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光:照亮前行道路

脱颖徐行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老师们宛如璀璨星辰,以各自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我在化学领域探索前行的道路。每一位老师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与深厚的学识,他们的言传身教,如同强大的催化剂,深刻影响着我以及众多学子的成长轨迹。</p> 李涵老师:生活与学术的巧妙融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华堂馥郁韵悠长,妙语融生化学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勺舞烟腾调鼎鼐,管旋液转探玄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箴言励我破迷雾,衡算教余守正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卌载犹闻师训在,心灯永照路茫茫。</b></p> <p class="ql-block">  李涵老师的办公室,仿若一座神秘的香料花园,永远弥漫着馥郁而迷人的清香。这位毕业于华东师大化学系的才子,思维独特,常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将生活与化学紧密相连。他尤为喜欢把做菜的过程类比为一场奇妙的化学实验,兴致勃勃地说道:<b>“你们看,放盐这个动作,就好比在精确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多一分则咸,少一分则淡,恰到好处才能让菜肴达到最佳状态;而火候呢,恰似对反应温度的精准把控,猛火急攻、小火慢炖,不同的火候能催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b> 这般生动形象的比喻,瞬间让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变得鲜活易懂,深深地烙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之中。</p> <p class="ql-block">  李涵老师的妻子是温婉的上海人,说起话来轻声细语,温柔似水。他二人站在一起,宛如一对完美互补的化学试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有一回,李涵老师热情地邀请学生们前往家中做客。在那烟火缭绕的厨房里,只见他熟练地颠勺,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锅中菜肴上下翻飞,火光不时蹿起,那熟练的模样,竟与他平日里在实验室里操控分液漏斗时的专注与娴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一刻,学生们眼中的老师,不再仅仅是课堂上那个严谨治学的学者,更是生活中充满烟火气与智慧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  毕业之际,李涵老师在我的纪念册上,郑重地写下了马克思的名言:“<b>每个人跟前都有一定的目标,这一目标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伟大的。</b>” 这笔迹刚劲有力,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此后的岁月里,每当我在人生道路上陷入迷茫,徘徊不前时,这句名言便如同一束强光,穿透重重迷雾,让我清晰地感受到老师那饱含期许的目光。多年后的一个冬日,我在佳木斯商检局面对一批出口食品兽药残留检测的紧急处理任务,在那紧张忙碌的加班时刻,脑海中毫无征兆地浮现出里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叶醇合成的场景(一种具有典型青草香气的不饱和醇,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新鲜叶片,是天然香料的重要成分,叶醇及其衍生物是世界流行的清香型名贵香料之一,也成为世界香料行业绿色革命的象征。化学结构式:顺 - 3 - 己烯 - 1 - 醇),老师那清晰的思路、沉稳的语调,瞬间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我的身体,让我重拾信心,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任务。</p> 徐宝财老师:扎根实践的严谨学者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雨打工装践业勤,卷尺卡尺探玄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穿梭管阵寻机理,演算衡章沥赤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三测严规祛谬误,一言醒语振儒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匠心化作传承火,照彻化工万里春。</b></p> <p class="ql-block">  徐宝财老师带着学生们前往天津香料厂的葵子麝香车间进行实习时,天空中正飘洒着毛毛细雨。细密的雨丝如牛毛般轻柔地落下,整个车间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徐老师身着朴素的蓝色工作服,手持卷尺,身姿矫健地在错综复杂的管道间来回穿梭。雨水顺着他的安全帽边缘不断滴落,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仿佛在为这场实践奏响一曲独特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  我紧紧跟随着徐老师的脚步,全神贯注地学习物料衡算这一关键知识。我看到徐老师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下各种公式,每一个字符都力透纸背,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眼前的这些数据和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受触动,突然领悟到,真正的学者,绝非仅仅拥有渊博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扎根实践的耐心与毅力,愿意深入到生产一线,去探寻知识的源头与真谛。</p> <p class="ql-block">  有一个细节,如同深深镌刻在我心中的印记,至今仍历历在目。当学生们为某个管道的直径数据争论得面红耳赤,各执一词时,徐老师不慌不忙地蹲下身来,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专注与严谨。他小心翼翼地拿起卡尺,对管道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测量,一共反复测量了三次,每一次测量都精准无误。