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稿:人缘</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186874</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9号,我们与吉普车0513团队在金庭镇政府停车场集结,即将开启一场穿越太湖阴山岛的徒步之旅。天空阴沉,却压不住大家脸上的笑意。103位来自吉普车团队的伙伴,加上我们十几人,一百二十人站在一起,像一支即将出征的远征军。合影时,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那一刻,我知道,这不会只是一次简单的爬山。</p> <p class="ql-block">强驴方团长一马当先,领着队伍从金庭镇政府出发,目标是横穿阴山岛,全程约12公里。脚下的路蜿蜒入山,林间小道被落叶铺成一条柔软的地毯,阳光透过树冠洒下斑驳光影,仿佛为我们点亮前行的灯。空气里有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深吸一口,肺腑都清爽起来。</p> <p class="ql-block">清晨细雨如丝,轻轻落在脸上,不冷,反倒有种湿润的温柔。我们穿上雨衣继续前行,脚步踩在湿漉漉的小巷石板上,发出轻微的回响。巷子两旁是老屋,墙上有电表箱,有藤蔓攀爬,电线横穿天空,像五线谱,而我们,是雨中行走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走进茶园,雨刚停,茶树上挂满水珠,一碰就哗啦啦洒下来,裤管瞬间湿透。可谁在乎呢?那水珠是天地的馈赠,洗去了尘埃,也洗亮了心情。一位女驴友笑着抹了把脸上的水,说:“这叫天然喷雾,免费的!”笑声在茶垄间回荡,惊飞了几只山雀。</p> <p class="ql-block">雨后最动人的,是林间那一张张缀满露珠的蜘蛛网。阳光斜照,蛛丝如银线,露珠似珍珠,轻轻颤动,仿佛大自然悄悄织就的项链。我驻足良久,不忍惊扰这份精致。谁能想到,最微小的生命,也能编织出如此惊心动魄的美?</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道山弯,忽见一树橘子探出墙头,橙黄饱满,像挂了一树的小太阳。有人伸手想摘,又缩了回来:“算了,留给主人吧。”可那眼神里的馋意,谁都看得出来。这世间的诱惑,有时不是为了占有,而是为了那一瞬的心动。</p> <p class="ql-block">领队徐学军始终走在前面,像一只认准方向的候鸟。他的背影坚定,手中的旗子偶尔扬起,像是在给整支队伍打节拍。有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山,空气清得能拧出水来。每一步都像在深呼吸,肺叶张开,把城市的浊气一点点排空。我们沿着湿润的山路前行,背包的颜色在绿意中跳跃,像一群闯入森林的彩色精灵。</p> <p class="ql-block">泥泞的小道最是考验脚力,可也最有趣。一脚踩下去,噗嗤一声,溅起几点泥花,有人笑,有人叫,却没人退缩。正是这些“狼狈”的瞬间,让徒步有了真实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登山,你有情怀吗?我的情怀,是每一次脚步踏在土地上的踏实感,是看见山峦起伏时心头涌起的敬畏,是让心脏为美景而怦然,让肺腑为清风而舒展。这不是逃避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到生活。</p> <p class="ql-block">太湖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山岛如浮在云海,恍若仙境。远处的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倒映着灰白的天光。这一刻,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我们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误入画中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阴山岛,旧名“荫山”,因岛上那棵千年古樟而得名。传说东晋道士阴长生曾在此炼丹,山因人名,岛因山名。走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脉搏上。</p> <p class="ql-block">清代时,岛上已有百户人家,以舟贩为业,渔火点点,曾是太湖上的一颗明珠。如今村落格局依稀可见,庆馀堂等老屋虽已斑驳,却仍守着岁月的静好。</p> <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时期,阴山岛属堂里公社向阳大队,如今归金庭镇东村管辖。时代变迁,山河未改,变的只是归属的名称,不变的是这片土地的宁静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扇子山上有几棵野桔子树,无人看管,果子酸得皱牙。可正是这份野性,让人想起童年爬树偷果的快乐。我们笑着摘了几颗,含在嘴里,酸得直咧嘴,却舍不得吐掉——那是山野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1985年修了阴山大堤,岛与西山通过大干山相连,从此告别了摆渡的日子。那座桥,不只是交通的纽带,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之桥。