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觉圣在斯洛伐克首都老城写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欧洲写生随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文/觉圣</b></p> <p class="ql-block"> 访欧十几天,匆匆忙忙,时差和各种原因,没有及时记录,文章,链接,视频都来不及做,每天虽有些记录文字,也是片段式的,但多个片段加起来就形成了每一次完整的写生游记,此次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生命有意义,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感受,感受亲情和友情,感觉四季的冷暖交替,感受生命中各种不同的一种感受,今天听到一个人说,生命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二件事,一件是该做的,一个是想做的,我的理解该做的部分是履职,比如做好儿子,做好父亲,想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喜欢的,比如热忠的绘画和极少的爱好,欧洲来过多次,这一次,时差倒的时间最长,用了四天时间,一旦生物钟打乱,恢复起来很费劲,身体也会不同程度的受损,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极度疲劳,大大影响着每天的出行和各种活动以及写生。</p> <p class="ql-block"> 出行欧洲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意义仍是与艺术有关的事情,美术馆,博物馆,美术学院是必不可少的场所,艺术交流与之国外画廊机构的接触与合作也是此行的重点,再着就是与大学合作的画展以及和各方深度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中国各地商会在欧洲各地对他们的了解接触,用画展和笔会形式让更多人知道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家在当下的各种情况。</p> <p class="ql-block"> 《中欧艺术对话》此行的四个国家,之前我曾到过三个,只有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没有来过,所以到了奥地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算是故地重游,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带着水墨写生的工具,想着只要时间允许,我就要现场画上一幅,过过瘾,虽然画的不多,但也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小心愿,写生大都是抽出时间完成的,与不带那么沉重的水墨写生工具相比,随处可操作的速写工具就会轻松、容易很多。</p><p class="ql-block"> 美术馆方面我还是想看些现当代的东西,很遗憾几个国家级的美术馆,这方面的作品几乎是没有,少之又少,陈列着的大都是宗教故事类的写实作品,这些作品在我这个年龄段,不在我关注之列,此类的作品往往技术性超过了思想性,少了一些自然生态的味道,加入了太多当时不论政治还是宗教方面的人为因素,少了艺术性,这类作品技术,技能,技法都很娴熟,可以说高超,就因为它的太完美,缺少了创作中绘画的偶发性,生动性,和表现人本性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一贯主张东西方绘画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以往前辈们也有很多东西方绘画相溶合的试验,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这些都很正常,毕竟是二种审美体系,随着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这些问题可能越来越不是问题,因为所有问题和外在的生态及各种艺术形式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就是东西方社会形态和文化艺术方面的这些差异,才让我去思考这些差异是否在艺术层面,能不能给我带来艺术样式的更多的变化,让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可能性,我的绘画一直在变化,除了人本能的因素,我认为这是常常思考的结果,众多画家早己失去了思考这个功能,大都人云亦云,邯郸学步,画的是古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更谈不上灵魂与现实碰撞出的艺术作品会在这些人身上产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11/12凌晨1点觉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画家觉圣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附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觉圣(张伟)艺术简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觉圣(张伟)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民盟中央山西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五台山佛教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美术家协会佛教绘画艺委员会主任。中央书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金融画院水墨画院院长,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丽水市文联中国画名家工作室导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和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7-2019年就读中国国家画院首届刘大为人物画课题班专攻水墨人物画。曾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民族大学美术系。曾为《今日中国美术》副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副编审、《今日先锋》美术总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2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荣获"2012年、2014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艺术造像"十位著名国画家创作提名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8年5月在挪威和平奖授奖大厅获华人十位艺术界杰出人物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作品被多家专业机构收藏。出版有大红袍及个人专辑30余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多次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应邀在欧洲,美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举办画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