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第二十五中学校2025年 秋新课改暨主题研修汇报课

林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为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推动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我校开展了校本主题研修汇报课。本次活动以主题研修为载体,为全体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展示与成长的平台。老师们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将</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读—研—展—背—练”环节融入课堂教学,</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大胆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span></p> 语文学科精彩展示 宋慧玲讲授《岳阳楼记》 <p class="ql-block">  1. 自主学习培养亮眼: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舞台充分交给学生,通过成果展示让自主学习能力落地生根,尽显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深度尊重与精准培养。</p><p class="ql-block"> 2. 教师点拨堪称精妙:教师化身“智慧引路人”,点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在关键处点亮思路,助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入。</p><p class="ql-block"> 3. 课堂效果精彩纷呈:整堂课氛围热烈、亮点频现,学生展现出的学习成果令人惊喜,预设学习目标不仅高效达成,更让经典文本教学焕发别样魅力。</p> 石鑫玉讲授《观沧海》 <p class="ql-block">  1. 教学思路清晰,逻辑主线鲜明:整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从目标设定到环节推进,再到重难点突破,脉络清晰且层层递进,既紧扣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又让学生能清晰把握学习路径,展现出极强的教学把控力。</p><p class="ql-block"> 2. 讲解耐心细致,方法指导到位:在知识讲授与学习引导中,教师始终保持耐心,对关键知识点细致拆解,对学生疑问及时回应。同时,巧妙融入学科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仅学知识,更掌握了“怎么学”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3.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高效: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成果展示等多样化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上学生主动举手、大胆发言,参与热情高涨。这种活跃并非表面热闹,而是学生深度投入思考与探究的体现,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p> 陈永刚讲授《美丽的颜色》 <p class="ql-block">  1. 融合朗读与分析:将课文朗读与内容分析同步进行,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情感和节奏的感知,再结合分析梳理逻辑和主旨,让理解更立体。</p><p class="ql-block"> 2. 精准抓课文要点:聚焦课文的核心观点、关键情节、重点段落等,避免教学内容分散,确保学生能快速掌握文本的核心信息。</p><p class="ql-block"> 3. 强化方法传授与容量把控:在保证课堂知识容量充足的同时,重点教给学生文本分析的具体方法,如段落划分技巧、主旨归纳方法等,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 认真听课的教师 课后研讨交流 体育艺术学科精彩展示 徐元超讲授《体能训练》 <p class="ql-block">  1. 强互动+精示范:以高频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氛围,配合教师精准示范,让学生快速建立动作认知,打好学习基础。</p><p class="ql-block">​ 2. 实时纠偏促精准:学生实践时,教师全程关注并即时纠正错误动作,避免偏差固化,助力技能高效掌握。</p><p class="ql-block">​ 3. 趣玩融学提热情:将枯燥练习与趣味游戏深度结合,实现“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p> 关永娇讲授《校园寻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 扎根实际,赋能学生: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与学习场景,充分放手让学生主导实践,教师则精准提供指导与点拨,平衡自主性与专业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 小组协作,共育能力: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艺术节标识,搭配代表发言环节,既完成创作任务,又深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3. 语言赋能,激发动力:全程善用激励性语言,用正向反馈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与自信心,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span></p> 认真听课的教师 数学学科精彩展示 唐丽讲授《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p class="ql-block">  1. 生本课堂落地扎实:真正打破“教师主讲”模式,将课堂主权交还给学生,以学生的认知节奏和学习需求为核心,让“以学为主”不是口号而是真实的课堂状态。</p><p class="ql-block"> 2. 能力培养路径清晰:通过“讨论-共识-讲解”的闭环设计,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说”,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数学表达、逻辑推理等核心能力得到有效锤炼。</p><p class="ql-block"> 3. 思维发展维度多元:不局限于单一解题思路,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深层次探究,推动思维从“线性单一”向“发散纵深”突破,真正实现了数学教学对思维品质的拔高。</p> 肖丹凤讲授《整式的加减》 <p class="ql-block">  1. 教学逻辑清晰,规律渗透到位:授课思路层层递进,知识点讲解深入浅出;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对比、自主试错总结解题规律,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建构”,理解透彻且记忆深刻。</p><p class="ql-block"> 2. 聚焦思维培养,注重习惯养成:以问题链驱动数学思维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题逻辑”而非单纯记方法;同时强化作业书写规范、审题检验等细节要求,助力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3. 小组合作高效,研讨价值凸显:精准设计小组任务,既让基础薄弱学生有展示机会,也让能力较强学生参与难题拆解;通过组内互助、全班辩论,充分释放合作研讨的育人价值,课堂互动氛围浓厚。</p> 安博文讲授《轴对称及其性质》 <p class="ql-block">  1. 课堂设计巧思十足,趣味性与知识性深度融合,学生全程沉浸其中,真正实现“乐中学、学有得”。</p><p class="ql-block"> 2. 重视基础知识夯实,能精准把握记忆规律,引导学生适时开展背诵巩固,知识掌握扎实有效。</p><p class="ql-block"> 3. 善用小组加分激励策略,通过良性竞争激活课堂氛围,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主动性。</p> 徐艳霞讲授《抛物线综合题解法探究》 <p class="ql-block">  1. 授课教师敢于攻坚难度课题,教学点拨精准到位,对课堂节奏的把控收放自如,张弛有度。</p><p class="ql-block"> 2. 