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之旅~爱莎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波兰四国游

开心果

<p class="ql-block">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参观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这座教堂是立陶宛巴洛克建筑的瑰宝,以其令人震撼的纯白内饰和超过2000件的精美灰泥雕塑而闻名。虽然外表看似朴素,但内部极尽繁复与奢华,被誉为"立陶宛巴洛克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与圣保罗教堂,在教堂门头上方,左手边是圣彼得渔夫,右手边是圣保罗锁匠</p> <p class="ql-block">踏入教堂,你会被从墙壁、拱顶到穹顶无处不在的纯白浮雕所包围,这些雕塑题材广泛,包括天使、圣经场景、神话生物(如龙和半人马)以及立陶宛的历史故事等,细节极其精美。</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最非凡之处在于,它并非以常见的黄金和壁画炫富,而是以极致的雕刻技艺取胜,近2000幅浮雕全部由灰泥雕刻而成,将整个内部空间打造成一个宏大而统一的艺术品,这种规模和完整性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 。</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还有一处独特的“水晶船"吊灯,它是教堂中央穹顶下悬挂的一盏非常独特的吊灯。它由玻璃珠制成船帆,黄铜做成船锚,寓意着耶稣的门徒圣彼得从渔夫到圣人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始建于1668年,由立陶宛贵族米科拉斯 •卡齐米埃拉斯(MykolasKazimieras)出资建造 ,最初是为了庆祝维尔纽斯从俄罗斯人手中获得解放。其所在地据说曾是异教爱神米尔达的神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对岸共和国(Užupis Republic)是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老城区的一个微型国家,成立于1997年4月1日。其名称源于立陶宛寓意为“河的对岸”,指被维尔尼亚河环绕的地区。 ‌1997年愚人节,该区域宣布独立并设计了自己的国旗、货币及宪法,甚至组建了一支12人的“军队”,但因立陶宛加入北约后解散。在老城区墙面上可以看到各国语言翻译的宪法。</p> <p class="ql-block">河边上雕塑的美人鱼</p> <p class="ql-block">对岸共和国”的灵魂,或许就在于它那部充满哲学思辨和幽默感的《宪法》。这部宪法共41条,内容与其他国家的宪法截然不同,鼓励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生活和权力。</p> <p class="ql-block">2002年4月4日,一个吹小号的天使雕像在立陶宛对岸共和国广场上揭幕,象征该区艺术自由的复兴。在此之前,同样的位置是一个鸡蛋的临时雕塑,之后被较大的天使雕像取代。整个区域里有着非常多的艺廊,工作坊和画馆,因此这座雕像又象征共和国里艺术自由的复兴。</p> <p class="ql-block">9月24日来到维尔纽斯,参观圣安娜教堂和圣博纳丁教堂。这二座教堂紧挨着一起。</p> <p class="ql-block">圣安娜教堂(St. Anne's Church, Vilnius)是立陶宛维尔纽斯老城的罗马天主教堂,位于维尔尼亚河(Vilnia River)的右岸。它是维尔纽斯老城主地标性的建筑,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维尔纽斯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誉为哥特式建筑艺宛中的明珠,是立陶宛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晚期作品。</p> <p class="ql-block">与著名的圣安娜教堂紧邻的,是圣弗朗西斯和伯纳德教堂,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极具魅力的建筑群,前者是歌特式建筑,后者是巴洛克风格。两座教堂紧密相邻,仅一墙之隔且有门互通。都被认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建造始于15世纪未(约1469年),由当时的立陶宛大公卡齐米日四世资助,献给方济各会(伯纳丁)的修士们。其历史与立陶宛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座教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在16世纪,它甚至被纳入维尔纽斯的城市防御体系内,承受了枪弹的袭击。</p> <p class="ql-block">教堂采用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造,内部装饰精美,包含祭坛、壁画及彩色玻璃窗。该教堂是克拉科夫圣伯纳丁修道院的一部分,通常不对公众开放,但会举办特殊活动如肖邦钢琴音乐会等文化演出。 ‌</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教堂始建于1387年立陶宛大公国时期,是立陶宛第一座天主教堂。历经多次改建,形成多风格融合特征。苏联时期(1940-1991年)曾改为美术馆,1991年立陶宛独立后恢复宗教功能。主体为白色外立面,采用拉丁十字平面布局,正立面山墙中央设圣安娜持十字架雕像。钟楼高57米,原为13世纪古城堡瞭望塔,现为城市地标。内部保存14世纪末哥特式水彩壁画及14-20世纪圣器,地宫内安葬维陶塔斯大公等历史人物。‌‌</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教堂外景</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是维尔纽斯城市奠基者—格迪米纳斯大公(约1275-1341年)的纪念碑。雕像展现了格迪米纳斯大公身披盔甲、手持利剑、身骑战马的英武形象,象征着立陶宛大公国昔日的强盛。</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教堂地理位置模型</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大教堂内最重要看点是圣卡西米尔礼拜堂,礼拜堂内的装饰尽显了巴洛克式的繁复!教堂里面有描绘这位立陶宛圣徒生平的壁画和他的银棺。教堂下面的地宫内安葬着维陶塔斯大公和妻子,国王日吉蒙塔斯的两个妻子,还保存着国王弗拉基斯拉夫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在维尔钮斯入住的是庄园式酒店,清晨当地最低温度在4°左右,当太阳升起时,在湖面上形成温差而产生雾气,让整个庄园有了一种朦胧之美。