随后,他站起身,认真而严肃地对大家说道:<b>“同学们,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我们化学人而言,就是生命线。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在后续的研究和生产中引发巨大的偏差,所以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马虎。</b>” 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醒了学生们心中的浮躁与轻率,从那以后,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无论面对何种复杂的情况,都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p> 有机化学老师:严师背后的温情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黉门课妙客常盈,粉笔勾玄万象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俄语借读承颔首,校门偶遇沐深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苯环绘就星辰灿,严律深藏肺腑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廿载相逢呼旧字,师恩陈酿愈澄明。</b></p> <p class="ql-block">  有机化学老师的课堂,仿佛有着一种无形的魔力,永远座无虚席。每一堂课,都像是一场知识的盛宴,吸引着学生们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记得大二,教务处安排唯一的一名俄语生的我到商院借读俄语课程,不巧的是,这与有机化学课的时间发生了冲突。无奈之下,我只得怀着忐忑的心情向有机化学老师请假。老师听闻后,只是微微点头,并未多言。然而,自那以后,每次在校园门口与老师相遇,我都能从老师的目光中捕捉到一丝鼓励与期许,这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为了弥补因请假而落下的课程,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端端正正地坐在第一排的位置,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在课堂上,有机化学老师仿佛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手中的粉笔就如同魔法棒一般。当他讲解苯环的共轭结构时,只见他用粉笔在黑板上轻轻勾勒出一个六边形,随着线条的延伸,一个神秘的微型宇宙仿佛在黑板上徐徐展开。他详细地阐述着化学反应如何在不同的键位上发生,那些复杂的化学变化,在他的讲解下,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神奇的魅力,让学生们沉浸其中,如痴如醉。</p> <p class="ql-block">  期末考试的成绩公布时,我看到试卷上那醒目的 79 分,心中竟涌起一种劫后余生的感动。后来,我听闻这位老师对挂科的学生从不心慈手软,严格把关。但在那一刻,我却从这看似严苛的要求背后,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与期望。多年后,同学们组织了一场盛大的聚会,特意邀请有机化学老师参加。当老师出现在聚会现场时,他竟然能准确无误地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那一刻,岁月仿佛在老师身上停驻,而师恩,却如同一坛陈酿的美酒,随着时光的流转,愈发香醇浓郁,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感慨万千。</p> 徐锡英老师:严苛要求下的育人之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板绘千重键路长,银钩铁画指迷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严词掷地惊昏怠,妙理融心启慧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旧生重觅合成道,朱笔精批校验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廿载犹闻回响处,星河灿灿化机藏。</b></p> <p class="ql-block">  徐锡英老师站在讲台上,宛如一位掌控全局的指挥官。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轻快地滑行,留下一道道清晰而有力的痕迹。她的指尖精准地划过黑板上那复杂如迷宫般的合成路线,嗓音清脆而坚定,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犀利:“<b>同学们,有机合成是一门严谨到极致的科学,容不得半分侥幸。每一个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都不是偶然,它们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推敲,经得起无数次实验数据的严格检验。”</b> 她的话语,如同洪钟般在教室里回荡,让台下的大三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脊背挺直,全神贯注,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如同春蚕咀嚼桑叶,贪婪地记录下老师传授的每一个要点。</p> <p class="ql-block">  此时,教室的后排坐着一位青岛工作的1984 届学长。他额头满是细密的汗珠,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断滑落。两年前,他正是在这门有机合成课上遭遇挫折,未能顺利通过。如今,他带着泛黄的笔记,怀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重新加入了学弟学妹们的学习队伍。徐老师在讲台上不经意间瞥见了学长,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便继续她条理清晰的讲解:<b>“求情不如求知,化学方程式不会因为眼泪而改变系数。唯有凭借扎实的知识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在这门学科中取得真正的进步。”</b> 学长听后,默默低下头,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p> <p class="ql-block">  最终,在考场上,学长的试卷被红笔批改得密密麻麻,每一处错误都被老师清晰地标注出来。然而,在最后一道难题的旁边,却出现了一个鲜红醒目的 “√”。这个小小的对勾,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予了学长莫大的鼓励与希望。