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备课篇<br>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4日,为给予孩子们扣下阅读《中国古代神话》的第一粒阅读种子,课题组围坐研讨《中国神话传说》导读课:从情境导入的图片选品,到阅读策略的实操设计,再到任务单的趣味度调整,字字打磨,只为让神话在课堂里鲜活起来。</h3> <h3> 当盘古的巨斧劈开混沌,当女娲的彩石补缀苍穹,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古老想象,正以一堂生动的导读课,在孩子们心中苏醒。</h3> <h3> 课堂篇<br>一、情境启幕:从“神话印象”走进奇幻世界<br> 10月22日上午,由罗曼老师与四9班的孩子们开启一场神话故事导读之旅。<br> 课堂伊始,罗老师以几张《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的经典神话图片,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一段趣味视频,又带大家读懂了神话的底色——那是远古先民以“神奇想象”解释自然、寄托“美好愿望”的浪漫创作。</h3> <h3>二、初读文本:解锁“读一本书”的密码<br> 课堂上,罗老师带着孩子们先“读封面”:书名、出版社、插画里的神话元素,都成了探索的线索;再“读目录”:原来故事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宇宙起源、天帝传说、远古帝王……清晰的脉络让阅读有了方向;最后“读前言”:三部分内容的划分,让孩子们明白,这本书装着一整个“神话时代”。</h3> <h3>三、共读故事:在《燧人氏钻木取火》里学方法<br> 以《燧人氏钻木取火》为范本,孩子们跟着罗老师掌握了神话阅读的“秘诀”:<br>• 边读边圈画“神奇之处”:钻木就能生火?这是先民多浪漫的想象!<br>• 梳理“起因-经过-结果”:从人类没有火的困苦,到燧人氏寻火、取火的坚持,再到火带来的温暖,故事的脉络清晰起来。<br>• 聊人物品质:“燧人氏不怕困难,为大家找火,太伟大了!”孩子们的感悟,让神话人物有了鲜活的温度。</h3> <h3>四、规划阅读:让神话陪伴成长<br> “这么多故事,怎么读?”罗老师带着孩子们设计阅读计划:定天数、分篇目、选方法,甚至可以和家长约定“阅读奖励”。一张小小的计划表,让“读神话”成了看得见、能坚持的乐趣。</h3> <h3>五、任务续航:绘画阅读记录卡<br> 课后分享,“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汇”任务正式发布后,孩子们热情的回响,纷纷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劳动成果,他们有的记录心地善良的女娲的事迹,有的记录矢志不渝的射日英雄后羿,还有的记录无私奉献的巨人盘古,孩子们眼里的光,是对神话最热烈的回应。<br></h3> <h3> 从“听故事”到“会阅读”,这堂导读课不仅打开了《中国神话传说》的书页,更打开了孩子们通往中华文明的大门。那些勇敢、坚韧、无私的神话精神,终将化作成长里的星光,照亮他们的心灵。</h3> <h3> 课后研讨篇<br> 课后,课题组围坐研讨评课:大家一致认为这堂课以“兴趣+方法”为核心,情境导入抓眼球,读封面、目录的方法实用落地,也建议后续可增加小组合作分享,让更多孩子参与表达;任务环节可补充“神话人物辩论赛”小活动,让导读课的思维张力更足,短短四十分钟,既启了“读”的门,也种了“文化”的根。</h3> <h3>文字:罗曼<br>图片:李诺欣<br>审核:罗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