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知青

晓杰

美篇昵称:晓杰<br>美篇号:114152199<br>文编:晓杰<br>模板:美篇系统<br>背景音乐:《北大荒人的歌》歌词节选:“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爱你……” 1955年初,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在农村是大有作为的”。1964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发布指导知青下乡的纲领性文件,推动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开展。 <b>▲1964.9.26·特66《知识青年在农村》全(4)</b><div> 1964年9月26日发行的"知识青年在农村"特种邮票,是第一套反映知青在农村的邮票,也是反映第一拨知青下乡的邮票,邮票全套四枚,编号特66。分别表现了收获、种植、学习、科研,画面温馨协调。设计者在4幅画面中,采用民间版画形式,色彩鲜艳,展示了知青在农村的生活。<b><br></b></div> <b>▲(4-1) 收割</b><div><b> 邮票图案描绘了女知识青年在农村参加收割小麦的劳动场面。</b></div> <b>▲(4-2) 种树</b><div><b> 邮票图案以深绿色的繁茂林木为背景,描绘了知识青年在农村进行植树劳动的情景。</b></div> <b>▲(4-3) 学习 </b><div><b>邮票图案描绘了知识青年在农村坚持学习的情景。</b></div> <b>▲(4-4) 科学实验 </b><div><b>邮票图案以庄稼、蔬菜的幼苗为背景,描绘了知识青年在农村进行科学实验的场面。</b><br> 其中第三枚图案是三名学习《人民日报》的知识青年。在他们背后的书架上,摆放的几本书中有一本《雷锋的故事》,书的封面是雷锋头像。这是我国邮票中第一次出现雷锋</div> <b>▲1969.10.1·文17《知识青年在农村》(4)全</b><div> 《知识青年在农村》全套4枚,邮票依次描绘了知识青年在农村学习、劳动、搞科学试验及给农民治病的场面。<b><br></b></div>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于是,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城镇知识青年,积极上山下乡,到农村参加劳动,安家落户。<br> 1969年10月1日,正值国庆节,为了宣传知识青年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知识青年在农村》“文”字头邮票。这是新中国第二套以知青为主题的邮票。 <b>▲(4-1)和贫下中农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br>图案为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情景。</b> <b>▲(4-2)向生产进军<br>图案为知识青年参加生产劳动的情景</b> <b>▲(4-3)向老农学习搞科学试验<br>图案为知识青年虚心向老农学习农业知识的情景。</b> <b>▲(4-4)赤脚医生<br>图案为知识青年在农村担任赤脚医生的情景。</b> <b>▲知青的优秀代表-金训华</b><br> 在国家的邮票上,出现有名有姓的“知青”形象,从目前来看,金训华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br> 金训华(1949~1969),男,汉族,中共党员,上海人。1969年5月,他和一大批上海知识青年到黑龙江省农村插队落户,被分配到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8月15日下午,因暴发特大山洪,金训华为抢救国家物质牺牲于激流中,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金训华的牺牲,给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注入了悲壮的色彩。在他牺牲后的3个月后,六九届毕业生下乡了,他们纷纷要求去逊克县插队。<br> 1970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叙事长诗《金训华之歌》发行了。作品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歌颂了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的壮丽青春及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创作方法上,作者也作了一些新的尝试。《金训华之歌》迅速在当时的年轻人中间广泛流传。 <b>▲74.6.26·编82-85《赤脚医生》(4)全</b><div> 编 82-85《赤脚医生》是邮电部为纪念毛泽东“6.26”指示发表 9周年而发行的编号邮票。因其画面内容与“知青”主题密切相关,故而可以是知青主题的副题。<b><br></b></div> <b>▲编82预防<br>画面描绘了一位戴着军帽的女赤脚医生,正在给一群农村儿童注射疫苗的场景。</b> <b>▲编83出诊<br>展现了一位女赤脚医生月夜出诊的画面,她挎着药箱,背着斗笠,手持手电筒,顶风冒雨涉水前去为病人看病。</b> <b>▲编84采药<br>刻画了两位女赤脚医生进山采集中草药的情景,她们背着药筐,拿着锄头,在崇山峻岭间寻找草药。</b> <b>▲编85治疗<br>描绘了一位女赤脚医生放下镰刀,在田间地头为老农针灸的场景。</b><div> 在我们知青中,有许多人在农村时有当过赤脚医生的经历,我认识的追梦老师就是赤脚医生的优秀代表,上面的场景对赤脚医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常态。<br></div> <b>▲75.3.8·T9《乡村女教师》(4)全</b><div> 我国第一套教师题材的邮票,是1975年3月8日发行的“乡村女教师”特种邮票,编号T9,全套4枚。<br> 邮票介绍了四位乡村女教师的敬业精神,女教师在努力学习、女教师在草原上巡回教学、女教师在实地辅导珠算课、女教师深入渔民区在船上上课。<br> 这套邮票表现了乡村中那些像慈母般关心、爱护、哺育孩子们成长的女教师队伍生活中的几个侧面。她们致力于乡村的教育事业,克服了种种困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创办各种教学方式,改善诸多不利条件,使农家子女得以受教育,学文化,长知识,长身体,成为一代新人。<br> 选择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发行这套邮票,也是对乡村女教师不平凡业绩的肯定和歌颂。<br></div> <b>▲(4-1)认真看书学习<br>图案描绘了一位乡村女教师正在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情景。</b> <b>▲(4-2)巡回教学<br>以辽阔的绿色大草原和草原上的蒙古包、输电线铁塔为背景,展现了乡村女教师深入牧区给牧童上课的动人场面。</b> <b>▲(4-3) 开门办学<br>以丰收的打谷场为背景,描绘了乡村女教师组织开门办学的情景。</b> <b>▲(4-4)水上小学<br>以宁静的水面和停泊在岸边的渔船为背景,展现了一位女教师在船上为船民子弟上课的场景。