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看 “病名” 看 “人”!特发性震颤的根源,也许不在症状本身

健康

电话15811042779 微信bm357296<br>一位特发性震颤患者双手不停颤抖,声音带着焦虑:“医生,我控制不住地发抖,西医说病因不明,只能吃药控制……”<br><br>医生把脉后发现其脉象弦细,温声回应:“在中医看来,没有‘特发性震颤’这个病名,只有你这个整体的人。双手颤抖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br><br>中医关注的是人体内在的平衡,而非外在的症状表现。<br><br>曾接诊一位三十多岁的程序员,确诊“特发性震颤”五年。双手在持物、写字时抖动明显,情绪紧张时加重,伴有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胸胁胀闷。<br><br>观其面色,青黄不泽;察其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br><br>四诊合参,此为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之证。<br><br>肝主筋,藏血,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则虚风内动;肝气不舒,气机郁滞,故见胸胁胀闷;血不养心,神不守舍,则失眠多梦。<br><br>治病必求于本。 肢体震颤是"标",肝血不足、虚风内动才是"本"。<br><br>立养血柔肝、熄风止痉之法。<br><br>方用祛风百脉疗法加减。方中生地黄、枸杞子等滋养肝肾;沙参、麦冬等滋阴润燥;当归养血活血;川楝子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甘草调和诸药。<br><br>全方重在滋养,通过补益肝血、濡养筋脉,使虚风自熄,震颤自止。<br><br>服药两周,患者自觉睡眠改善,情绪较前平稳。一月后,双手抖动程度减轻,书写较前流畅。目前仍在调理中,虽需时日,但已现曙光。<br><br>为什么看似没直接治"震颤",却能改善抖动症状?<br><br>这正是中医"治病求本"的智慧。震颤是风动之象,但此风非外来之风,而是肝血不足所生的虚风。如同树木缺少水分滋养,枝叶才会不自主摇动。<br><br>若只盯着"震颤"这个症状,往往难以根治。但从整体出发,滋养肝血,濡养筋脉,使阴阳平衡,震颤自然得以缓解。<br><br>您是否也在为"特发性震颤"所困,感觉无计可施?请记住,症状只是表象,而您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拥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错过一次正确的辨证论治,可能就错过了一次重获稳定的机会。<br><br>调理时机,稍纵即逝。 若能把握病机,从本论治,重获稳定人生并非遥不可及。<br><br>(注:本文仅供参考,个体情况不同,具体用药请务必经专业医师面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