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华日”是原贵州电视机厂产品的注册商标。</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五年九月三日,贵州电视机厂率先引入云贵川首条日本东芝彩电生产线,年产华日牌彩电十二万台。让企业产值跃升至二亿五、利税达三千六百万。拥有职工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千三百余人。</p><p class="ql-block"> 记得分管工业的贵阳市副市长廖海波多次到我厂现场办公,留下一句“如今贵阳吃饭靠烟草,速度靠彩电”,道尽了企业在当时省市工业格局中的分量,也揭开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九八O年进厂学徒两年,电大中文专业半工半读三年,毕业即调入厂办担任秘书,后又进入中层干部行列,担任厂办公室主任的本人。十五年的青春时光,我有幸亲历了企业从计划经济向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转型,完整见证了企业的荣光与沉浮。</p><p class="ql-block"> 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指导,西德、南非和黑山共和国驻华大使及外国嘉宾也纷纷到访,荣幸的我紧握相机,将那些承载着信任与期许的瞬间永久定格,成为藏在心底的珍贵念想。</p><p class="ql-block"> 物以稀为贵,一张薄薄的彩电票,当时的市场黑市价格近千元,对于大部分月工资百元出头的人来说,这张票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一年辛劳的年终奖励,是那个年代无数人最滚烫的向往——它曾为新人的婚房添上温暖光影,为学子的求学路铺就底气,为无数家庭点亮对幸福的憧憬。记得我的颜师兄不懂行情,竞将我调剂给他的彩电票与金工车间的班长兑换换回一张家用不锈钢灶台,事后被嫂子数落,懊悔叹息的模样,让我默默地领会了选择对人生的重要。</p><p class="ql-block"> 工厂对国家社会贡献大,职业福利待遇自然随之水涨船高。厂里除了根据季节发工作服,毛呢西装,毛毯及各种生活用品外,我们结婚仅花了数千元即可分配一套二室一厅的福利房,因工作需要还安上了可拨打外线的电话。哇!羡煞了许多同龄人。</p><p class="ql-block"> 当然,每个人的成长进步自然离不良好环境的熏陶。二十出头的我,担任秘书和办公室主任,有幸服务过两任厂长,第一任孙德昌厂长,性格内敛沉稳,不苟言笑,自带不怒自威的气场。我刚毕业到厂办任职,对于服务这个领导如履薄冰,整天打起十二分小心。年终总结、次年计划,每一份文字都要在他的严苛要求下反复打磨,字斟句酌、删改数遍,才算“过关”。那些挑灯修改的夜晚、有时候不知不觉,写着写着耳畔传来公鸡啼呜的声音,抬头望向窗外才发现天早就亮了起来。虽然当时感到备受煎熬却为我日后练就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p><p class="ql-block"> 再到继任的张宗舜厂长,则是截然相反的温润性子,微胖中等体型,相貌富态仁厚。贵州江口出身的他,毕业于部队工程院校。我一九八O年进厂时,他还是我所在的装配车间的主任。由于有这层关系,加上他待人宽厚亲和,从不板脸摆𠂆长的架子,和我们下属都能打成一片。工作间隙他总爱坐在我们办公室讲个笑话或者开玩笑,让大家绷起的神经松弛一下。我们办公室的六七个年轻人中午吃腻了食堂,便起哄怂恿他请客,只要不忙,他总会爽快应允。我便开着从供应科借来的凌云250箱式三轮摩托,载着他和同事们,一路颠簸着驶向三四公里外的小河,去吃地道的杨姨妈豆花饭。路上他讲着部队里的趣闻、工厂里的糗事,笑声顺着风飘出老远,让奔波的路途满是欢喜,那段和谐融洽的时光,成了忙碌工作里最甜的慰藉。</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心生感念的,是办公室老主任周洪义。他是从西藏部队转业回到贵州的地方干部。身上带着军人的硬朗与赤诚,既是领导,更是手把手教我的恩师。每天八点上班,他七点准时到岗,拿起拖把带着我们从一楼公区开始打扫,一步步拖到三楼,连角落的灰尘都不放过。十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他常说“环境干净了,做事才舒心”。</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人生职业生涯中遇到一位信任你,支持你,不小心搞砸了事情不仅不责怪还帮你擦屁股,一如既往给你创造各种锻炼和学习机会的老领导,自己是多么的幸运。</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九年秋,原本热火朝天的彩电生产线,因从陕西咸阳拉显像管的车队手续不齐,被当地交警卡在了西安途中,多方协商解决无果,工厂上下特别是张厂长心急如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自告奋勇地,拿着公函跑到省政府办公厅总值班室,找到我电大同学老李哥,他当时是总值班室的副主任(此后又担任张副省长的秘书),他在征得分管副秘书长同意后,立即以贵州省政府的名义打电话给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协调放行。很快运输车队被获准踏上归途,避免了因停产造成企业重大损失。