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同窗重游潇湘 ‍ 湘江之行纪实

金珠玛米

<p class="ql-block">初冬的风带着清冽的凉意,却吹不散十八颗奔赴热爱的心。我们一行同窗,循着年少时课本里的墨香,驱车南下湖南,在山水之间重温故景,在烟火之中打捞时光,开启了一场兼具人文厚度与生活温度的重游之旅。</p><p class="ql-block">车行一路,窗外的景致从长江之滨的喧嚣渐变为江南的温润。抵达岳阳时,暮色正轻笼着洞庭湖。凭栏远眺,湖面烟波浩渺,渔舟点点,虽无盛夏的碧波万顷,却有初冬独有的清寂辽阔,风过耳畔,仿佛仍能听见千古文人的喟叹与心声。</p><p class="ql-block">次日清晨,乘车前往君山岛。岛上草木虽染霜色,却依旧苍翠,斑竹依依,传说中的湘妃泪痕仿佛还凝在叶脉之间。我们沿着环岛小径缓步前行,听风吹过竹林的簌簌声,看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的斑竹。</p><p class="ql-block">离开岳阳,车队一路向南,奔赴长沙。第一站直奔桔子洲头,我们沿着江滩漫步,望着湘江缓缓北流,远处的岳麓山层林尽染,红枫与青松相映成画。站在青年毛泽东雕像前,大家驻足仰望,心中涌起无限崇敬。同学们纷纷合影留念,仿佛见到了那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雨中的靖港古镇,藏着老长沙的慢时光。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的吊脚楼鳞次栉比,木窗雕花依旧精致。我们穿梭在古街小巷中,看老匠人专注地制作油纸伞,闻着路边小铺里芝麻糖的香甜,听老板细说古镇的过往。感受这份久违的宁静与惬意。</p><p class="ql-block">谈及长沙,美食是绕不开的主题。傍晚时分,我们直奔火宫殿,这座百年老店早已香气四溢。大家围坐一桌,外酥里嫩的臭豆腐,热气腾腾的糖油粑粑,鲜香与美味尽在其中。那些青春记忆在美食的氤氲中愈发清晰,温暖了整个冬夜。</p><p class="ql-block">夜色渐浓,五一广场步行街成了长沙最热闹的所在。霓虹闪烁,人流如织,街边的小吃摊、文创店、网红打卡点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p><p class="ql-block">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相传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点兵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p> <p class="ql-block">北通巫峡,南极潇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次日清晨,乘车前往君山岛。岛上草木虽染霜色,却依旧苍翠,斑竹依依,传说中的湘妃泪痕仿佛还凝在叶脉之间。我们沿着环岛小径缓步前行,听风吹过竹林的簌簌声,看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的斑驳光影,偶尔驻足于古亭之下,聊起学生时代的趣事,笑声与鸟鸣交织,将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登高处俯瞰,洞庭湖与君山岛相映成趣,水天一色的景致,让人心境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斑竹点点</p> <p class="ql-block">柳毅井位于岳阳市君山公园龙舌山山隅东侧,是君山五大古井之一</p><p class="ql-block">柳毅井又名桔井,唐代李朝威《柳毅传》载,柳毅为救牧羊龙女,曾由此井下到洞庭龙宫传书,后人为纪念柳毅,将其改为柳毅井。历史记载北宋范致明的《岳阳风土记》中就有“君山崇胜寺,旧楚兴寺也,有井,曰柳毅井”的记载,明代隆庆年间的《岳州府志》称岳州“诸井之著者曰柳毅”。</p><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井用花岗岩垒砌而成,井的一头为长方形,有几级石磴伸到井水中,一头是圆的,体现了古人“天方地圆”的理念,井的正上方是传书亭。</p><p class="ql-block">文物保护:柳毅井历代均有修葺,现井是1979年在原井基础上维修扩建而成,198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水质特点:柳毅井长年不盈不涸,水质清冽纯净,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是烹茶、酿酒的优质水。</p> <p class="ql-block">探君山柳毅井,古井映古亭,甘冽泉水藏千年侠义。一份“传书救女”的赤诚,历经岁月仍动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俯身柳毅井畔,指尖触过花岗岩壁的沧桑。传说有声,侠义无言,这口千年古井藏着中国人的“义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洞庭之畔,柳毅井边。不只是一口古井,更是一段流传千年的信义佳话,旅途中的诗意与敬意皆源于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仿佛烟花三月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东侧清风峡中,是中国四大名亭</p><p class="ql-block">爱晚亭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1944年,爱晚亭在“长沙会战”中被毁,1952年完成重修,时任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题写了“爱晚亭”三字,制成红底鎏金匾额。</p><p class="ql-block">爱晚亭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50平方米,亭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外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内为丹漆花岗岩石圆立柱,古朴清灵。</p><p class="ql-block">爱晚亭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胜地,他常与蔡和森、萧子升等友人在此探讨。亭内窗棂悬饰黑底描金横匾,上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诗句,使其超越了历史建筑范畴,成为国家历史叙事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1983年,爱晚亭被湖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头</p><p class="ql-block">橘子洲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中心,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被誉为“中国第一洲”。