</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黎明门(Gate of Dawn)又称日出门进入,它是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古城门,建于1503年至1522年,最初主要起防御作用。这是老城仅存的一处城门,维尔纽斯市之前曾有9座城门,如今只剩下了仅存的黎明门。</p> <p class="ql-block">城内回头远望,可以看到城门上有一座精致的小礼拜堂,这是古时候的一项传统,认为在城门上修建礼拜堂可以保佑城市平安、旅者安全,类似镇宅的作用。1671年天主教士在城门上修建了一所小教堂——圣母玛利亚教堂,供奉圣母玛利亚像,它是波兰天主教最神圣的圣像之一。传说中该圣母像具有非凡的魔力,医治百病,因此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抵达后进入维尔纽斯市区城门,主教教堂由第一位归化为基督徒的立陶宛皇帝所建,于1998年在教堂的墙壁发现价值一千万美元的珍藏,多数为教会的珍品,考古学家相信此乃 1655 年为避免俄罗斯入侵维尔纽斯时抢夺而藏于墙壁内,游览需排队很长时间,没有进去 参观。</p> <p class="ql-block">圣特蕾莎教堂位于黎明之门附近,建于1635-1650年,是一座巴罗克式建筑。教堂外表看很一般,里面非常漂亮,其装饰很华丽,是非常典型的东欧教堂装饰风格。出生于阿尔巴尼亚的特蕾莎修女(1910-1997年),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贫困,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圣灵教堂(Church of Holy Trinity in Vilnius)是维尔纽斯老城区的重要宗教建筑,以其独特的东正教风格和历史意义吸引着游客‌。</p> <p class="ql-block">17世纪建造的淡粉色外墙搭配深红色圆顶,具有典型的东欧风格‌。</p> <p class="ql-block">内部装饰‌大穹顶下以墨绿色背景为主,装潢华丽,中央玻璃匣内安放三具东正教受难者的圣尸。所以也叫三圣一教堂。</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国父雕塑</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市政厅(Town Hall)历史上多次重建,现在的市政厅修建于1799年,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多国政要包括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曾来访。</p> <p class="ql-block">这座圣帕拉斯科瓦东正教会,据说,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曾祖父曾在此受洗。前苏联时期,这座教堂先被改建成无神论博物馆,后又用作立陶宛民族艺术馆。1990年重归东正教。</p> <p class="ql-block">欧洲地标</p> <p class="ql-block">挨着维尔纽斯大学是立陶宛总统府。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宫殿式建筑,作为统治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漂亮但不失庄重和威严。总统府曾经过多次重建,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4世纪,目前的建筑于1824年开始建造,1834年完工。总统府在16世纪曾为维尔纽斯主教的居住之地,故又称“主教宫”。18世纪为维尔纽斯总督的住所,1997年成为立陶宛总统官邸。</p> <p class="ql-block">总统府它的所在地是15世纪时的主教宫殿,历史上曾有许多知名人士造访,维尔纽斯市是被联合国文教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阿鲁敏那多庭院最近代表性的一座文艺复兴式建筑,原是训练正东教教士的神学院,现在私人使用。</p> <p class="ql-block">9月24日,再见了“波罗的海”!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我们将启程波兰国……</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和波兰国界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立陶宛的游览,入境波兰,首站是米科瓦伊基湖区的美丽小镇,它位处波兰东北部,坐落在塔尔蒂湖与米科瓦伊基湖之间的运河沿岸,这里景色秀丽,让人享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时光。</p> <p class="ql-block">米科瓦伊基小镇地处塔尔蒂湖与米科瓦伊斯基湖之间的狭窄河道两侧,是马祖里湖区最大的旅游中心之一。‌‌始建于15世纪,二战前已是热门度假地,至今保留德式建筑与湖区传统风貌。‌‌路德教堂(Lutheran Church)的钟楼为全镇最高建筑,风格兼具宗教与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2000多个冰川湖泊环绕,夏季可体验帆船、游艇,冬季冰帆船活动尤为独特。‌‌</p> <p class="ql-block">镇内保留着15世纪建造的哥特式教堂和文艺复兴时期市集广场,钟楼高耸入云,市集广场周围分布着德式民居与波兰传统木屋,街道两旁鲜花盛开,形成"一景一画"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划船、垂钓等活动,与自然亲密接触。米科瓦伊基的帆船文化深厚,其深厚的帆船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到速度与激情,还可以享受湖泊和水上的宁静与趣味。</p> <p class="ql-block">结束米科瓦伊基的游览,入住附近的姆龙戈沃县的花园式庄园酒店,第二天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把周边映射成一片斑驳陆离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9月25日,站在窗前眺望,仿佛如入仙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再享用一顿美美的早餐,带着一份好心情,前往波兰首都华沙。</p> <p class="ql-block">昨晚入住波兰米科瓦伊基拱门酒店,房间、餐厅、外景。踏入房间,温馨气息扑面而来,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家的温暖,床铺柔软舒适,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晨起推窗,山色入帘;夜阑听风,星垂平野。木质香气裹着白纱轻扬,一盏清茶伴书眠,暖灯静候软榻承梦,此处便是心归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待续未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