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杜布洛夫尼克

清风明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果你想看到天堂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么就来杜布罗夫尼克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乔治·萧伯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7月9日早餐后老同学一行六人随“环游巴尔干12国”旅行团离开黑山共和国的科托尔前往克罗地亚共和国(以下简称克国)有“亚得里亚海明珠”等美誉的杜布罗夫尼克。行程约95km,2个半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古名“拉古萨”。是克国西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奈雷特瓦省省会,重要的旅游和海运城市,西临亚得里亚海,面积21.35k㎡,人口4.3万余人(其中市区约3万人),88.39%为克罗地亚族。在斯拉夫语中,杜布罗夫尼克意为“橡树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城建于7世纪,是拉古萨共和国的首都,中世纪为杜布罗夫尼克城市共和国中心,亚得里亚海和东西方贸易中一个重要的中转站。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杜布罗夫尼克以红屋顶建筑、艺术珍藏丰富和文化发达驰名,历史悠久,遗迹众多,文化交融,依山傍海,气候温和宜人,岛屿星罗棋布,林木茂盛,海水清澈,阳光充足,风光旖旎,是克国最大的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也是欧洲乃至全球游客喜爱的旅游疗养胜地。素有“亚得里亚海滨明珠”、“斯拉夫的雅典”、“城市博物馆”等美誉。</span></p> 洛 克 鲁 姆 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进城下山的途中在车上抓拍的照片,片中的岛名洛克鲁姆岛,居高临下从这个角度看去很像一条鳄鱼俯卧在湛蓝的海面上,画面非常美丽壮观。它被称为是杜布罗夫尼克近海的一颗明珠,距离老城仅600米,有渡轮通达。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历史传说和独特体验于一体的“奇幻之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拍照点与地图上洛克鲁姆岛的地理位置及平面形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岛还有“诅咒之岛”、“孔雀岛”之名,也是美剧《权力的游戏》拍摄取景地之一。遗憾的是此次没有上岛游览的安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午时分到达城区,在这个华人经营的“亚洲饭店”里用午餐。</span></p> 大 欧 诺 佛 喷 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欧诺佛喷泉(Large Onofrio Fountain),坐落于老城西侧派勒城门(Pile Gate) 内小广场上,是进入古城后最先接触的地标建筑之一,一个游客休闲小憩的场所。它是古城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公共设施之一,见证了杜布罗夫尼克作为“拉古萨共和国”的繁荣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该喷泉由意大利建筑师欧诺弗里奥·德拉·卡瓦(Onofrio della Cava) 于15世纪设计建造,曾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清洁饮用水,在1667年的大地震中受损严重,修复后目前仍可提供直饮水,其名称“大欧诺佛”为纪念设计师而命名。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喷泉采用多边形石砌结构,顶部饰有雕刻精美的石拱与浮雕(部分在地震中损毁),每个出水口也饰有古朴的浮雕,融合了中世纪实用性与文艺复兴艺术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城墙上俯瞰喷泉广场</span></p> 方 济 格 修 道 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方济各修道院(Franciscan Monastery ),面对着大喷泉,建于14世纪,巴洛克式建筑,存有珍贵的绘画和音乐档案,建有图书馆,博物馆。特别是建于1317年且运营至今的欧洲最古老、世界第三古老的药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方济各修道院是古城内最重要的宗教和历史建筑之一,它不仅是虔诚祈祷的场所,更是一座集建筑、艺术、医学和历史文化于一身的宝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在登梯上要塞途中回望方济格修道院的罗马式钟楼。</span></p> 派 勒 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派勒门(西门)是古城的主要出入口之一,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君临城城门的取景地,外城门:修建于 1537 年,是文艺复兴样式的拱门,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城门上方有城市的保护神圣布莱斯的雕像。内城门:于 1460 年建造,为哥特风格,与城墙直接相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门上有古城保护神圣布莱斯的雕像。圣布莱斯约生于3世纪的240~280年间,殉道约公元316年。生活在今土耳其亚美尼亚地区,是一名医生,后来因其品德和声望被选为主教。传说10世纪威尼斯人偷袭古城,是他显灵提醒人们做好准备,保护了古城,被尊为古城的守护神,并定每年的2月3日为纪念节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西门外的街边,导游介绍游览要塞事项。</span></p> 罗 维 里 耶 纳 克 要 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罗维里耶纳克要塞位于古城西侧城门外,建于11世纪,是海陆双重防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要塞高37米,临海城墙厚度12米,城门刻有“用任何珠宝也换不来自由”的铭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古城城墙上眺望要塞,可以看到要塞有三层炮台,卫护着进入古城西部的海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要塞上可俯瞰亚得里亚海与古城全景,被称作“杜城的直布罗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古城西门出来,穿过小区街道沿着海港边来到要塞山脚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踏上沿着悬崖峭壁和要塞城墙修建的墙梯进入要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古城西门外的海港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要塞城墙上观看古城的风景,我们出来的古城西门和城墙及碉堡围护着古城,气势恢宏的屹立在岩石山上,非常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移步一景,景景不同,蓝天白云下,清澈见底的海水在不同的角度下变幻着不同的色彩,迷幻着人的感观视野,神奇又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眺望古城临海一侧的风景非常优美,白色的城墙和堡垒屹立在陡峭的山岩上,城内红瓦白墙尖屋顶的房屋建筑依山势分布,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湛蓝的大海围绕着古城,真像一个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辽阔无垠的亚得里亚海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要塞上一个供演出的露天剧场,每年夏季演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已成为固定文化节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要塞城堡的窗口上观看湛蓝色的海面和露天剧场上的白色座椅及灯光设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株色彩斑斓的针叶状植物,顽强地生长在城墙外的岩壁上。