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里小学~种子课堂里的童年时光

烤盐芋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没有枯燥的讲授,只有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与手中的小小种子,交织出一堂生动的自然课。10月17日这天,我见证了他们如何通过观察、分类与讨论,开启对植物生命的初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室明亮整洁,蓝色与黄色的地垫铺满活动区,墙上的红色标语“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静静悬挂,红旗在侧,透出浓厚的少先队教育氛围。孩子们围坐在长桌旁,手中捧着各色种子,神情认真。他们不仅认识了南瓜籽、藜麦、高粱籽等十五种种子的外形特征,还学会了从形状、颜色、质感入手,辨别不同种子的用途。原来,苍耳和蓖麻虽常见,却含有毒素,不可食用;而碗莲只能在水中生长,无患子的果皮竟可作天然皂素——这些知识在轻松互动中悄然扎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每一张稚嫩的脸庞。无论是桌上散落的彩色卡片,还是孩子们手中翻动的纸张,都透露出活动的趣味与秩序。一位老师模样的女性轻声引导,孩子们或低头记录,或举手发言,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他们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多数孩子能清晰说出三到五种种子的核心特点,收获远超预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成长的印记。在这方小小教室里,理想与童真并存,传统与自然交融,让人不禁想起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原来,最动人的课堂,就藏在这些朴素而温暖的日常之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