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山西——晋南壁上烟云(之七)

秋荷听雨

<p class="ql-block">题记:参加大咖说晋南壁上烟云游学,第七天也是本次活动最后一天,打卡运城市芮城县广仁王庙、永乐宫,运城解州关帝庙(祖庙)。</p> <p class="ql-block">晋南的晨光裹着古意漫进车窗,我们的“壁上烟云”游学行也迎来了最后一日。从广仁王庙唐代建筑的雄浑大气,永乐宫元代壁画的流光溢彩,到解州关帝庙的庄严肃穆,指尖拂过殿宇的青砖黛瓦,目光沉醉于画壁的线条色彩。这最后一程,既是对晋南文化瑰宝的收官探寻,更是一场沉淀感动与收获的温情回望。</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建筑史上,唐代木构建筑的珍贵性不言而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时期,唐代建筑以其雄浑大气、结构简练、比例协调的特点著称于世。然而,历经千年风雨,完整保存至今的唐代木构建筑仅有寥寥数座。其中,广仁王庙正殿作为国内唯一的唐代道教建筑遗存,不仅见证了盛唐文明的辉煌,更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成为研究唐代宗教建筑多样性的重要实物资料 。</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中龙泉村,始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年),是中国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 。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相比,广仁王庙的知名度似乎略显逊色,但正是这座看似平凡的乡间小庙,却承载着唐代民间信仰、水利文化和建筑技艺的多重密码。它不仅是唐代祭祀龙王习俗的最早遗存实证,更是中国唐代道教建筑的孤例,被誉为"国之重宝" 。</p> <p class="ql-block">从整体形制来看,广仁王庙呈现出典型的唐代民间建筑特征:规模不大但布局规整,造型端丽而结构简洁,既体现了唐代建筑的基本规制,又展现出地方建造的灵活性 。与官式建筑的严谨对称相比,广仁王庙的平面布局显得更加自由,反映了民间祠庙在营造过程中对实用功能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的建立与当地的祈雨信仰密不可分。作为民间祈雨的龙王庙,广仁王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对雨水的极度渴求。值得注意的是,广仁王庙所奉祀的广仁王比宋代敕封的广仁王要早200余年,使芮城广仁王庙成为我国现存道庙建筑中祭祀龙王的最早遗迹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广仁王庙不仅是建筑遗产,更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唐代河东地区的水利建设、民间信仰、建筑技艺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面貌的重要窗口 。</p> <p class="ql-block">正如专家所言,广仁王庙"指尖轻抚斑驳的唐代木构,仿佛触及一个鼎盛时代的文明脉动。这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道教庙宇,并非以金碧辉煌取胜,而是一部木石与时光交织的营造史诗"。</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修建的道教宫观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公元1247年,原建在芮城县西南20公里的永乐镇,1959年至1965年,因三门峡水库建设,整体搬迁至现址。</p><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沿南北中轴线排列,有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东西轴线分别有吕祖家庙及财神庙、玄帝庙、吕祖墓等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官式建筑群,保留了四座元代木结构建筑,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斗拱层叠交错,雕饰简洁明朗。</p><p class="ql-block">与北京白云观、陕西户县重阳宫并称为全真教三大祖庭。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内禁止使用手机或相机拍照,以保护珍贵壁画。若需留存影像,可前往三清殿旁的临摹室,该区域提供1:1复刻壁画片段供拍摄 。 ‌)本壁画图片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殿内存有1000余平方米的元代壁画,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素有“东方艺术画廊”的美称。其中,三清殿《朝元图》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描绘了290位神祇朝拜元始天尊的宏大场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壁画是整个永乐宫壁画的精华所在。壁画总面积为403.34平方米 ,画面高4.26-4.45米,全长94.68-97米 。三清殿壁画的整体名称为《朝元图》,描绘了道教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盛大场面。壁画共绘制了286-290位神祇,其中以八位主神为中心,周围环绕着仙伯、真人、神王、力士、金童、玉女等各类神祇。</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壁画总面积为193-203平方米 ,壁画的主题为《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以52幅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吕洞宾从诞生到得道成仙、普渡众生的神话故事 。</p> <p class="ql-block">重阳殿壁画总面积为150-162平方米 。壁画的主题为《王重阳神话传记图》,以49幅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壁画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壁画融合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唐宋绘画遗风,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 。"曹衣出水"是形容衣服紧贴在人物身上的风格,这是中国本土的佛教和道教画受到印度笈多时期的影响而产生的中国化风格。"吴带当风"则是形容唐代吴道子所画宗教壁画衣带飞扬的效果。永乐宫壁画的衣纹线条用笔,既吸取了"吴带当风"的精神,又蕴含了"曹衣出水"的余韵 。</p><p class="ql-block">从具体的艺术特征看,帝君和圣母的脸型丰满体现了唐代风格,衣履刻化精微兼有宋画特点;真人和玉女的脸型比较清秀兼有宋人笔调,而飘带又有"吴带当风"的高超技法和飘逸风格。这种融合性的艺术风格,使永乐宫壁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涵,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初(58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开始扩建,明嘉靖年间达到鼎盛,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因火灾被焚毁,后经十余年修复,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风格。</p><p class="ql-block">​庙宇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形成了“前朝后寝”的宫廷式格局,分南北两部分。南端为结义园,有结义坊、君子亭等建筑;北端为主庙,是仿宫殿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等建筑,两侧配以钟楼、鼓楼、碑亭等。</p><p class="ql-block">​结义亭内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线刻图画;御书楼原名八卦楼,因康熙御笔“义炳乾坤”而改名;崇宁殿是主殿,因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得名,殿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春秋楼是关帝的寝宫,因关公夜读春秋而得名,其二楼悬梁吊柱结构是古建筑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内有众多铁铸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铁狮子:庙内共有4对铁狮子。端门门前东西两侧的一对铁狮铸造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是整座庙宇中最大的一对,通高约4米。另外3对铁狮分别位于崇宁殿、寝宫和“气肃千秋”牌坊前,每对铁狮旁伴有牵狮铁人,铁人多为胡人形象,这些铁狮铁人也均为明代铸造。 </p><p class="ql-block">​焚表炉:位于崇宁殿月台前东西两隅,为明嘉靖年间铸造,高约5.6米,由基座、炉身、刹顶三部分组成。炉身雕有花卉、动物、力士等图案,涵盖了佛教、道教的多种题材,基座上铸有狻猊,炉身有铁环,无焊接接口,全部用铁水灌注而成。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是中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称为“天下武庙之祖”。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夕阳为关帝庙的铁狮镀上暖光,我们的晋南游学之旅也悄然落幕。回望这一路,感恩文忠老师以渊博学识为我们拨开历史迷雾,让一幅幅壁画的笔法神韵、一座座古建的匠心巧思都变得清晰可感;感谢小王老师始终如一的热心陪伴,用贴心服务让这场文化之旅顺畅无忧。壁上的烟云会褪色,但这段浸润着知识与温暖的游学记忆,终将成为心底最珍贵的收藏,带着晋南大地的文脉底蕴,伴我们奔赴更远的人文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