</b><div> 在我们知青中,有不少人在农村时有当过教师的经历,有的不但是教师还是校长,他们不但为农村传播了文化知识,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邮票虽然说的是女教师,但不论男女知青,她(他)们为农村的文化传播和教育事业,作出的奉献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b><br></b></div> <b>▲76.5.7·J9《五七干校》(3)全</b><br> J9《五七干校》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纪念毛主席 “五七指示” 发表十周年,于 1976 年 5 月 7 日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br> “五七干校” 是 “文化大革命” 期间根据毛泽东《五七指示》,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这套邮票共 3 枚,图案分别为 “认真读书”“生产劳动”“插队锻炼”,主要展现的是下放干部在五七干校的生活场景。 不过,知青在 “文革” 期间也有大量人员下乡,同样经历了劳动锻炼等过程,与五七干校的下放干部在时代背景和经历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可以说这套邮票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相关历史现象的大背景。 <b>▲(3-1) 认真读书<br>画面以 “走光辉五七道路” 的墙报专栏为背景,描绘了干部、知识分子在五七干校学习革命理论的情景。</b> <b>▲(3-2)生产劳动<br>以丰收的田野、联合收割机为背景,塑造了五七战士手握镰刀,收获劳动果实的形象。五七战士们身着朴素衣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b> <b>▲(3-3)插队锻炼<br>以延安窑洞为背景,刻画了干部和知识分子在陕北农村插队锻炼,倾听老农介绍种田经验的情景。他们围坐在老农周围,神情专注,充满对农业知识的渴望。</b> <b>▲76.9.6·T18《工农兵上大学》(5)全</b><div> T18《工农兵上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反映 “文化大革命”中工农兵上大学的情景而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br> 1966 年,高等学校停止使用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1968 年,毛泽东提出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1970 年 6 月 27 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决定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为 2 至 3 年。此后,全国高校开始普遍招收工农兵学员,直至 1978 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制度。<b><br></b></div> <b>▲(5-1)满怀豪情上大学<br>画面展现了热烈欢迎工农兵上大学的场景,工农兵人物手拿红花,背景中的标语、红旗及人群烘托出热烈、欢庆的气氛。</b> <b>▲(5-2)革命理论指航向<br>描绘了工农兵学员和工人宣传队员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的场景,桌上放着《毛泽东选集》等,突出了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b> <b>▲(5-3)大课堂<br>呈现了工农兵学员在厂矿工地向工人请教学习的情景,背景是塔吊和红旗,体现了各学科学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的要求。</b><br> <b>▲(5-4)攀登科学高峰<br>刻画了工农兵学员在部队科技研究所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的画面,展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b> <b>▲(5-5)当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r>画面为工农兵学员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受到热烈欢迎的场景,背景中 “欢迎大学毕业生回乡当农民” 的标语点明主题。</b><br> 我们的知青中有不少是工农兵大学生,相信这段经历是他们终身难忘的,这段经历也为知青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b>▲76.12.22·T17《在广阔天地里》(6)全</b><br> T17《在广阔天地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反映知识青年在农村的劳动生活情景,宣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意义而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br> 发行背景:1968 年 12 月 22 日,毛泽东发表指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全国成千上万的城镇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参加劳动。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 <b>▲(6-1)接过南泥湾的老镢头<br>图案以延安宝塔山为背景,描绘了南泥湾老农民把老镢头传给知识青年的场面,象征着继承自力更生的革命传统。</b><br> <b>▲(6-2)读书学习<br>画面展现了在祖国南疆傣家竹楼的晒台上,一位知识青年在给傣族大妈读《人民日报》,傣族大妈手拿针线,听得入神。</b> <b>▲(6-3)改天换地的新一代<br>以层层梯田和蓝天白云为背景,描绘了青年突击队中两位女知识青年手挥绳索,攀登在山崖上的飒爽英姿。</b> <b>▲(6-4)把知识献给农业<br>以金黄色的稻田为背景,一位男知识青年蹲在试验稻田里,仔细观察水稻生长状况并做记录。</b> <b>▲(6-5)草原新牧民<br>画面以绿油油的草原和雪白的羊群为背景,一位女知识青年蹲坐在草地上,给小羊羔喂奶。该枚邮票曾在意大利米兰世界邮票展览中,被英国邮刊评为当年“世界最佳邮票”之一。</b> <b>▲(6-6)屯垦戍边,保卫祖国<br>图案以边境哨所和生产建设兵团的红旗为背景,描绘了知识青年一肩背枪,一肩扛镐,迎着初升的朝阳,肩负着开发边疆和保卫边疆的双重任务。</b><div> 这是一套以知青为主题的邮票,邮票上的场景,在知青们看来完全是耳熟能详的。而这套邮票也是以知青为主题邮票的终结,因为自这套邮票发行后,邮电部就再也没有发行过关于知青的邮票,自此,知青邮票成了邮票中的绝版,也成了知青们心中永远的回忆和念想。知青邮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和集邮爱好者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br><b> 向所有知青朋友们致敬!</b><br><b><br></b><div><b><br></b></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