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悟,悟有所获——内蒙古奈曼旗教育系统股级后备干部培训

L

<h3>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br>秋意正浓,学履不停。2025年秋末,一群来自内蒙古草原的教育追梦人,怀揣对教育的热忱与思考,跨越千里,齐聚北京通州,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沉浸式研修之旅。这是一次思想的觉醒,也是一次教育的深耕。</h3> <h3>  “新时代教师师德修养提升” 专题讲座便为我们筑牢了精神底色。讲师以鲜活的案例诠释“育人者先育己”的真谛——师德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课堂上的耐心倾听、是与学生沟通时的共情温度,更是在教育抉择中坚守“以生为本”的底线。<br><br>  “依法治校与校园安全”课程则让我跳出“经验管理”的惯性:原来安全体系不是贴在墙上的制度,而是从风险预判到应急处置的全流程闭环,是用法治思维为校园筑牢“隐形防护网”。这让我意识到,一名合格的教育管理者,既要懂“育人的温度”,也要守“规则的尺度”。</h3> <h3>  全体学员首先走进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古朴典雅与现代活力交融的校园文化、独具匠心的办学理念,以及师生们昂扬饱满的精神风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学员们深入探寻先进地区在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将北京教育的鲜活经验化作奈曼育人的思考养分。<br><br>  培训尾声,学员们再度走进名校 ——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这所历史名校深厚的办学底蕴、卓越的育人成果以及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治理模式,让大家深感震撼,更以北京名校为镜,清晰锚定了奈曼教育未来的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br>  这些走访让我明白:好的学校不是“复制名校模式”,而是立足自身底色,把“育人理念”变成师生可感知、可参与的日常。</h3> <h3>“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课程,讲师展示的AI备课工具、个性化学习分析系统,打破了我对“技术替代教师”的焦虑——AI不是教育的“入侵者”,而是助力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育人核心”的“助手”。<br><br>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领导”则帮我厘清了“课程”与“课堂”的关系:核心素养不是“额外添加的目标”,而是要融入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里——比如一节语文课,不止要教“识字写作”,更要培养“思辨能力与文化传承意识”。这让我对“如何引领学校课程升级”有了更具体的思路。</h3> <h3>返程的行囊里,装着厚厚的笔记,更装着沉甸甸的思考。教育的路很长,而每一次学习都是向“更好的教育”靠近的一步。这场北京通州之行,是终点,更是新的起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