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78年踏入大学校门的改革开放的幸运儿。1982年毕业,迄今已经分开43年了,但我们的友谊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淡,反而像秋天的红叶“霜重色愈浓”,近年来聚会反而更频繁了。<br><br> 我们的聚会有各种形式的,有全班规模的,有寝室舍友的,亦有男生的或者女生的。这其中最特别的是组际规模的。上大学时,我们班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班——一共有103人,为了方便管理,老师把我们分成了七个组,平日的活动基本以组为单位进行。于是,组内的同学就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一直延伸到毕业后。<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大一时班里组织春游,三组同学合影留念。前后排左一分别为罗进和李忠祥同学,后排右一为周靖合同学。</i></h3> <p class="ql-block"> 我们三组的聚会就是这种规模的聚会。上学时,我们三组共有14人——8男6女,但大一期末罗进同学就赴美国留学了,女生只剩下了5人,我们三组就变成了13人,成为班里人数最少的一个小组。大学毕业后不到两年,我们组的老大哥李忠祥同学就患病去世了。我们三组痛失好组长,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组群龙无首,很难组织聚会。三年前,大家动议再选一名组长,方便小组活动。但我觉得组长永远是我们的老李,老李为我们组操了很多心,又不幸英年早逝,三组组长永远属于李忠祥同学。这算是我们对组长的怀念。于是。大家就建议选一名召集人。最终,大家一致推举我们组最年轻的周靖合同学担任召集人。小周年纪最小,就差几天就是60后了,又身体健朗,精力充沛,退休前担任过领导工作,具有强力的组织能力,非常适合这个角色。</p> 担任召集人后,小周同学兢兢业业,费心思考,不断操心怎样能组织一场有趣又欢乐的聚会。去年10月25日,小周组织我们到他的家乡房山区著名红叶地坡峰岭赏红叶,赏叶结束后品尝农家菜。对此,大家都很开心,并谋划着翌年再次聚会,因为我们组能参加聚会的虽然只有七八人了(老大哥李忠祥之外,老二、老三、老四都已无法外出参加活动了),但有三人翌年将迎来70大寿,很有必要庆祝一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在坡峰岭聚会大家合影,右一为周靖合同学</i></h3> 时光流转到了今年,小周同学又开始操心这事了。在征得组内同学的同意后,时间就定在去年的同一天,10月25日,这一天又恰逢周六,方便带孙子的同学腾出时间。鉴于大多数同学是城里出生并长大的,聚会内容就定为欣赏社会主义新农村。<div> 这天一大早,大家按约来到地铁房山线长阳站集合,随后换乘小周同学预备的两辆车,赵世明同学自驾而来,一共三辆车鱼贯而行,前往目的地。</div> 聚会的第一站到了,逛农村大集,原来是京郊鼎鼎大名的韩村河的大集。<br><br> 韩村河始建于辽代,因村民多姓韩而得名,又因靠近河流而称韩村河。过去,韩村河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被称为“寒心河”。改革开放后,全村人在党的正确政策指引下,在带头人老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杰出村官田雄的带领下,发奋苦干、瞅准时机加油干,终于实现全村集体致富,成为“全国十大名村”、“中国幸福村”,“中国最美乡村”。<br> 迈入韩村河的地界,首先看到的是高高伫立的韩村河地标——圣霄塔。这塔始建于2000年,表现了韩村河人民志攀高峰的精神追求。塔旁是村口,豁然树立着“中国最美乡村”的标牌,韩村河人民真是自信啊! 随后我们来到韩村河著名的“黄金大道”,即银杏组成的大道。我们来到的时日稍早,叶子未完全变黄,但已经很壮观了,黄绿相间的树叶把韩村河涂绘成一幅多彩的油画。徜徉期间,沐浴金黄,身心放松、全身松弛,感觉特别美妙。<br><br> 大道两旁是一排排整齐划一、漂亮宜居的农舍。每家一个小院,院内有二层小楼供居住,外边是气派的大门。有同学几年前来过,说那时还是木制的大门,现在已经换成更加漂亮的金属大门了。韩村河人的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br> 黄金大道尽头是韩村河鲁班公园,公园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我还没搞清楚,大概是韩村河以建筑业起家,鲁班是木匠业的行业神,他的精湛手艺和工匠精神鼓舞了韩村河去努力奋斗吧。 鲁班公园实际上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东侧是韩村河展览馆,实际上是韩村河的村史展。展览详细介绍了韩村河的发展史,介绍了韩村河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各种荣誉,擘画了韩村河的未来。展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摆满一个展厅的各种荣誉牌匾,以及国家领导人视察韩村河的大幅照片。