依托综合题型展开深度讲解,以题带法引导学生掌握核心学习思路,高效总结解题规律。</p><p class="ql-block"> 3. 精准落实分层教学理念,既充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注重情感教育渗透,能适时给予学生鼓励,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学有所获、信心倍增。</p> 认真听课的教师 课后研讨交流 理化生学科精彩展示 张春秋讲授《变阻器》 <p class="ql-block">  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链驱动思考,避免单向灌输,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p><p class="ql-block">​ 2.跨学科融合:将物理的滑动变阻器连接与数学“握手问题”结合,用熟悉方法破解陌生知识,降低理解难度。</p><p class="ql-block">​ 3.合作式学习:以小组操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得出结论,强化知识掌握与团队协作能力。</p> 梁月讲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p class="ql-block">  1.让生物课堂在真实情境中发生,通过让学生观察植株复习植物的六大器官。</p><p class="ql-block"> 2.按照课改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研讨、学生展示课堂学生活跃,参与度高。</p><p class="ql-block"> 3.课堂设计小测当堂检测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生生互学,师生互学,提高了学习效率。</p> 徐莹讲授《水的净化》 <p class="ql-block">  1. 备课实,示范准:知识点讲解细致,涵盖原理与实操要点;实验示范步骤规范,传递科学态度,为学生自主操作铺路。</p><p class="ql-block">​ 2. 学生活,探究深:小组合作氛围浓,学生主动动手实验、参与讨论,无无效参与,在实践中理解知识、锻炼协作。</p><p class="ql-block"> 3. 收尾巧,衔接顺:课末结合下节课设悬念,既巩固重点,又激发探究欲,让思考延伸至课后。</p> 赵芸萱讲授《汽化和液化》 <p class="ql-block">  1. 实验导入吸睛,兴趣快速激活:以两个有趣小实验开篇,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为整节课奠定积极的学习基调。</p><p class="ql-block">​ 2. 环节清晰有序,表格对比高效:教学流程逻辑分明,借助表格对比法梳理知识,直观呈现核心要点,帮助学生快速理清差异、加深理解。</p><p class="ql-block">​ 3. 联系生活实际,知识落地生根:注重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场景结合,让抽象知识具象化,既降低学习难度,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价值。</p> 董书瑞讲授《生态系统结构》 <p class="ql-block">  1. 知识建构维度: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教学锚定精准,明确知识识记的核心目标,注重知识体系的底层逻辑建构,使学生在基础知识的习得中形成扎实的认知底座。</p><p class="ql-block"> 2. 教学实施维度:教学思路呈现出强逻辑性,采用“讲练融合”的模式,在高效的课堂节奏中实现大容量知识的有效传递,体现了对教学环节与时间管理的专业把控。</p><p class="ql-block"> 3. 学习激励维度:创新运用小组积分激励机制,深度契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将个体学习行为与团队荣誉深度绑定,有效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协作意识,实现了教学评价与学习动机的良性联动。</p> 认真听课的领导教师 课后研讨交流 政史地学科精彩展示 王棋讲评《道法期中测试卷》 <p class="ql-block">1. 学生主体,合作探究。学生先独立分析试卷,找出个人疑问。然后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探究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2. 方法引领,实操性强。教师不仅指出错误,更重要的是传授具体的改错方法。这些方法清晰、可行,让学生能举一反三。</p><p class="ql-block">​3. 深度剖析,知其所以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错误原因。这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更能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问题。</p> 陈雪讲授《近代科学文化》 <p class="ql-block">  1. 以生为本,指导到位:课堂大胆放手,由学生(陈薪羽)主持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则适时进行指导和点拨,扮演好了引导者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2. 小组讨论,高效务实:采用小组限时讨论的形式,随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这一环节既保证了讨论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3. 提问全面,注重落实:通过限时背诵强化知识点记忆,提问覆盖面广。这不仅能有效检查学习效果,还能督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p> 黎书涵讲授《秦末农民大起义》 <p class="ql-block">  1. 激趣方式多元且有针对性:以学生讲成语故事、观看起义视频等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p><p class="ql-block"> 2. 学习主体定位明确:小组讨论与代表发言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p><p class="ql-block"> 3. 知识建构及时有效:适时归纳整理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与知识内化效果。</p> 王君诚讲授《认识国家安全》 <p class="ql-block">  1. 视频导入效果显著:教师利用视频导入新课,既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又通过具象画面为抽象知识做了铺垫,有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p><p class="ql-block"> 2. 小组合作组织得当: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互助学习。这不仅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还锻炼了其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3. 学法指导细致实用: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边学边记,指导学生提炼重点、梳理思路。这一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p> 刘悦欣讲授《多变的天气》 <p class="ql-block">  1. 教学语言简练精准,逻辑严密,表达清晰有力,能在短时间内准确传递核心知识点。课堂节奏把控得当,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整体呈现出专业、干练的教学风格。</p><p class="ql-block"> 2. 课堂中可适当借助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内容具象化,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p><p class="ql-block"> 3. 课堂张弛有度,在讲解新知识时节奏紧凑,在练习巩固环节则适当放缓,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吸收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与应用。</p> 王新宇讲授《五四运动》 <p class="ql-block">  1. 引导学生运用导学案自主梳理知识点,促进知识结构化与深度理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2. 