此事的顺利解决,除了自己灵活机智之外,更多还是靠领导的信任同学的帮助,以及在省市经济发展中,我们企业所处的重要地位带来的便利和底气。</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无论我跑省市政府请示审批相关事宜,还是陪外宾或部委领导到黄果树,龙宫景区游览参观,或者赶写各种材料,几乎连轴转没有周末和休息日。周主任只要见我面露疲惫之态,就会及时鼓励,教导我年轻吃苦才是福,外事接待无小事,既要胆大更要心细。对待上传下达和企业内部文件文字工作,他一丝不苟到极致:总结报告的提纲框架、公文的格式排版、字体大小甚至装订标准,都手把手教我,一遍不满意就再来一遍。在他的言传身教中,我真正读懂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意。他身上的踏实与坚守,影响了我的一生。而我们厂办无论是在老主任带领下,还是后来我们年轻人接手,都把这份优良传统与吃苦耐劳的作风传承了下来,使厂办成为一支团结协作、能打硬仗,又满是温暖的集体。</p><p class="ql-block"> 那些高光时刻,至今想来仍心潮澎湃。彩电票在当时是“无往不胜的通行证”,一票难求的热度,让厂大门站岗执勤的武警战士及协防工作的公安科同事们忙得不亦乐乎,整天,来购买电视机的人群和拉原料配件以及发运产品到各地的运输车辆川流不息,经常把大门里外堵得水泄不通。</p><p class="ql-block"> 记得贵州日报记者孙晓波(此兄从报社辞职下海,足迹遍及北上广深,著书经商皆有成就。茅台的企业标识及AI策划都是他得意之作)找到他为厂里作了一篇专访,在此之前我俩就认识,我特向厂长申请批了五张彩电票作为酬谢,谁知不懂彩电票含金量的他回去一张没捞着,全被总编和急着结婚的同事和好友抢走,相当送出几千元现金。现在我俩见面他经常会提及此事,直呼肠子都悔青啦。</p><p class="ql-block"> 民航售票处一位主任,为了给儿子办婚事求一张彩电票,打听我和厂长一行要去参加广交会,竟自掏腰包买好同行四人,每张价格八十余元的机票,满脸笑意地送到我办公桌前。</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坐飞机,机型是苏-伊尔一八,是带螺旋桨的客机。机身遇到点气流就上下颠簸得厉害,噪音也远胜如今的喷气式客机,下了飞机耳朵都还在嗡嗡作响。但满心的兴奋让我全然不觉,只记得透过舷窗望向蔚蓝的天空时,心里满是对企业的自豪和美好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更难忘那些被求票者“围堵”的日子,省市各部门、四面八方的客人,络绎不绝地守在厂长办公室外,作为厂长秘书兼守门员的我得先一一甄别,按事情轻重缓急、企业关联度仔细拿捏,有时还要找理由委婉挡驾,忙得焦头烂额。长期超负荷工作,让张厂长患上了严重的痛风,尿酸高发作时,脚沾地时钻心的疼痛竟让堂堂七尺男儿直掉眼泪。那段时间,我和同事们轮流背他上下班。为了不被打扰专心工作,他只能躲到工厂对面的花果山职教中心办公,指挥产供销大局,这份秘密的坚守,藏着他对企业的赤诚。</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企业亦然。辉煌过后,风雨如期而至。市场转型期间因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急剧变化的冲击,加上企业应变滞后,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入不敷出,企业陷入困境。但“华日人”从未退缩:无数个长明的夜晚,车间里机器轰鸣,我们和一线工人一起加班加点,只为完成生产任务,确保全市保八争十增速目标任务的完成。市场滞销时,全员上阵销售,我们用面包车拉着电视机往地专州,挨家挨户做推广;企业资金沉淀吃紧时,我们熬夜整理资料,一次次与银行协商挂账停息。从决策者到一线工人,从老领导到年轻人,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些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画面,许多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早已刻进骨髓,从未随时光褪色。</p><p class="ql-block"> 后来企业虽积重难返,走向破产,但那段岁月沉淀的力量,却滋养了我们每一个人。从青涩懵懂的职场新人,到成熟稳重的行业骨干,从立业谋生到成家立业,即便后来自主创业或另谋发展,内心深处始终烧着一团火——那是不服输、不信命的韧劲,是“华日精神”最本真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企业破产后走出的许多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优秀的品格,一些人很快成为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骨干精英。</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主动走出去的青年才俊审时度势,逆流而上,奋力拼搏经过数年发展,迅速成为各个行业的翘楚,比如在全省多地开发了许多知名楼盘的地产商,也是与我曾经在钳装班打螺丝的师兄弟叶保立;享誉省内外灯饰广场和电脑市场的创始人张贤忠,红华超市及置业的老板杨践,拥有民族制药和酒店,商管食品公司的综合性集团董事长师红毅,创办药业公司的蒲云波,科技公司李农,姚天等优秀人士,他们除了都把自己企业做得有声有色,最难得是,这些企业还主动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分流带走了许多面临下岗,重新择业的职工,从而维持了社会稳定和众多家庭的饭碗。