它呈南北走向,纵贯江心,全长约5千米,最宽处约300米,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古城。橘子洲因盛产美橘而得名,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的火坑遗址在1985年被发现于此,证实了远古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唐宋时成为风景胜地,“江天暮雪”是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1925年,毛泽东在此写下《沁园春·长沙》,使其声名远扬。2009年,橘子洲景区向游客免费开放,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AAAAA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位于橘子洲头望江亭以北,面向东南,于2009年12月26日揭幕落成。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毛泽东形象为艺术原型,由广州美术学院黎明创作。雕塑高32米,象征着毛泽东32岁时写下《沁园春·长沙》,长83米、宽41米,由8700多块采自福建的永定红花岗岩石拼接而成。雕塑的基座设计成毛泽东的肩膀,寓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缅怀历史,放眼未来,基座内设有陈列室,展示伟人风采。</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头,与青年伟人对望。江风载着百年意气,山河皆为理想答卷,吾辈当承壮志,不负韶华</p> <p class="ql-block">一张合影,跨越百年回响。雕像无言,却道尽“书生意气”;江天壮阔,映证“初心如磐”</p> <p class="ql-block">立雕像之下,望湘江北去。读懂“谁主沉浮”的担当,更懂今日安宁的重量,薪火相传,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伟人指点江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重温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p><p class="ql-block">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p><p class="ql-block">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p><p class="ql-block">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p><p class="ql-block">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p><p class="ql-block">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p><p class="ql-block">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p><p class="ql-block">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p><p class="ql-block">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开慧故居</p><p class="ql-block">杨开慧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故居建于光绪年间,占地约68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土木结构。房舍以上、中、下三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各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前栋为双页木门,中嵌木栏转门;中栋有踏步入过厅;后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住房,两侧厢房多为配房、杂屋。1982年和1990年修缮时,在东墙缝中发现杨开慧所写手稿信札等多件。1972年,杨开慧故居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杨开慧(1901年-1930年),号霞,字云锦,湖南长沙板仓人,是著名教育家杨昌济之女。1920年冬,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与毛泽东结婚。1922年,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随其辗转多地开展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她回到板仓开展地下斗争。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坚贞不屈,最终于11月14日在长沙识字岭英勇就义。毛泽东曾作《蝶恋花·答李淑一》悼念她,称其为“骄杨”。</p> <p class="ql-block">不忘先烈,牢记使命。</p> <p class="ql-block">牢记誓言,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牢记誓言,永远跟党走。</p> <p class="ql-block">结语:短短几日的行程,我们重游故地,再品美食,既领略了岳阳楼的人文底蕴、桔子洲头的自然风光,也感受了靖港古镇的古朴韵味、五一广场的现代活力。十八名同窗,从青涩少年到现在,不变的是彼此间的真挚情谊,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向往。</p><p class="ql-block">归程的车轮缓缓启动,初冬的湖南依旧在身后静静矗立。这场山水与烟火的约会,不仅让我们重温了记忆中的美好,更收获了新的感动与力量。愿此程的温暖与感悟,能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也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再赴一场山海之约。</p> <p class="ql-block">制作:金珠玛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809898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