在湛蓝海水的映衬下,于风中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眺望古城内外白墙红瓦尖屋顶的房屋建筑风光。</span></p> 亚 得 里 亚 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大海湾,在意大利与巴尔干半岛之间,为西北–东南走向,形状狭长,长约800公里,宽95~225公里,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北浅南深,平均水深444米,南部最大水深1324米。表层海水夏温25℃,冬温10℃。北部因河流注入,海水盐度较低。名称源于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城市,“亚得里亚”的意思为“水”与“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沿岸国家间和沿岸国家通往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在经济上、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战后的巴尔干半岛沿岸只有两个国家,前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亚得里亚海也曾是划分东西方世界的界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南斯拉夫解体后,均投向了欧盟与北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意大利所在海岸平直,无岛屿;巴尔干半岛海岸沿海有岛屿众多,多为椭圆形,与海岸平行排列。岛屿之间有曲折的海峡,形成无数水湾,整个海岸线错综复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亚得里亚海的近岸水深与其毗邻的海岸地形有密切关系。高峻多山的海岸,海水便深;若低矮多沙的海岸,海水便浅。所以意大利大部分沿岸的海水都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上作为商业、海事中心的杜布洛夫尼克古城,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海港条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成为海上列强的必争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要塞炮台上的大炮静静的注视着辽阔无垠、湛蓝的大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靠墙网子里的“石弹”,从尺寸看不像是用炮来发射的,大概是为对付攻城的敌人用的。为什么都是圆的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门炮身上刻写着“LXXXVIII MDLXXI (意为第88号炮,铸造于157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上著名的“勒班陀海战”就发生在1571年。海战中,基督教联军舰队与奥斯曼帝国舰队展开激战,火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门炮正是那个“火炮时代”的产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古炮射击孔观望古城风光,红瓦白墙尖屋顶的房屋密密麻麻、鳞次栉比依山而建,非常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通向上层炮台的楼梯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城堡炮台上观看古城与洛克鲁姆岛同框的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狮子观海”,这山势看着形似一只坐在海边的狮子,是在守护海港还是在观看优美的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可是笔者杜撰的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座古城位于达尔马提亚海岸(Dalmatian coast),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从13世纪开始就成为地中海的一支重要海上力量。虽然在1667年的地震中遭到严重损坏,杜布罗夫尼克仍保留了其美丽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教堂、修道院、宫殿和喷泉。20世纪90年代古城又在武装冲突中遭到损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其为重点协调组织了重大修复计划,对其进行修复。</span></p> 城 墙 揽 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城西门边通往城墙顶的楼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墙(City Walls)是始建于9世纪的防御工事,全长1940米,高25米,是古城列入世遗的主要内容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1年6月克国宣布独立,随后发生了“克罗地亚战争”,自10月1日起古城受到持续七个月的前南斯拉夫人民军围攻,直到1992年5月结束。战争使110余名市民伤亡,包括著名诗人米兰·米利西奇,56%的建筑毁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战后在联合国帮助指导下对古城按原样进行修复,2005年绝大部分受损建筑完成修复。所以今天看到的古城房屋建筑感觉比较鲜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城墙上眺望方济格修道院与罗马式钟楼,它们与要塞城堡遥相呼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位于北墙的Mineta堡垒,是古城防御体系中的最高点,名字来源于Meneti家族。原为四边形建于1319年,后来被毁,改建成了圆形,文献介绍墙体厚6米,实际看有明显差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俯瞰古城内一处露天酒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午后的古城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空气炽热,游人们或在酒吧的阴凉处来一杯冰啤、冰淇淋等慢饮闲聊,或跃入湛蓝的海水,尽情嬉戏,享受大自然的馈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著名英国诗人拜伦在19世纪初来到这里,有感于古城悠久的历史和旖旎风光,深情的赞美它是:“亚得里亚海的明珠”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城墙上一个堡内,一位画师在现场绘画并销售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说,从城墙上俯瞰这个拥有不同层次拱廊和红屋顶的四方院,是杜布洛夫尼克总督府的内院。