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乾坤交泰,五行运化。 土居中央,万物生发。”在中医五行学说中春木(属肝)、夏火(属心)、秋金(属肺)、冬水(属肾),古人在观察中发现,土没有专属季节,却像“隐形管家”贯穿春夏秋冬。《素问》明确提出“土旺四季”,因为土的特性是“承载、化育”,像大地孕育万物。人体里的“土”就是脾胃。脾胃在中医学理论中被誉为"后天之本",意指人体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来维持。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言:“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脾胃共同承担着消化吸收、输送营养的重要功能,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没有脾胃这个好“地基”,再精准的四季养生都是空谈。</p><p class="ql-block"> “固脾节饮水,游乐多行走。盘腿擦涌泉,闲坐观菖蒲。地黄芪门煎,酌饮蛤蜊酒。长食茯苓面,常餐杞菊肴。”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固脾》诗中为我们总结了他固脾防病的经验,包括节制饮水、适度运动、按摩穴位、食用健脾食材等,体现了他对脾胃健康的重视,认为脾胃稳固是养生的关键。古人如此,而今人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失衡、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缺乏运动,现代生活方式却成为对脾胃伤害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每年有40余万新发病例。每年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肠胃疾病的人数在 1000 万以上,中国有 1/5 的人口患有肠胃病,居世界首位。</p><p class="ql-block"> 常常不吃早餐;经常光顾快餐店; 常常不吃米饭等主食: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不怎么吃薯类、豆类、海藻类;经常喝酒;经常熬夜;很少运动;蹲厕时间长。以上问题,如果你有5个以上回答的“是”,请注意,您可能已经出现肠胃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四季养脾胃要记住春疏肝、夏祛湿、秋润燥、冬补阳,别跟脾胃“反着来”。 </p><p class="ql-block"> 春季:疏肝健脾。春天肝气生发,容易“欺负”脾胃,没胃口、爱胀气,其实是脾胃运化功能被肝气压制了,称肝旺克脾。小米熬粥最佳,能和胃安神,山药补脾养胃帮脾胃“稳住底气”。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食粥》诗推崇食粥养胃益气,药食同源。陈皮、玫瑰花泡水饮用,理气燥湿,疏肝解郁,帮肝气“顺气不欺负脾胃”。</p><p class="ql-block"> 夏季:祛湿醒脾。夏天又热又潮,脾胃像泡在“温水里”,消化力下降,吃点凉的就拉肚子,正是脾气被湿气困住了,称暑湿困脾。煮红小豆茯苓粥,能利水消肿。健脾祛湿。“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炎热的夏天吃块西瓜有多惬意,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肿、润肠通便、美容养颜等功效。</p><p class="ql-block"> 秋季:润燥养脾。秋天干燥,脾胃津液容易被“抽干”,吃点油腻就反酸,根源是脾气缺乏津液滋养,称燥邪伤脾。百合莲子粥、养阴润燥,补脾止泻;蒸南瓜补中益气,帮脾胃“补津液、抗干燥”。少碰辛辣,避免燥邪进一步耗伤脾气。"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的《百忧集行》诗中提到秋季成熟的梨枣,梨在秋季食用可润肺生津、养胃止渴,与秋季滋阴润燥的饮食需求相符。</p><p class="ql-block"> 冬季:温阳健脾。冬天冷得打哆嗦,脾胃也会“冻僵”,吃再多补品都不吸收,是脾气被寒气损伤了,称寒邪伤脾。喝生姜羊肉汤,既散寒又温补脾胃。"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白居易冬日晒太阳,认为“日光浴能调和气血,润泽肌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养好脾胃,关键要从日常做起。</p><p class="ql-block">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每餐七八分饱,避免过饥过饱。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芡实、南瓜、小米等。中医理论认为,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而适度饮食可维持气血平衡。明代名医龚廷贤在《摄养诗》中写道:“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主张饮食七分饱、饮酒不过量,这与现代“少吃多餐”“限酒”的健康建议一致。适度饥饿是被科学“正名”的健康密码:一是体重管理“利器”,能有效激活身体“燃烧模式”,分解糖原、动员脂肪供能,助力科学减脂。二是代谢“调节器”,有助于维持血糖稳态,优化身体代谢调节能力。大规模人群研究证实,科学控制饮食者,其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三是抗衰“新通路”,2023年《科学》期刊更发现,饥饿感能通过影响大脑神经元,调控与长寿相关的基因表达。