,也一直在被生命重新诠释。</p> <p class="ql-block">这块岩石像是被火烤过又泡过水,棕褐的锈迹斑斑点点,边缘断裂得参差不齐。它不规则的形状让我想起某种远古生物的骨骼。背景里几片植物残骸半埋在土里,像陪葬品。我站在这里,竟有种闯入祭祀现场的错觉——这岩面,或许是某种图腾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橙红色的岩石像烧过的木炭,黑斑如烟熏的印记。它的表面坑洼不平,边缘碎裂,像是经历过一场大火。可它没被烧尽,反而在灰烬中留下了更清晰的轮廓。我忽然明白,有些美,是毁灭之后才显现的。</p> <p class="ql-block">棕褐色的岩面布满孔洞,像蜂巢,又像星空。有些洞深不见底,里面填着深色的物质,像是大地悄悄藏进去的墨汁。裂纹从孔洞边缘辐射开来,像涟漪,也像符咒。我盯着看久了,竟觉得这些孔是眼睛,正默默注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p> <p class="ql-block">橙红色的岩石在阳光下泛着光,裂纹如血管般蔓延。它不规则的形状像一块被遗弃的祭石,表面附着的细小颗粒像是未洗净的香灰。周围散落的植物残骸,像是曾经缠绕它的花环,如今只剩枯枝。这岩,像一位退隐的神祇,静默地躺在荒野里。</p> <p class="ql-block">橙与黑的斑块在岩面上交错,像一幅抽象的泼墨画。枯枝横斜,碎石散落,整个画面透着一股苍老的气息。我蹲下身,忽然觉得这些斑块不是随机分布的——它们有节奏,有呼吸,甚至有情绪。大自然从不随意涂抹,每一笔都有它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灰白色的岩面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棕黑的斑点是岁月的污渍。裂纹如网,把整块岩石分成无数碎片,却又用纹理把它们连在一起。这让我想起记忆——破碎,却依然完整。有些东西,越旧,越有力量。我突然有种感觉,这高高的麒麟山在万年以前,几万年以前曾经是海。</p> <p class="ql-block">灰白与棕黄交织的岩面,裂纹如河流般蜿蜒。有些地方被侵蚀得凹陷下去,像是被谁用手指反复摩挲过。我伸手触碰,指尖传来粗粝的凉意。这岩石不是静止的,它还在变化,还在“画”自己——风是笔,雨是墨,时间是唯一的画家。</p> <p class="ql-block">几块化石躺在地上,形状奇特,有的弯如月牙,有的圆似铜钱。浅棕色的表面布满裂纹,像一张张凝固的脸。它们曾是生命,如今成了大地的笔触。我蹲下,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这哪里是石头,分明是时间盖下的邮戳。</p> <p class="ql-block">岩石表面布满圆形凹陷,像被无数雨滴砸过,又像被远古的锤子敲打过。浅棕的底色上,黑斑如星点。灌木在周围枯黄与绿意间挣扎,风一吹,沙沙作响。我忽然觉得,这些凹陷或许是某种密码,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如何阅读。</p> <p class="ql-block">苔藓与地衣像绿色的颜料,斑驳地涂在岩石上。浅棕与黑的底色上,它们蔓延得自由而克制。秋季的灌木在背景里泛着黄橙,像一幅画的边框。这岩石不是被覆盖,而是被“签名”了——自然在它身上留下了名字。这是一块无比巨大的岩画,我的相机无法留下的壮观,如果吊车可以开到山上来,我一定把他吊走,送到博物馆,让他作为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它静静躺在山上,表面纹理如迷宫,浅棕与黑交织成神秘的图案。一只手伸向它,不是为了占有,而是为了确认——确认我们与远古之间的联系。它像一幅被埋藏的壁画,终于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地上的小化石形状各异,有的圆,有的扭曲,像是被遗忘的图腾碎片。浅棕色的表面裂纹密布,像干涸的河床。它们散落在枯枝间,不声不响,却比任何纪念碑更沉重。我弯腰拾起一块,它轻得惊人——可它承载的时间,却重得无法估量。</p> <p class="ql-block">棕褐色的岩石像一块老皮革,裂纹是褶皱,深色斑点是伤疤。边缘断裂处露出内在的纹理,像是被岁月一层层剥开。它不美,却有一种让人敬畏的质感——那是时间亲手打磨出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那块岩石的轮廓像一只伏地的兽,裂纹是它的毛发,斑点是它的眼睛。我盯着看了许久,竟觉得它随时会抬起头来。自然的画笔从不刻意,却总能在无意间,画出最动人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岩石上放着一根烧焦的物体,前端浅棕,末端漆黑,像是谁在仪式后留下的祭品。裂纹在它周围蔓延,枯枝散落一地。这画面荒凉得近乎神圣——火是另一种雕刻,烧尽之后,真相才浮现。</p> <p class="ql-block">破碎的陶器躺在沙土上,裂纹如蛛网,棕褐色的碎片像是被风一页页翻开的古书。它曾盛过水,还是酒?如今只剩残片,与枯枝为伴。这陶,是人与自然共同完成的作品——人塑其形,自然蚀其魂。</p> <p class="ql-block">陶器碎片静静躺在岩石上,圆形,中心有孔,像一只沉默的眼睛。浅棕色的表面裂纹纵横,像是被时间咬过。它不完整,却比完整时更耐看——残缺,有时才是最美的句点。</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九九重阳节,登山的日子,今天的收获颇大,我被这万年岩画激动着,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绝美之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