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斜照时,菊是人间最温柔的注脚。金甲繁花漫过篱墙,将整个秋天染成暖色调,风过处,清香漫卷,似在诉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深情。 田埂边、庭院里,一丛丛、一簇簇的菊,开得酣畅淋漓。金黄似熔化的太阳,泼辣地撞进眼底;素白如凝萃的月华,温柔地漫上心头。墨菊深紫近墨,重瓣层叠如丝绒帷幕,神秘得像暗夜绽放的礼花;绿云嫩绿卷曲,蓬松若云朵,触碰时柔如天鹅绒;帅旗紫红与金黄交织,花瓣舒展如将帅令旗,尽显威严。它们不似春花羞怯,不若夏荷疏离,只将整个秋天沉淀的精华,毫无保留地倾泻。 古人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闲适里,藏着菊的风骨。这花不与百花争春,偏在清冷季节里燃起最后一把火——黄巢笔下“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豪情,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笃定,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决绝,皆是菊的注脚。它傲霜抗寒,独自芬芳,像隐士不苟同世俗,像侠客在萧瑟中挺直脊梁。杜牧“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的孤寂,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的洒脱,都融在那一朵朵小如纽扣、大如碗口的菊花里。它们吃过苦、受过罪,却把善意储存在香气里,一挨近,便香得惊天动地。 此刻,家乡菊展正盛,万盆菊花铺成“菊的海洋”,墨菊、太空牡丹菊、荷兰精品菊争奇斗艳;墨菊、帅旗、奥运之火,用科技与自然的结合,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但无论身在何处,菊的意义始终如一——它是秋的勋章,是风骨的具象,是岁月里最温暖的慰藉。秋深了,又何妨?有菊在,人间便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