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五下午的这一节课,信息量之大,我久久都没有消化。先是白老师的别样主持风格,课前热身游戏、《感恩的心》手语操,无不展示着白老师的用心,接着是婷婷的讲书,婷婷的讲书自带她自己的风格,从她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婷婷阅读量很大,对《道德经》等古书籍颇有研究,婷婷先从思想要义讲,真正的勇,是“依意理而行”的浩然之气,这心气的存养,离不开现实的土壤。通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点明了经济基础是滋养道德生机的“花生仁”。这颗“仁”,既是仁爱的本源,也象征着长养与勃发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婷婷着重讲解了孟子心气说,“吾知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点明了“心即是气”的修为功夫。良知是先天的,而道德是后天的,这良知,是先天蕴藏于这“仁”之中的善端,如种子蕴含生机;这道德,则是后天在世事中存养扩充而成的参天大树。儒家的阳谋智慧,便是认清这先天之良善,并积极创造使其茁壮的后天条件——既滋养民生的“花生仁”,也长养民众的浩然正气。</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骆老师的精彩总结,骆老师以“关系不对、努力白费”为主线,以通透的智慧拆解了“乐天”与“畏天”的辩证关系,齐宣王坦诚自己的欲望,孟子却并未加以否定,而是提出与民同乐的转化思想,这就是“乐天”思想的精髓——承认人性的真实,在顺应中提升,儒家思想认为,即便是欲望,只要建立足够的关系,都能成为德政,而法家思想推崇“畏天”的警觉,以制度约束人性的善恶,顺势而为,有所敬畏,骆老师问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投入大海或河流。</p><p class="ql-block">儒家讲求“阳谋”,主张以善心作为出发点,比如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而法家则推崇“阴谋”,正视人性的阴暗,以权术制衡。骆老师讲对错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善恶之心永不变,齐宣王若是只停留在个人欲望上,便是“关系不对”,若是将个人欲望转化为与民共有的能量,便是契合天理!善恶的标准很清晰,但很难判定,所以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治理,我们都要在乐天的包容与畏天的节制中找到正确适合的道路,在阳谋与阴谋间权衡利弊。</p><p class="ql-block">感谢婷婷、感谢骆老师,感谢李洋、白老师,感谢一起共读的你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