</p> <p class="ql-block">徐学军在大干山桥上停下,对着湖光山色摆了个姿势。桥下水波不兴,远处山影朦胧,他笑着说:“这桥,是我们今天的必经之路,也是阴山岛的命脉。”</p> <p class="ql-block">我们再次走进金铎岭的茶园,茶树整齐排列,像大地写下的绿色诗行。雨后初晴,叶片泛着光,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有人轻声说:“这地方,适合写诗,也适合发呆。”</p> <p class="ql-block">阴山岛的名字,终究与那位炼丹的道士有关。可真正让我动容的,不是传说,而是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那些沉默的山,见过多少风雨;那些古老的树,听过多少叹息。</p> <p class="ql-block">今天,领队“生命过客”在“吴中区登山步道”的牌子前打卡。他举起小旗,笑着说:“每一段路,都值得被记住。”是啊,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村口那棵千年古樟旁,有一方水池,绿得像翡翠。池水清澈,倒映着古树的苍劲枝干,也映出我们仰望的身影。这棵树,据说已有1800年,树冠遮天蔽日,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庇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岛民。</p> <p class="ql-block">徐学军也在古樟下打卡。他站在树旁,抬头望着那层层叠叠的枝叶,轻声说:“它见过多少春秋,又听过多少脚步?”那一刻,他不再是领队,而是一个朝圣者。</p> <p class="ql-block">阴山岛的山,不高却有骨;水,不阔却有情。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让人舍不得离开。我们常说“人间仙境”,可有时候,最动人的,不过是这样一座安静的小岛,几棵树,一池水,一片茶园。</p> <p class="ql-block">那棵1800年的古香樟,是岛上的灵魂。它不说话,却用年轮记录着风雨。站在它面前,人会突然变得渺小,也会突然变得宁静。</p> <p class="ql-block">古树旁立着一块青石碑,1964年所立,纪念18位为集体劳动而牺牲的女性。最小的才4岁,最大的48岁。那年夏天,她们乘船去干山劳作,返程时突遇风浪,船翻人亡。碑文写着:“为集体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读到这里,没人说话,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像在低语,像在哭泣。</p> <p class="ql-block">那场风浪带走了18条生命,也把一段沉重的记忆刻进了这座岛的血脉。我们默默站在碑前,敬一个无声的礼。她们不是英雄的名字,却是真实存在过的“阶级姊妹”。她们的故事,不该被遗忘。</p> <p class="ql-block">上阴山岛的路已修好,石级、水泥路。沿湖走一走,远看缥缈太湖,近赏奇异花花。</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太湖边走了一圈,凉亭掩映在藤蔓之间,石阶湿滑,却走得踏实。湖风拂面,带着水汽的凉意,也带着岁月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岛上的小路,像羊肠般曲折,两旁树木遮天蔽日,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阳光只能从缝隙中洒下几点光斑,像星星落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岛上以茶树和果树为主,茶树占了植被的六成以上。春天采茶,秋天摘果,四季都有收获。这岛,不只是风景,更是生活的诗。</p> <p class="ql-block">太湖边的凉亭长满藤草,像被自然轻轻拥抱。我们坐在里面歇脚,喝茶,聊天,看湖水悠悠,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贝贝美在思考什么问题</p> <p class="ql-block">返程前,徐晓军领队在这里也摆一个pose。</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登山徒步共12点7公里,虽然山路不是很多,对初次登山的弱驴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老天爷还是有眼的,不忍心他的子民受罪,雨停了,我们准备回程了,大家依依不舍感谢这次旅程,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色彩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摄影:人缘及旅友</p><p class="ql-block">制作出镜:人缘</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11月9号</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2号在苏州完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