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各位街坊邻居,今天咱们来摆一摆最近社区里头闹麻了的事儿。听说有些小区在选业委会、换物业的时候,居委会的同志们被整得焦头烂额——好好做事反遭人举报,纪委巡视组的门坎都要被踏破了!这事儿搁咱老城区,那就是典型的"猫抓糍粑脱不到爪爪"。<br><br> 先说这"恶意举报",就跟观音桥步行街上耍赖的碰瓷客差不多。人家社区干部按规矩办事,偏有人说三道四,举报信像雪片般飞来。有位戴眼镜的办事员私下跟我叹气:"现在出门买包烟都要左顾右盼,生怕背后有人盯梢。"这话听得我脑壳发懵:好好的基层工作咋就成了惊弓之鸟?<br><br> 要说这风气为啥蔓延,归根结底是"按闹分配"的歪理在作祟。有些人觉得只要嗓门大、状纸多,就能把水搅浑捞好处。就像我们镇赶场天遇到扯皮打架的,总有人搬张板凳占位置看热闹。但各位街坊想嘛,要是大家都只顾着起哄架秧子,小区这口井早晚会被搅成浑水。<br><br> 不过咱们人骨子里头有股拗劲,越是遇到麻烦越要讲道理。就像镇那回修公路占田,王家老汉虽然不满意补偿款,但还是按程序找村委协商,最后问题妥妥解决了。这说明啥?有理不在声高,遇事还是要走正道。<br><br> 说到根子上,基层干部也是爹妈养的肉体凡胎。社区的张主任给我讲了个笑话:有次他严格审核业委会候选人,结果被人连告28回!搁以前说书人口里,这就是典型的"窦娥冤"。<br><br> 不过话又说回来,监督机制就像九宫格火锅的油碟,少了它难免夹生。前些日子听说有个业委会搞一言堂,最后被业主们联名罢免。这就叫"人在做天在看",邪门歪道终究走不通。正如我们老话说的:"偷油婆屙屎——假巴适",假的真不了。<br><br> 最后给各位父老乡亲提个醒:举报箱是拿来监督干部的,不是用来泄私愤的。就像夏天喝冰粉要加醪糟,解决问题还得靠法治这个"老荫茶"。希望咱每个小区都能像綦河边的黄桷树,根深叶茂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