借助视频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增强对文本的情感共鸣与文化感知,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p><p class="ql-block">​ 3. 注重课堂互动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与合作探究,提升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p> 认真听课的领导教师 课后研讨交流 英语组精彩展示 贾舒方讲授《Unit3 写作课》 <p class="ql-block">1. 本节课采用“十字花开”的课堂互动形式,通过多维度提问与即时反馈,精准调动学生注意力,让课堂参与更主动。</p><p class="ql-block">2. 课堂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讨论后需各小组形成文字成果,充分激活参与热情,在协作中提升表达与协作能力。</p><p class="ql-block">3. 现场展示交流时,学生锻炼公开表达与逻辑梳理能力,教师结合成果针对性点评,给出可操作改进建议。</p> 张美玲讲授《Unit7写作课》 <p class="ql-block">  1. 从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交流研讨等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活跃度。</p><p class="ql-block">​ 2.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作品,更重视其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成长。</p><p class="ql-block">​ 3. 教学内容设计由浅入深,逻辑结构严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梯度与延展性。教学容量适中,课堂节奏把握得当,能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并兼顾知识的深度与广度。</p> 董佳秀讲授《Unit7写作课》 <p class="ql-block">  1.聚焦写作方法教学,从基础词汇积累入手,引导学生建立场景化词库;再逐步讲解句式结构的变换技巧,帮助学生丰富表达;最终落实到文章谋篇布局,让学生掌握整体写作框架。</p><p class="ql-block"> 2.强化写作细节注意事项,重点针对时态、句式等易错点展开专项指导;通过实例分析和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规避错误;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些维度优化内容,提升写作的准确性与丰富度。</p><p class="ql-block"> 3.明确写作核心要求,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引;在此基础上,系统传授高分技巧,如开头结尾的亮眼写法、论据的精准运用等;助力学生抓住得分关键,实现写作成绩的有效提升。</p> 冯海娜讲授《Unit1写作课》 <p class="ql-block">  1.立足写作基础教学,以系统化方式拆解基础写作方法,教学态度耐心细致且策略得当,助力学生稳步夯实写作核心能力。</p><p class="ql-block"> 2.以范文为重要教学载体,精准提炼文本中的知识点与实用句型,同步设计实践运用环节,有效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3.在范文讲解过程中注重延伸拓展,结合文本内容适时补充关联知识,丰富教学维度,深化学生对写作知识的理解与掌握。</p> 认真听课的领导教师 课后研讨交流 汇报课活动总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 参与与覆盖面:为期两个月的汇报课活动结束了,本次活动共有24名教师参与授课,听课领导及教师累计达336人次,参与面广、辐射力强,形成了跨学科、跨年级的教研共同体,有效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教学经验的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 组织与主题聚焦:组长组织得力,能够紧扣研修主题,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确保了教学汇报活动的系统性与针对性,在推进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估,使活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 教师准备与课堂呈现:教师对课程高度重视,课前准备充分,从学情分析、教材解读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都体现了严谨的态度与扎实的专业素养;课堂实施精彩纷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4. 课改理念与教学模式:课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课堂教学呈现了“读—研—展—背—练”的完整教学闭环,这一模式不仅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契合当前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趋势。预设与生成有机统一,既关注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又注重思维的拓展与能力的提升,课堂互动与思维碰撞成效显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5. 教师专业发展:多数青年教师在活动中成长迅速,不仅在教学技能与专业素养上得到了全面且大幅度的提升,更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转变,为后续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span></p> 针对此次活动的几点建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 深化教——研——评一体化建设:学校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教研评组织架构,建立常态化的跨学科、跨年级联合备课机制,形成“问题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的教研生态,通过研、评课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 强化目标导向与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与达成度分析,真正将分层教学、辅导、作业落地,引入科学的过程性评价AI工具,及时反馈与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可测量与可追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 推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型:在“读—研—展—背—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增加学生自主探究与深度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注重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的主阵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4. 提升教AI智能教学能力:继续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合理运用数字化工具与资源,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5. 建立可持续的教师发展机制:结合青年教师成长特点,学校陆续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搭建持续学习与实践创新的平台,助力其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摄像编辑:唐丽 万里 张海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初审:万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复审:杨光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终审:姜延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