看来这是韩村河人民最为自豪的高光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摆满一个展厅的奖状和奖杯</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韩村河的未来</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同学们在热烈交谈观展感想</i></h3> 由此我想到近年来在广东看到的情况,广东基本上每个村都利用村中原有的祠堂建设了村史馆,详细介绍本村历史,教育本村年轻不忘来时路,努力建设新农村。我们教研室的一位硕士毕业生就在这边从事这项工作——帮助村里策划村史馆展览,干的兴致颇高。 参观村史馆后,我们就来到远近闻名、当地规模最大的农村集市——韩村河大集。人未到,就听到了人声鼎沸,趋向前来,只见人潮涌动,果然名不虚实。大集蜿蜒两条街,有卖时令水果的,比如柿子、秋梨、橘子、红果、苹果等等,有卖蔬菜的,大白菜、青萝卜、各种小青菜等等,还有卖鲜花的、卖特产比如自制的香油、豆腐干、白酒等等。且价格极其便宜,柿子一元一斤,橘子10元五斤。人们吆喝着、挑选着,透着烟火气、透着人们对生活的精致追求。<br><br> 徜徉大集上,感受人间烟火,感受农村的集市贸易,顿时回想起我随父母下放河南罗山五七干校赶集的情景,恍如隔世。不管什么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美味的追求都是不变的。 <p class="ql-block"> 大集逛完,到了饭点,我们驱车来到距大集不远处的一家会馆就餐。老板是学美术的出身,会馆内布置的非常雅致,有小桥流水,有盆景和花草,还有许多老板学生的画作,一派文人的雅风。</p> 开席了,老板准备了各种酒菜,重头戏是一只烤全羊。老板特别解释这是甘肃的滩羊的羊羔,口味上佳。果然,烤羊全身金黄,滋滋冒油,散发着屡屡炙烤后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同学们都咋咋称奇,伸长了脖子观看,掏出手机拍照录像,要记录下着中华美食的最美时刻。刘枫耘同学事先特别快递来一坛绍兴黄酒助兴,也增添了聚餐的喜庆。 <p class="ql-block"> 聚餐开始后,召集人周靖合同学首先致辞,祝诸位同学玩的开心,健康快乐,并感谢会馆老板的精心安排。随后觥筹交错,大家品美酒、尝美肴,好不开心!大家屡屡举杯,互祝开心、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并特别祝三位70大寿的同学(一位同学陪夫人在外地,未能出席,但大家依然祝福他)三阳开泰,吉祥福寿。</p><p class="ql-block"> 聚餐会后,我们驱车来到周靖合同学的田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一片绿油油的麦地,麦苗大概二寸高,长势茁壮,非常喜人,仿佛给大地铺上了绿绒毯。只要今冬有大雪覆盖,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p> <p class="ql-block"> 随后看到的是菜地,芝麻已经收割了,秸秆整齐地摆放在一起,小周同学细心地给大家讲解芝麻的种植和收割,去农村插过队的刘卫星同学也帮忙解释。麦地旁边种植了大白菜、生菜、芋头等蔬菜,根茎作物白薯等,还见缝插针地在棚子旁种植了南瓜等攀援蔬菜,全部打理得井井有条,间作和空间利用合理有条。面对生机勃勃的菜地,大家咋咋称奇,感叹农耕的奇妙。整块田产大约十亩,一个人劳作还是很辛苦的,大家想着大太阳下小周挥汗如雨,纷纷赞扬小周同学之辛劳和坚韧。</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i> 摆放整齐的芝麻杆</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芋头虽已接近收获,依然翠绿动人</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大白菜长势喜人</i></h3> 小周同学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坨现挖的红薯作为礼物,有的同学还特意挑选了绿油油的大白菜和生菜、以及大南瓜等,准备回城尝鲜。大家捧着丰收的馈赠,喜不自禁。 <p class="ql-block"> 我不由得想起了小周同学的“三硬名言”。那是在2022年秋,小周的回忆录《茫茫人海,遇见他们是我人生之幸》在班公号发表之后,我们组同学在组群里议论,称赞小周的回忆录写特别好,有深情,令人感动。小周说,退休了“笔杆子要硬、锄杆子要硬、腰杆子要硬”,即退休了头脑不能休息,要多动笔多动脑子,防止大脑退化。还要多活动比如种地等,这样身体才能好。这番话,说得大家非常信服,感到了小周同学退休后生活态度之正确,生活方式之健康。此番来到小周的地头,亲身体验了小周的锄杆子之硬,更明了了小周同学腰杆子之硬的根基。</p><p class="ql-block"> 太阳西斜,聚会的最后一个项目也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地铁站旁一一惜别,互道珍重,并相约来年再聚。</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