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得闲,铺纸研墨,提笔临帖,心随笔走,字字如行云流水般倾泻于纸上。黑底白字,仿若夜空中的星辰,静默中透出千年的文脉。写的是《浮生六记》中的一段闲情:“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曰:‘此花自午前开至午後,独得风凉,真幽人之好也。’”沈复笔下的生活,从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这般细碎如尘的温柔——一池荷、一缕风、一句低语,便足以安放整个心灵。</p> <p class="ql-block">夜深人静,重读《闲情记趣》,忽觉古人之乐,不在高堂广厦,而在庭前种菊、窗下弈棋、灯边细语。他们把日子过成了诗,把琐事酿成了酒。我亦效其风雅,在黑底上写下“物外之趣,常在寻常巷陌间”一行字。笔锋婉转,如忆旧梦。芸娘剪灯补书,沈复执扇纳凉,那般清简岁月,竟让我在这喧嚣都市里,寻得片刻安宁。</p> <p class="ql-block">今晨醒来,见昨夜所书尚在屏上,配着“今天”的时间戳,竟有几分穿越之感。点赞与评论的图标静静躺在底部,像是现代人对古意的一次轻触。我笑自己痴,竟将行书与社交平台并置,可转念一想,若沈复生于今世,或许也会发一条动态:“与妻芸对坐庭中,看月影移花,谈笑至三更。”配图便是这墨迹淋漓的几行字。所谓闲情,原不分古今。</p> <p class="ql-block">又写一段:“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这是《闲情记趣》的开篇,也是我童年最深的共鸣。小时候看蚂蚁搬家,能蹲一整个下午;看云卷云舒,便幻想自己是腾云的仙人。如今执笔再录,心境却多了几分追忆与怅然。行书飞动,墨色浓淡如情绪起伏。原来我们一生所求的趣味,并非来自远方,而是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瞬间里。</p> <p class="ql-block">这几日接连书写,竟成习惯。每写一行,便似与沈复对坐清谈。他讲养兰、赏月、游山、品茶,我则在城市一隅,以笔代心,回应那份对生活的热忱。有人说,现代人太忙,无暇风雅。可我看,风雅从不苛求时间长短,只问心意是否真诚。哪怕只是片刻凝神,写下一句古文,也是对庸常生活的一次温柔反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