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玩,是人类的天性。</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约翰·马理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相互嬉戏作乐,你追我逐,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于是,他把一部分小猴子放到别的笼中,不让它们有机会耍乐。这些被剥夺了玩耍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呆木无趣,甚至失去了求偶和繁衍的本能。</p> <p class="ql-block">现实中,教人怎么赚钱的专家多的是,报纸的财经版每天替人指导,事业成功的老板更会发表言论来晒命,书店里充满“阔佬”的回忆录和传记,即使看遍也不见得会发达。</p><p class="ql-block">还是教怎么玩的书更为好看,人类从生到死,不玩对不起自己。生命,对谁来说都是一样的,人生忧患识字始,由此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只有玩,才能得以心理平衡。</p> <p class="ql-block">玩,并不需要有什么条件,看蚂蚁搬家也可以看个老半天;养条便宜的金鱼、种盆廉价的花,都可玩个够;下棋、种花、养金鱼,都不花太多钱,买一些让自己悦目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会太破费,这些绝对不是“玩物丧志”,而是“玩物养志”。</p><p class="ql-block">就像名家冯康侯说的:能附庸风雅,更妙,现代的人就是不会玩,连风雅也不肯附。</p> <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玩”既是生活的艺术,亦是人生的境界。一个真正会玩的人,不仅能高效完成事务,更能深刻理解生活的美好。这里的“玩”,并非消磨时光的懈怠,而是身心放松、愉悦养性的过程。</p><p class="ql-block">人,在玩乐中可以收获健康的体魄,品味品质的生活,倘若不知玩、不会玩,就有可能既错失生活体验,且难显现人生境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b style="font-size:22px;"><u>玩”在学习中</u>。</b>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思维中“学”与“玩”对立的认知,强调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与能力培养。</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当学习与天性中的好奇心、探索欲结合时,知识会自然生长;当知识融入趣味、游戏时,学习会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更重要的是,“玩”是学习社交的几乎唯一方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玩”在创意间</u>。</b>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创意都来自于“玩”。俗话有说:好奇心害死猫,老虎屁股摸不得,不作死就不会死……</p><p class="ql-block">事实使人确信:第一个发现螃蟹能吃的人,闲的没事干在岩壁上画画的人,在专利局上班没事思考和光线赛跑的人,创造Google和Facebook的人,他们绝对都不是工作者,而是玩家。人生,有创意才好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玩”在幸福里</u>。</b>当人的生命处于安全、被爱的环境中,“玩”便会自然发生,且幸福随之而来。从动物到人类,“玩”不仅是行为,更是幸福最本真的语言。</p><p class="ql-block">“玩”看似简单,却在不同生命的体验中折射出幸福的多元形态。幸福并非遥不可及的终点,而是以“玩”的心态参与生活的过程。人生如河流,在“玩”的动态中,幸福自会浮现。</p> <p class="ql-block">记得,被誉为老顽童的香港才子蔡澜在《人间好玩》一书的自序里这样写道:“人间真的不错,真的好玩啊!”</p><p class="ql-block">人,生而会玩,玩而进步。</p><p class="ql-block">会玩的小孩,更明媚;</p><p class="ql-block">会玩的大人,更智慧;</p><p class="ql-block">会玩的老者,更长寿。</p><p class="ql-block">开始玩起来吧,做个人生玩家。愿人人都能珍惜每一次的玩乐时光,并以此来探索世界、放松身心,让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