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称隶王 遐墨誉神州,纪念王遐举逝世30周年

黎开银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王遐举(1909年2月-1995年10月30日),湖北荆州监利人,二十世纪书坛巨擘,“五大名笔”翘楚、“隶书王子”,诗书画三绝,深耕两岸文脉,德艺双馨照千古。今值逝世三十周年,谨以此美篇凝情追思,敬缅先生风范永存!</b></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周恩来诞辰九十周年书画会上,邓颖超(前排左六)与书法家们合影留念(前排右一为王遐举)。</p> <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杨尚昆(前排左四)薄一波(前排右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宴请王遐举(前排右四)等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聂元臻元帅会见王遐举</p> <p class="ql-block">  杨成武将军与王遐举一道参观书画展。</p> <p class="ql-block">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左五)会见王遐举(左六)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p> <p class="ql-block">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左五)会见王遐举(右五)等参观展览的书画家。</p> <p class="ql-block">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中)和王遐举(右)、启功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1983年9月王遐举(左三)率团访日,与日本书法界同仁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一行在院长王遐举(左四)率领下,前往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参观考察。</p> <p class="ql-block">  王遐举时任海峡两岸书法家联谊会会长,图为在会上即席讲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遐举先生书写“艺术精英”条幅</p> <p class="ql-block">  王遐举奉全国人大常委会之命,以庄重隶书恭书致叶剑英同志致敬信,字字千钧,墨香载道。</p> <p class="ql-block"> 王遐举为黄鹤楼所书《黄鹤楼记》,石刻立于一楼大厅,笔力沉雄,文墨辉映,已成千古绝响。</p> <p class="ql-block">  其隶书深得汉碑精髓,融《曹全》之秀美、《张迁》之雄强,兼取行书灵动,横若阵云舒卷,竖如枯藤盘劲,气象恢弘而意趣天成。</p> <p class="ql-block">  王遐举行草承“二王”风神,笔走龙蛇,墨分五彩,浓淡枯润间筋骨自现,气韵天成,人称“行云流水藏筋骨”。</p> <p class="ql-block">  王老国画尤擅梅竹,以书入画,笔墨简练而神韵生动,梅姿劲逸,竹影清癯,尽显文人画之高致,展露其对自然的深悟与艺术的精研。</p><p class="ql-block"> 王老还是一位诗人,其诗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既融个人书画感悟于笔墨,又含对世事人生的通透思考。他的书画作品中常有自作诗,尽显传统文人“诗书画”一体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2008年11月,民革中央等单位于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王遐举诞辰100周年书画展”。我应邀出席,因沉醉于展厅内的行草真迹,竟将脚边两册大型书画集遗失。此般疏忽,恰是心无旁骛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此为“纪念王遐举诞辰一百周年”书画诗文集与书法作品集。补发后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遂将其中佳作翻拍存于手机,朝夕品读。王老行草神韵滋养我心,助我书艺精进,因此,作品屡入国展,曾被中央书画频道展播,并获“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殊荣。</p> <p class="ql-block">  我与王老同乡,相距仅十余公里,素怀崇敬。1986年8月,偕三位同乡专程拜谒。先生热情质朴,且书房简素,翰墨清芬满室。临别,赠茅台酒一瓶,嘱外间小酌,自言年高不克相陪。其真诚厚意,感人至深,历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  此两幅拙作,融入王老书法神韵,笔意间致敬先贤,以铭心仰,以寄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