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大门,一块厚重的石碑静静矗立,上面镌刻着“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几个大字,笔力遒劲,仿佛诉说着百年的学术传承。石碑四周绿树成荫,枝叶交错,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像是时光的碎片轻轻落在肩头。身后的建筑线条简洁,玻璃幕墙映着蓝天与树影,现代感十足却又不失沉静。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读书低语。我常想,这所学院何以百年不衰?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份宁静之中——它不张扬,却自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学院的一角,传统与现代悄然相融。左侧是一座飞檐翘角的中式建筑,屋脊线条如诗行般舒展,红柱灰瓦间透出庄重的气息;右侧的高楼在阳光下泛着浅色光泽,玻璃窗整齐排列,映照出流动的云影。一位学生抱着书本匆匆走过,身影掠过古老的台阶,又消失在现代走廊的转角。树影婆娑,围栏静立,仿佛在见证一场无声的对话:过去与未来,在这里握手言和。华西不只是历史的继承者,更是时代的同行人。</p> <p class="ql-block">有时我会绕到学院深处的小径,那里藏匿着一座被树木环抱的旧楼。飞檐半掩在浓密的枝叶间,像一位隐士藏于山林,只将一角屋角轻轻探出。瓦片整齐排列,屋檐下红漆斑驳,却更显岁月深情。远处现代高楼的轮廓隐约可见,与这静谧一隅形成奇妙的对照。走在这条路上,脚步会不自觉地放轻,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记忆。可我知道,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在默默支撑着今日的医学前沿——传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p> <p class="ql-block">秋日午后,塔楼在树影中显得格外清幽。那是一座古意盎然的钟塔,红灰相间的墙体在金黄与翠绿交织的树冠间若隐若现。塔前荷塘枯荷零落,水面浮着几片残叶,萧瑟中竟生出几分诗意。几位行人驻足仰望,有人举起手机拍照,有人只是静静站着,仿佛在聆听某种无声的回响。这塔不属于某个景点,它就在这所医学院的怀抱里,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记录着实验室里的彻夜灯火,也见证着年轻医者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时的紧张与坚定。</p> <p class="ql-block">钟楼下,一片枯荷静静漂浮,季节的更替在这里如此清晰。红墙黑顶的钟楼立于绿植之间,墙角藤蔓攀爬,仿佛时间本身也在这里生根。游客三三两两走过,脚步轻缓,像是怕打破这份宁静。而我知道,不远处的实验室里,正有团队在攻关一项国际难题;教学楼中,学生们正围坐讨论病例。传统建筑不只是风景,它是一种精神的锚点——提醒我们,无论科技如何飞跃,医者的初心,始终如这钟声般沉稳悠远。</p> <p class="ql-block">又一个阴天,钟楼在灰白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肃穆。飞檐翘角指向苍穹,大钟指针停在十点十分,仿佛凝固了某个重要时刻。周围的树木已染上秋色,金黄与深绿交织,风一吹,落叶便轻轻旋舞而下。我站在小径上,看一位年轻医生模样的人停下脚步,抬头望了许久,才继续前行。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华西之所以能走向世界,正因为它从未忘记自己从何处出发——从这片土地,从这份静谧,从一代代人无声的坚守中,长出向世界发声的枝干。</p> <p class="ql-block">公园般的小径上,银杏树金黄灿烂,长廊爬满藤蔓,行人裹着外套缓步而行。阳光穿过树叶,在地面洒下跳跃的光斑。这哪里像是医学院?分明是一幅生活的画卷。可正是在这看似闲适的角落,常能看到学生坐在长椅上翻书,或低声讨论病例。他们知道,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曾走出过多少中国口腔医学的奠基人。而今天,他们也在书写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川大,世界的华西——它不靠喧嚣立名,而以沉静致远。在这里,古建筑不是标本,而是呼吸;现代楼宇不是炫耀,而是担当。每一片落叶,每一缕阳光,每一阵风过树梢的声音,都在诉说同一个故事:一所学院,如何用百年的坚守,把“中国”二字,写进世界的医学版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