后来听说,在学位证书补发的那天,徐老师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戴着老花镜,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核对成绩单。老花镜不知不觉滑到了鼻尖,她都浑然未觉,依旧全神贯注地审查着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名字,只为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评判,顺利开启人生新的篇章。</p> 阎世翔老师:科学与艺术的灵动诠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舞袖翻波化境开,烧杯旋影韵徘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乳融香露分油润,语寄柔姿喻律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板绘弧光连妙理,裙扬雅态映讲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箴言长照人生路,艺理交融育栋材。</b></p> <p class="ql-block">  阎世翔老师的授课和实验,仿佛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微观世界,永远飘散着花露水那清新宜人的香气。她站在实验台前,身姿优雅,宛如一位灵动的舞者。手中紧紧握着玻璃棒,轻轻地搅动着烧杯里的乳液,那细腻的动作仿佛在与这些化学物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随着她的动作,发梢也随之轻轻摇晃,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柔和与美感。</p> <p class="ql-block">  <b>“同学们,你们看,水包油还是油包水,这可不是简单的混合,它就如同舞池里男女搭配的舞步,必须精准地踩准乳化的节拍。节奏对了,乳液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b>严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讲解着,她的话语充满了诗意与灵动,让原本枯燥的化学知识瞬间变得妙趣横生。学生们围在操作台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严老师的每一个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只见她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缓缓倒入橄榄油中,随着两种液体的交融,原本清澈的琥珀色液体渐渐变得浓稠起来,仿佛在见证一场神奇的魔法变幻。</p> <p class="ql-block">  下课后,阎老师换下了那身洁白的大褂,身着紧身练功服的她,展现出利落而矫健的线条。在舞蹈室里,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领着女教师们翩翩起舞。每一个旋转,每一次跳跃,裙摆扬起的优美弧度,都像极了她在课堂上讲解 HLB 值时,在黑板上所画的抛物线,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与科学的严谨。1991 年,《日用化学工业》杂志上刊登了严老师的《磨面膏的研制》一文。在毕业留言册上,她给我留下了一段充满温度的赠言:<b>“人生就像乳化,要在交融中找到平衡。”</b> 这句话,不仅是对化学知识的深刻感悟,更是对人生哲理的精妙诠释,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同学们未来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的一天我在北京工商大学的网上档案馆翻出了一张我班女生体验式教学——体验面膜的珍贵照片,展现了我们当时的化妆品实验的有趣瞬间。</p> 梁梦兰老师:学术严谨的优雅典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云鬓斜簪映雪裳,纤跟叩韵绽辉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活剂融成分子舞,香调谱就岁华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毫端细审千行律,袖底精描万缕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兰芷幽姿传妙理,墨痕深处见琳琅。</b></p> <p class="ql-block">  梁梦兰老师抱着自编的《表面活性剂原理》走进教室时,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为即将开始的知识盛宴奏响序曲。她身姿挺拔地站在讲台前,从容不迫地调整着投影仪,白衬衫的下摆随着她的动作划出一道温柔而优雅的弧线。“<b>同学们,临界胶束浓度并非是冰冷生硬的数字,它更像是一份来自分子世界的邀请函,邀请我们一同探索分子在溶液中那奇妙的舞蹈。” </b>她的声音清脆动听,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瞬间点燃了大家对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梁老师,看着她在黑板上书写着娟秀工整的公式,每一个字符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当她用激光笔指向实验数据时,手腕轻轻转动,那优雅的弧度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深深被老师的气质所吸引。某次在学报校对《二氢呋喃水解平衡的研究》一文时,梁老师静静地坐在窗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身上,为她勾勒出一层淡淡的金色轮廓。她逐行逐字地推敲着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阳光在她的玳瑁框眼镜上折射出细碎而迷人的光,与她专注的神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当孙院士的《食用调香术》第三版送来审阅时,梁老师更是展现出了她对学术的极致严谨。在书页的空白处,她写下的批注密密麻麻,详细程度甚至超过了她指导学生实验时的讲解。每一个问题,每一处疑问,她都认真地标注出来,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学术的敬畏之心与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梁梦兰老师,以她独特的优雅气质与严谨的学术态度,成为了学生们心中一座永远闪耀的灯塔,引领着我们在化学的浩瀚海洋中不断探索前行。</p> <p class="ql-block">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那些年的教诲,终如催化反应般,成了漫漫长路里的永恒光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