苏轼的《养生》诗“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虽未直接提及脾胃,但倡导节制饮食、规律作息,间接强调了脾胃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联。</p><p class="ql-block"> 细嚼慢咽。吃饭时细嚼慢咽,能减轻脾胃的消化负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在一项研究中,当不同受试者吃一种食物时,咀嚼次数多的人比咀嚼次数少的人多吸收13%的蛋白质、43%的纤维素。细嚼慢咽还能保护口腔健康,美容养颜,按照一定的节奏咀嚼,可促进血清素分泌,这种激素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愉悦,而缓解紧张情绪。 </p> <p class="ql-block"> 适当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 北宋诗人程颢描写了在春日午后散步的惬意。漫步于花丛柳林间,身心放松,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了胃肠功能。中国自古就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谚。研究表明,“每天一万步”是近年来日本人平均寿命得以延长的因素之一。</p><p class="ql-block"> 保持心情舒畅。思为脾之志,当我们长时间处于过度思考、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状态时,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抑制,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嗳气、泛酸等症状。现代医学认知,胃肠道拥有独立的“肠神经系统”,与大脑通过“脑-肠轴”紧密相连。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时,大脑会通过神经信号影响胃肠道的蠕动、消化液分泌及血液循环。如在压力状态下,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减少血液供应,影响消化功能;同时刺激胃酸分泌过多,长期可能引发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中医强调“情志调摄”,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 代 ·无 门 慧 开 禅 师的这首诗提醒我们:学会清空杂念,珍惜眼前的平凡,便是最大的幸福。"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宋代理学家邵雍的《心安吟》强调“养心”为养生之本。</p> <p class="ql-block"> 脾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重视脾胃的调养,就是在为健康投资。从现在开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好好呵护我们的脾胃吧。</p><p class="ql-block"> 请赏悟詹得文的《一年四季养生歌》:</p><p class="ql-block">(一)春季养生歌</p><p class="ql-block">立春养肝助阳生,辛甘发散春饼好。</p><p class="ql-block">雨水健脾防湿邪,消化不良别烦恼。</p><p class="ql-block">惊蛰顺阳护肝安,防虫春困少过敏。</p><p class="ql-block">春分调补肝肾平,情绪稳定防旧疾。</p><p class="ql-block">清明防高踏青行,调畅肝气少压力。</p><p class="ql-block">谷雨调情志舒畅,胃病神经痛远离。</p><p class="ql-block">(二)夏季养生歌</p><p class="ql-block">立夏养心败心火,清淡饮食湿热消。</p><p class="ql-block">小满除湿情志稳,湿热困扰全赶跑。</p><p class="ql-block">芒种防湿防梅雨,传染病来不侵扰。</p><p class="ql-block">夏至清补防暑热,作息规律身体好。</p><p class="ql-block">小暑避暑祛湿气,中暑阴暑都别找。</p><p class="ql-block">大暑防暑冬病治,阳气旺盛病赶跑。</p><p class="ql-block">(三)秋季养生歌</p><p class="ql-block">立秋养脾防秋虎,祛湿健脾身体棒。</p><p class="ql-block">处暑少辛增酸味,秋燥温凉调养当。</p><p class="ql-block">白露养阴防燥病,润燥防病保健康。</p><p class="ql-block">秋分防燥调肺肠,便秘皮肤不干燥。</p><p class="ql-block">寒露防寒护关节,足部保暖很重要。</p><p class="ql-block">霜降进补调脾胃,冬季能量储备好。</p><p class="ql-block">(四)冬季养生歌</p><p class="ql-block">立冬养阳补肾精,保暖防寒身体强。</p><p class="ql-block">小雪温肾防上火,抑郁情绪全赶跑。</p><p class="ql-block">大雪温补避寒风,冬季疾病不来扰。</p><p class="ql-block">冬至护阳防感冒,阳气充足病难找。</p><p class="ql-block">小寒养肾保胃安,慢性风湿全赶跑。</p><p class="ql-block">大寒润肺除燥气,饮食调养身体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12月于榆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