</span></p> 古  城  掠  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干净整洁,狭窄幽静的街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穿越房屋建筑设施的涵洞,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尔科·马里纳·德尔日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508年-1567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为纪念五百周年诞辰而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杜布罗夫尼克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克国最伟大的喜剧作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克罗地亚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以语言生动、剧情复杂和对社会各阶层的深刻描绘而闻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雕像后面是他的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在名“报喜教堂”边角落里一个卖画摊子,一位游客在欣赏这些描绘古城优美风景的画作,与古老的墙壁、地面形成了一幅历史与当下对话的场面。</span></p> 总  督  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总督宫是古城一个历史地标,原建于15世纪,历史上是共和国总督的官邸、行政中心和政府机关所在地。同时设有议会厅、法院、监狱、军火库和行政办公室。共和国灭亡后,宫殿先后被法国、奥匈帝国等统治者使用。1435年因火药爆炸严重损毁。1463~1464年在原址重建,1471年的一场大火再次严重损坏了宫殿。1520年地震、1667年大地震、1979年黑山地震、独立战争中炮火击中等都造成了重大毁损,经历次修建才有了今天的样子。现为杜城博物馆的历史分部。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总督宫前的斯特拉顿街(Stradun)干净整洁,是古城的主干道,连接古城东西两门,长约300米,用条石铺就的路面,经数百年磨砺平整光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两侧分布着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宫殿和商铺,是展示古城中世纪风情的核心区域。</span></p> 圣 布 莱 斯 教 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布莱斯教堂,为纪念城市的保护神圣布莱斯(St. Blaise)而建,位于老城中心,外观为巴洛克风格,内部装饰华丽。是杜布洛夫尼克最著名的教堂之一,每年2月3日的圣布莱斯节日,全城举行盛大的纪念庆典,届时,古城内三十六间教堂钟声齐鸣,并放飞象征和平的白鸽。</span></p> 圣 母 升 天 大 教 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克国达尔玛提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式宗教建筑之一,现存建筑主体建于17世纪初期,1713年在原6世纪教堂遗址上重建,历史上因1667年大地震损毁,现存建筑为灾后重建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堂高耸的穹顶与庄严立面构成了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天际线的核心元素。教堂内部存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真迹,包括提香等艺术家的作品,珍宝馆收藏着从11世纪至18世纪数百件镀金圣器与圣物。作为杜布罗夫尼克教区的主教座堂,至今仍是该地区天主教重要宗教活动场所。</span></p> 钟    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钟楼是杜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444年,1667年地震后倾斜,1928年重建,1929年按原设计恢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钟楼高约22米,顶部铸有名为“Maro”和“Baro”的小铜人,被称为“杜布罗夫尼克双胞胎”,整点时会用小锤子敲钟报时,钟声悠扬。现为世遗一部分。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钟楼上有一牌匾,是当地政府和教会为纪念教皇到访古城而作,上书:</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此处,圣弗拉哈教堂前·2003年6月6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教宗若望·保禄二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为这座城市祈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他在格鲁兹举行神圣弥撒时说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长久以来一直渴望到访杜布罗夫尼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如今这一心愿终于得以实现。我为此感谢上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杜布罗夫尼克城 杜布罗夫尼克教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是二十世纪天主教的一位最高领袖。</span></p> 斯 庞 扎 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庞扎宫是老城的一座标志性的历史建筑,始建于1516年,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在1667年毁灭性大地震中幸存‌,成为少数保留至今的地面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背景闻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为海关大楼,后作为铸币厂、银行与国库,16世纪末期转为共和国文化中心,现为杜布罗夫尼克国家档案馆,设有纪念室,纪念在1991~1995年克罗地亚独立战争中死难的人们。</span></p> 普 洛 切 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普洛切门(东门)位于古城东,是古城四个城门之一,建于 14 世纪,作为重要的防御工事,15 世纪又增建了外门和石桥,1667 年大地震后进行了重建与修复,融合了中世纪和巴洛克建筑元素。有坚固的石墙、拱形入口,进出经由横跨护城河上的吊桥,门上方雕像为古城保护神圣布莱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门外,海港里停满了白色的游艇,城堡静立,岛屿如黛,海水清澈见底,碧空如洗,椰树挺拔,这一切交织出一幅安宁祥和的自然画卷,恍若仙境,如梦似幻,有一种让人忘却了尘世,沉迷其中不知归处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9年,世界著名爱尔兰剧作家乔治·萧伯纳造访这座城市,面对众多的历史遗迹与宁静祥和的古城及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象,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本篇篇首那句传颂至今的感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