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行之一世遗巴林堡

徐建中 美篇号25994754〈拒闲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碧波荡漾的波斯湾西南部,巴林群岛如同一颗镶嵌在海上的明珠,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而在这片岛屿上,巴林堡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伫立在时光的长河中,承载着古代波斯湾重要贸易港口的辉煌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林,这个中东唯一的岛国,由主岛和32个小岛组成,总面积不过786平方公里,却因地处波斯湾的中心咽喉位置,自古便是贸易要道。连接沙特与巴林的国王跨海大桥,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历史与现代交汇的象征。美国第六舰队总部的驻扎,更凸显了这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林堡位于首都麦纳麦以北约10公里处,坐落在一个由珊瑚礁堆积而成的小岛上。2005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巴林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当我第一次站在这座古堡前,便被它散发出的厚重历史感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古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迪尔蒙文明时期。那时的巴林,已经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埃及等古代文明的重要枢纽。如今的巴林堡,正是见证那段辉煌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千年来,巴林堡历经战火与自然的洗礼,多次损毁,也多次重建。如今的建筑融合了不同时期的风格,仿佛一本立体的历史教科书,记录着波斯湾古代贸易的繁荣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年前,我曾匆匆到访过巴林,那时的我,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眼巴林堡。今年五月初,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从沙特首都利雅得乘大巴经过国王大桥,穿过碧波荡漾的海峡,再次来到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堡,故地重游,心中满是亲切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月2日清晨,阳光洒在波斯湾的海面上,微风轻拂,我站在巴林堡前的一片废墟上,左手边是清澈的海水,右手边是麦纳麦拔地而起的现代高楼。脚下是残缺不全的古堡遗迹石块,眼前是时空交错的奇景,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游小李来自东北,在巴林做导游已有四年。他热情、专业、健谈,带着我们一行十余人沿海边小道步行十分钟,穿过一片废墟,来到了巴林堡的入口。他一边走,一边向我们娓娓动听地讲述着这座古堡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巴林堡的城墙下,我仰头望去,高达13米的石墙由一块块巨石堆砌而成,坚固而厚重。城墙下是一条干涸的护城河,深达近10米,每隔一段便有一座瞭望塔,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林堡的大门并不宏伟,却庄严肃穆。木桥横跨护城河,桥两侧矗立着两尊数百年历史的铁炮,仿佛在诉说着昔日防御入侵者的战火和作为迪尔蒙王朝首都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巴林堡,是一条由石砌拱门组成的廊道。穿过廊道,眼前是一片废墟,小李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讲述着巴林堡所经历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他的话语中,我仿佛看见了昔日商船云集、人声鼎沸的港口盛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林堡的遗址由一个人工堆建的12米高台组成,面积达18万平方米,包含七层居住遗迹。葡萄牙人曾在此基础上修筑堡垒,因此得名“卡拉特”(阿拉伯语意为“堡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李告诉我们,2005年,巴林岛的卡拉特考古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迪尔蒙文明的重要见证。站在遗址中央,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在耳边回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光洒在石墙上,映照出斑驳的光影。我走过一座座残存的拱门,抚摸着那些历经千年风霜的石块,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李指着一处茅草屋说,这里曾是关押犯人的地方。犯人白天修筑城堡,晚上集中关押,城墙上的瞭望塔不仅监视外敌,也监视着囚犯的一举一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遗址中已挖掘的部分仅占四分之一,但已展现出住宅、公共设施、商业、宗教和军事设施的遗迹。这些遗迹足以证明,这里曾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商口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巴林堡的石砌兵营遗址中,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屋,里面有水井、地窖、厨房,甚至还有椰枣加工坊。小李说,椰枣是古代巴林的重要食物,士兵们将采摘的新鲜椰枣压榨脱水,通过水漕流出,晒干后成为便于储存长期食用的干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古学家研究表明,在巴林堡的遗址中,包含着六个时期的文明遗迹,最早的便是迪尔蒙文明。它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连接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境内)、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内)、马甘文明(今阿曼境内)的关键中转站,曾一度控制整个波斯湾的贸易路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迪尔蒙文明,遗址中还保留着加喜特、波斯文明的遗迹,以及葡萄牙人建造的保存完整的军事堡垒等。这些不同文明的痕迹,见证了巴林岛上的文化交融与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出土的文物中,不仅有波斯石雕等文物,还有宋代的“天盛元宝”铜钱和中国宋明时期的青花瓷碎片。这些惊喜文物的挖掘,印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见证了中巴两国人民千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林堡不仅是巴林王国千年历史的缩影,更是这片土地开放包容的象征。远处的麦纳麦高楼林立,近处的古堡遗迹静静伫立,历史与现代在此交汇,诉说着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完巴林堡后,我站在出入口城墙边,望着眼前雄伟壮观的城墙上迎风飘扬的巴林国旗,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这座古堡,仿佛是一本厚重的史书,一页页翻过,都是历史的回响,一字字读过,都是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巴林堡,我再次回望这片古老的遗址。沙滩上,棕榈树随风摇曳,远处的海水在阳光照耀下泛着蓝色的波光。这里的一切,仿佛像一幅静谧而悠远的丹青画卷,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夕阳西下,巴林堡外一处尚未挖掘和考证的断壁残垣在余晖中显得庄重而神秘。我走在石墙之间,阳光透过拱门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商船云集,百舸争流,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林堡,是巴林王国历史的“活化石”,也是阿里巴巴童话中神秘的寻宝之地。还有四分之三的遗址尚未挖掘,许多古代遗存的金银财宝和珍贵文物仍深埋地下。但对我来说,寻幽探秘的乐趣和对历史的敬畏,已足以让我流连忘返。无论你是追寻历史,还是怀揣梦想,甚至“冒险探奇”,巴林堡都能带给你一场独一无二和不同凡响的旅行体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巴林文化和文物局长萨勒曼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印章,其作用是明确货品可靠和来源,如果你要将商品出口,就必须盖上专属印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是的,作为一个靠石油输出的蕞尔小国巴林,要开拓旅游市场,摆脱石油出口单一经济结构的状态,也要有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这个印章之一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巴林堡。如果要大力吸引外国游客来巴林观光旅游,就必须拥有盖有“世界文化遗产“的证书的景点起到示范和引领效应。有道是:迪尔蒙墟峙海湾,千年层叠溯人烟。葡萄牙舰寒波逝,腓尼基陶暗壤眠。断戟犹存沧海蚀,颓墙仍诉古邦虔。西风残照登临处,万顷潮推艳阳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谢收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三张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