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这座现代感十足的大厅,阳光透过高耸的玻璃洒落在墙面上,暖意融融。中央那座洁白的螺旋楼梯像一条盘旋升腾的丝带,引人拾级而上。来往的人群低声交谈,脚步轻快,墙上的大幅海报色彩斑斓,写着“重回西夏”,湮没在时光里的王朝,仿佛听见了千年前的驼铃,正从贺兰山下悠悠传来。</p> <p class="ql-block">站在“西夏陵”的介绍牌前,目光顺着地图上的标记游走——陵区布局严谨,神道、碑亭、角阙、地宫一一标注,像一幅尘封的王朝秘图。左侧的黑色背景上,文字简练却厚重,讲述着这座陵园如何从荒漠中被重新发现,又如何一点点揭开西夏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唐末黄巢起义的烽火中,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部平乱,受封夏国公,赐姓李氏,定难军节度使的旗帜就此在西北大地上飘扬。到了北宋初年,继迁、德明父子以夏、绥、银、宥、静五州为根基,步步西扩,积蓄力量。终于在1038年,元昊登基称帝,国号“大白高国”,史称西夏。这个由党项人建立的王朝,历经十主,绵延近两个世纪,直到1227年,被蒙古铁骑彻底吞没。</p> <p class="ql-block">踏入西夏陵园区,抬头便见“西夏陵”三个大字庄重而肃穆。背后是连绵的贺兰山脉,云层低垂,仿佛为这片沉睡的王陵披上一层轻纱。树木苍翠,静默守护着千年的秘密。沿着步道前行,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历史的脉搏上。</p> <p class="ql-block">西夏文化,是唐宋风骨与党项血脉的交融。他们创制西夏文,书写自己的语言;推崇儒学,设立官学;更将佛教奉为国教,广建寺庙,翻译经卷。吐蕃的坚韧、回鹘的商旅、契丹的豪情,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印记。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次文化的再创造——以汉文化为底色,融汇四方精粹,最终绘就一幅独特而绚烂的文明图景。</p> <p class="ql-block">中央的锥形土堆巍然耸立,四周散落着残垣断壁。几位游客缓步其间,有的拍照,有的静立沉思。远处山影朦胧,天空阴晴不定。这些看似普通的土丘,实则是西夏帝王的安息之所。它们没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却以最朴素的方式,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尊严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俯瞰遗址平面图,整个墓区格局清晰可见:角门、神道、碑亭、献殿,层层递进,规制森严。西南角门与东北角门遥相对望,仿佛仍在守护着昔日的秩序。图中标注的每一处名称,都是一段等待被讲述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一座巨大的土质金字塔静卧在绿草之间,层次分明的夯土墙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远处山脉连绵,游客如豆,缓缓行于小径之上。这座看似粗朴的建筑,曾是仪式与信仰的中心。它不似中原皇陵那般雕梁画栋,却自有其雄浑之力——那是来自大漠的呼吸,是党项人对天地最直接的礼敬。</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展台前,两枚瓦当静静陈列:一枚雕着盘龙,鳞爪飞扬,气势凌厉;另一枚边缘饰以繁复花纹,古意盎然。它们曾是宫殿屋檐上的守护者,如今虽离了高堂,却仍散发着昔日的荣光。指尖未触,心已震撼——这是西夏人用泥土与火焰写下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复原的塔楼模型矗立在山影之下,多层结构,尖顶高耸,仿佛能穿透云层。旁边的说明文字讲述着它的形制与功能。想象着当年,这样的塔楼是否也曾矗立在陵园之中,钟声悠扬,香火缭绕?历史虽已坍塌,但通过这样的复原,我们得以窥见一缕昔日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因墓葬区较远,我们换乘了黄色的电动马车。蓝色遮阳篷下,几位游客谈笑风生。马儿缓步前行,两旁树木成行,山影渐近。车轮碾过小路,发出轻微的声响,像是在叩问大地深处的秘密。这段旅程,不只是空间的移动,更像是时间的缓行。</p> <p class="ql-block">四号墓区静卧于绿野中央,一座土堆前立着石碑,上书“四号陵”三字。云层低垂,气氛凝重。这里埋葬着哪一位帝王?他的功过是非,早已湮没在风沙之中。唯有这土丘,依旧沉默地守着一段无人知晓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摊开墓葬区布置图,陵墓编号清晰排列:9号、8号、7号……每一座都对应着一位西夏君主的命运。北端建筑遗址、博物馆、出入口一一标注,红色标记点明“您在此处”。这张图不仅是导航,更像是一张通往过去的通行证,引导我们一步步走进那个消失的王朝。</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小路前行,两旁绿草如茵。远处几座土堆静静矗立,形制各异,像是大地隆起的脊梁。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游客三三两两,或驻足,或前行。这条小路,曾是祭祀的神道,如今成了我们与历史对话的通道。每一步,都踏在时光的褶皱里。</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在园区一处秋千上坐下。绿树环绕,微风拂面,宽边帽遮住半边阳光。秋千轻轻摇晃,像在安抚一颗被历史震撼的心。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与风中的草香交织。这一刻,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这片土地短暂的栖居者——在古今交汇处,寻得片刻安宁。</p> <p class="ql-block">感谢朋友们的关注!</p><p class="ql-block">谢谢!</p><p class="ql-block">编辑:农农</p><p class="ql-block">摄影:农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