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断反应:抑郁症病人突然停药引起的撤药综合征。

涵香心理

<p class="ql-block">  来自郁金香陪伴公众号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吃药后,会觉得整个人突然“像打了鸡血”。这可能有两种原因:</p><p class="ql-block"> ①药物反应(假躁狂)。吃了抗抑郁药后,短时间内出现过度兴奋、睡不着觉、脾气暴躁,这可能是药物副作用。通常停药后,这些症状会慢慢消退。</p><p class="ql-block"> ②本身就是双相情感障碍(俗称“双相”),也就是既可能抑郁,也可能过度兴奋。这类人吃抗抑郁药,容易被“推”到躁狂发作。特别是年轻时发病、亲属有类似病史,或者情绪反复波动厉害的人,要警惕双相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果吃药后突然特别兴奋,要及时告诉医生,不要自己硬扛,也不要擅自停药。医生会帮你判断是“药物副作用”还是“真的双相”,并调整治疗方案。</p> <p class="ql-block">  作者停药后,出现了头晕、失眠、恶心、出汗,这其实就是抗抑郁药的戒断反应。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上瘾了”,其实不是。抗抑郁药不会像烟酒、毒品那样让人产生依赖,但突然停药,身体一时适应不过来,就会出现这些“停药症状”。</p><p class="ql-block"> 常见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一个口诀 FINISH:</p><p class="ql-block">F(flu-like):像感冒一样全身不舒服</p><p class="ql-block">I(insomnia):失眠</p><p class="ql-block">N(nausea):恶心</p><p class="ql-block">I(imbalance):头晕、站不稳</p><p class="ql-block">S(sensory):奇怪的“过电”感觉</p><p class="ql-block">H(hyperarousal):焦躁易怒</p> <p class="ql-block">  避免抗抑郁药撤药综合征的办法很简单:不要突然停药。</p><p class="ql-block"> 一般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慢慢减量,通常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有的人对药物的戒断特别敏感,每次只能减很少的剂量。如果停药后感觉很难受,可以咨询医生,必要时先回到上一剂量,稳定后再继续慢慢减。</p><p class="ql-block"> 可能大家还有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抑郁症到底能不能治好?</p><p class="ql-block"> 答案是:抑郁症能治好,也能控制好!不过容易复发,所以治疗要分阶段:</p><p class="ql-block"> 起步阶段(大约2–3个月):先把症状压下去,让人能正常吃饭睡觉、恢复工作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巩固阶段(大约半年):继续用药或做心理治疗,防止“刚好转又反弹”。</p><p class="ql-block"> 维持阶段(1年以上):对于复发过的人,要坚持更久,以减少复发风险。</p><p class="ql-block"> 总之,抑郁症不是“吃两个月药就好”的“感冒”,而是需要坚持治疗和随访,足量足疗程用药,不要半途而废。另外,对于抑郁症,药物不是唯一的选择,心理治疗、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家人支持都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同时要注意留意危险信号,比如突然想自杀、过度兴奋失控、停药后严重不适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都需要立即就医。</p><p class="ql-block"> 抑郁症不是软弱,更不是绝症,它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p><p class="ql-block"> 正在受抑郁症困扰的人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医生,以及社会都有办法帮你。请一定要坚持下去,就像这位年青人一样,虽然经历了“过山车”,但在医生指导下,他还是慢慢走出了阴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