</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岁月无情,那深藏在记忆中,流水线上的一张张熟悉,青春靓丽的脸庞外,还时常浮现出许多与我交往较深的老领导,师傅和小伙伴;有文笔了得,最后在人事厅退休的原工会廖友农主席,他邀请我合作写了许多文章发表在报刊上,美工师蔡大一位相貌堂堂的北方汉子,笔墨丹青引吭高歌那是绝活,产品包装箱,说明书设计都是他的杰作;还有胖呼呼一脸和蔼的抗战老兵马传岳主任,其儿子马平烈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被中央军委授予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和战斗英雄称号;从贵州电视台制片人岗位退休的原厂团委书记陈红,相貌英俊才艺双全,厂里发保温瓶,景德镇的陶瓷茶杯等纪念品,几乎都印有他那遒劲的书法墨迹……</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还是我们朝夕相处十余年,同在一个锅里挖勺子的厂办大家庭,除了两位主任,绝对要提到老搭档李春,收发室与阵列室的时师傅,饶师傅,王师傅和总机室的康,刘师傅两位厂领导夫人,以及年轻的小伙伴贵黔大哥,钱进及打字室三位师姐师妹。我们是相亲相爱的大家庭,直到今天我们都保持着联络,定期聚会的传统。</p><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及的孙、张两位厂长和许多领导,师傅们因年老患病等原因早已作古多年,健在的大多年事已高,虽久未谋面,却十分挂念,不知近来可好?但他们给我的教诲和帮助一直温暖在心,永志不忘。</p><p class="ql-block"> 回望十五年“华日”心路历程,正是以上这些难忘的人和事,点点滴滴,才构筑出我心中,这些平凡而伟大的集体群相,虽经岁月沉淀却日久弥新。</p><p class="ql-block"> 脑子突然崩出一句电影台词:“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你们给了我最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一段国企发展由盛到衰的历史和我们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稳重的成长经历,折射反映出我们国家从曾经封闭的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所经历了从阵痛到繁荣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企业和无数职工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他们无疑是值得整个社会去尊敬的群体。贵州工业发展史上也必将为这些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职工群体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此刻回望过去,心中尽管充满对当下物是人非,美好不在的万般惆怅,感伤和无尽的憾慨,更多还是满心感恩。青春不曾虚度,那些辛劳的汗水、并肩的情谊、成长的蜕变,化作对过往岁月最深情的致敬!</p><p class="ql-block"> 我骄傲,我是华日人!</p><p class="ql-block"> 谢幕不是终点,遗忘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匆忙行文中,由于时间久远,难免有许多遗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包涵和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二)后附一段贵州电视台播放的昔日彩电,产销两旺的视频,敬请点击收看。</p> <p class="ql-block">从日本东芝株式会社引起,年产十二万台华日系列彩电生产线,彩剪仪式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3日,贵州省人大冉砚龙副主任,省政府刘玉林副省长,日本东芝株式会社代表三好浩介先生为彩电生产线投产剪彩。</p> <p class="ql-block">彩电配套成型安装生产线。</p> <p class="ql-block">颇具自动化水平的彩电生产线主板插件工段。</p> <p class="ql-block">总书记胡锦涛在担任贵州省省委书记期间,曾去工工𠂆视察。</p><p class="ql-block">省长王朝文已率省市相关部门去工厂视察,指导工作。</p><p class="ql-block">西德大使和经济参赞到𠂆参观。</p> <p class="ql-block">彩色显像管自动组装设备。</p> <p class="ql-block">荣获全国多项大奖的彩电。</p> <p class="ql-block">工厂摄影协会成员创作的《奉献给华日》作品。</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七年六月,华日彩电荣获全国创新奖,图为张宗舜厂长领奖归来。