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的美篇

<p class="ql-block">我记忆中的杨村师范学校(八十一)</p><p class="ql-block"> 杨村师范学校体育班。杨村师范学校政文十五班孙满义</p><p class="ql-block"> 我们如果沿着杨村师范学校的主路东边往南走,在音乐教室的南边就是体育科教室了。体育科教室是北数第三排房屋,这北数第三排房屋是青砖.青瓦房屋与红砖红瓦房屋的分界线。从这第三排开始再往南就是红砖红瓦的房屋了,体育科教室就在这一排。</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和整个杨村师范学校,都是一排有三个教室,也就是一年一个科的学生大致招收三个班。而这一排有些例外,虽然这里也有三个教室,但体育科没有那么多的班级。整个廊坊市一年只招收一个班的学生,所以体育科就只有两个班。剩下一个教室用来做什么用,我就不太清楚了,也可能是放一些体育器材之类的吧。</p><p class="ql-block"> 在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七年这段时间内,廊坊市有三所师范学校,廊坊市师范专科学校,杨村师范学校,和蓟县师范学校。开设体育班的只有杨村师范学校,所以当时体育科毕业的学生也很是稀缺,毕业后的学生,有的分配到华北石油,有的分配到廊坊市的各中专院校,有的留校做了体育老师,有的则分配到全市各县的中.小学。</p><p class="ql-block"> 杨村师范学校体育班的组织结构,也和其它学科的组织结构差不多。也设有科党支部组织,教学内容当然是以体育内容为主了,但也设有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姜老师的爱人李老师就教体育科的语文课。还有什么别的科目,我就不太详细了。杨村师范学校体育班,是杨村师范学校的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让人见了就为之一振。他们整齐的服装让人见到了感到十分的骄傲。他们身穿的秋衣和绒衣上都印着“杨帥”两字。并印有号码,3号,6号,9号12号……等。</p><p class="ql-block"> 这衣服上的字是杨村镇书写牌扁的地方印的。我在杨村师范学校上学时,也曾印过一个背心。拿去后不到两天,我就把背心拿了回来。穿在身上感到无比的高兴。这也是杨村师范学校的一个令人兴奋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十月,我初到杨村师范学校时,曾和在体育班的老乡到体育班的宿舍去了一趟。这时的体育班的宿舍,在杨村师范学校南数第二排。倒座北边第一排第一个大厕所的北边,看到了比较特殊的场面。屋里放着哑铃,铅球,标枪等体育用品,宿舍内体育班的师兄个个都肌肉发达,一幅威武的形象。站在他们的面前显得自己非常渺小。</p><p class="ql-block"> 有两个体育班的师兄正在床铺上休息,比较特殊一点的是,他们的被孑是翻着盖着的。被的里子脏兮兮的盖在外面,把被面盖在里头。再看地面上鞋子也是脏兮兮的,几双鞋乱摆着。后来才明白,他们整天在室外锻炼,活动起来就会是汗流浃背,身上穿的衣服就会全身湿透,日积月累谁有那么大功夫去洗呀。所以最后就成了这个样子。那个时候也没有洗澡的地方,擦擦身体也就是不错了。所以翻盖被子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十月我们刚入学不久,我班的永请县的同学张士英,自己主动要求到体育班去学习,后来学校同意了她的请求。张士英个子比较高,也适合从事运动项目,可能也有些体育基础。临走时她找到我对我说:“我要去体育班学习了,在政文班这些日子里,你们给了我许多照顾,特向你们表示感谢。”我对她说:“都是同学说照顾就见外了,做为一个女同学在政文科上学是比较不错的,你最好还是别去了。”她说:“我爱好体育就去试试吧,不行我还回来。”我说:好!"就去试试吧,我们欢迎你再回来。"张士英同学很会说话,本来走了也可以不和我们告别的,她还真具有一个男人的风度。由于是一个伙房买饭经常看到她而且每次都打个招呼。</p><p class="ql-block"> 一晃三十几年过去了,数理班的赵国平同学的儿子结婚,这时的赵国平同学已经是环保局的副局长了。赵国平同学请了几个杨村师范学校的同学,参加了他儿子的婚礼。政文科我和毕春潮同学,体育科我们这一届的班长,和另两个体育科的同学,数理科的王万成(已故)和另两名同学,吃饭的时候体育科的同学说:“前几天我们去了永清县参加了张士英儿子的婚礼。”我说:“张士英是在我们班到体育班去的,她现在也混的不错吧。”体育班的同学说:“混的还行。他们介绍了张士英的情况。</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最后一次听到关于她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我们喝完酒之后,就又换了一个饭店又一次喝了一回。这是较大规模的一次同学聚会。几乎包括了杨村师范学校的各个学科,最后同学们都喝得酩酊大醉,但都觉得十分高兴,一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