</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九年七月,本人为《贵州日报》撰写了我厂上半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21吋华日牌彩色电视机。</p> <p class="ql-block">华日彩电和黑白系列产品参加一九八五年广交会并获最佳用户满意金奖。</p> <p class="ql-block">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国家经贸委员会主任吕东,副主任林宗堂,全国用户委员会主任王文克到厂视察。</p> <p class="ql-block">华日黑白电视系列产品。</p> <p class="ql-block">省市领导和外宾到厂视察参观及产品获奖情况。</p> <p class="ql-block">黑白电视机系列产品。</p> <p class="ql-block">黑白电视机生产线。</p> <p class="ql-block">工厂局部概貌。</p> <p class="ql-block">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p> <p class="ql-block">莹声海外的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提写的“银屏异彩”书法。</p> <p class="ql-block">装配二车间钳装班合影(后排右一是本人)</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0年2月进入装配二车间学徒期间,车间组织师徒同游花溪公园。</p> <p class="ql-block">王班长和我们学徒工集体合影,环抱我的吴雄鹰师兄是我由理改文的良师益友。</p> <p class="ql-block">港商参观彩电生产线。</p> <p class="ql-block">认真工作的我。</p> <p class="ql-block">与国外客商参观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张厂长,周主任和我及平坝县领导,陪同省人大宋筱蓬副主任和省政府冯登高副秘书长游览天台山合影。</p> <p class="ql-block">厂领导与泰商互赠礼品。</p><p class="ql-block">注:时间久远,左一这位胖胖的,走路有些跛脚的泰国华人富商记不得姓名了,他们夫妇一行在我陪同游览完黄果树龙宫风景区后,不顾我的再三拒绝,非得把一件他参加零八年釜山奥运会,买的一件纪念版外套送给我以示感谢。至今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本人与张厂长陪客户在龙宫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七年秋,陪同张厂长去深圳蛇口招商局所属永达实业公司,洽谈彩电出口创汇业务。</p> <p class="ql-block">参加全国中高级秘书培训班并与上海文学院教授,主讲老师彭沉雷合影。此后彭老师学而优则仕,官拜至上海市政府副市长。</p> <p class="ql-block">和工厂同事一行,陪同电子部产品测试中心工程师游览织金溶洞。</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六年于广州参加秋交会。</p> <p class="ql-block">马传岳主任的英雄儿子—战斗英雄,一等功臣马平烈士。</p> <p class="ql-block">夜间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p> <p class="ql-block">廖友农主席和我合作撰写在《青年时代》杂志上的报告文学片断。</p> <p class="ql-block">背着摄影包准备外出拍摄,留下影像资料。</p> <p class="ql-block">行政党群支部在花溪民珠宾馆开展党建活动合影。</p> <p class="ql-block">张厂长和我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听取记录职工代表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陪同安装调试彩电生产线的日本工程技术人员游览龙宫。</p> <p class="ql-block">曾经作为贵州日报社记者,为我厂作过大量报道的著名学者,杂志总编,同时也是茅台商标设计者的孙𣇈波先生。</p> <p class="ql-block">张厂长和厂属相关部门,在兼并的南耐新厂区里作规划布置。</p> <p class="ql-block">陪同外宾间隙,独自在黄果树大瀑布留影。</p> <p class="ql-block">厂办大家庭合影留念(离厂组织的活动,遗憾周主任因故未参加)</p> <p class="ql-block">厂办小伙伴在平坝天台山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黄山迎客松下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北京参加培训学习,在天安门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贵州电视台播放的,昔日彩电生产和一台难求的盛况视频。(请点击收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