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游览剑门关及剑门蜀道(部分)。</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p><p class="ql-block"> 南宋·陆游</p><p class="ql-block"> 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p><p class="ql-block"> 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p><p class="ql-block"> 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p><p class="ql-block"> 羁客垂垂老,凭高一怆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龙门山支脉——大剑山中段,为东峰营盘嘴与西峰金城山之间的峡谷隘口,为古蜀道金牛道(石牛道)要隘。因两崖对峙,其峰如剑,其势如门,故曰“剑门”。</p><p class="ql-block"> 蜀汉丞相诸葛亮伐魏,于此立剑门关,设官戍守;至1926年以前仍设驿站。剑门关,地势险要,是沟通中原和西南经济、文化的动脉,亦为兵家必争之地。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等美誉。</p><p class="ql-block"> 1982年“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确定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2015年7月,“广元市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此外,“剑门蜀道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蜀道”(含金牛道)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关楼上“剑门关”三字为南宋诗人陆游所书</p> <p class="ql-block"> 剑门蜀道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他以剑门关为核心,是在连绵不断的秦岭、巴山、岷山之间呈带状分布,从陕西汉中宁强入川至广元、剑阁、梓潼的古栈道,绵亘数百里。沿线地势险要,风光峻丽,道路折绝,关隘重阻。唐代李白叹共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风景区内名胜古迹灿然星布,主要有先秦古栈道遗址、三国古战场遗址、千佛崖石刻,武则天庙皇泽寺、昭化古城、剑门关、翠云廊、鹤鸣山石刻、觉苑寺壁画、七曲山大庙、李白故里等。</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北部,以大剑山关隘为核心,总面积220平方公里。2006年12月被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公布为省级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剑门蜀道为先秦以来中原通往蜀地的官驿大道。因其穿越剑门天险而得名。北起四川广元市朝天区与陕西汉中市宁强县交界的棋盘关西南至四川绵阳市梓潼县演武镇,全长270公里。部分路段至今仍在通行。沿线有文化遗产130余处,涉及交通,军事,商贸,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6年䤛门蜀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被国家住建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旅游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剑门七十二峰</p><p class="ql-block"> 由大小剑山群峰组成。东至嘉陵江岸石人嘴,西与五指山群峰相连。海拔千米以上,山势巍峨,群峰联缀,人称七十二峰。古有诗云“大剑小剑如刀攒,七十二峰成剑关。</p> <p class="ql-block">远望剑门关楼</p> <p class="ql-block">剑门绝壁。</p><p class="ql-block"> 又名大剑山丹霞绝壁。地质剖面为大小砾石堆积而成。东西绵延5900多米,均高300米,最高处500米以上,如刀砍斧切,与剑门关隘自成一体,形成天然城廓。</p> <p class="ql-block">绝壁剖面。</p> <p class="ql-block">绝壁鸟道</p><p class="ql-block"> 绝壁上有鸟道和猱猿道。鸟道长数百米最窄处约30公分,十分险要。</p> <p class="ql-block">大石笋峰。</p> <p class="ql-block">小石笋峰。</p> <p class="ql-block">雷鸣吊桥。</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关楼。</p><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始没于诸葛亮,有1700多年历史。关楼屡毁屡建,在冷兵器时代的上百次战争中从未被正面攻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赞誉。素称“蜀北屏障,两川咽喉〞。</p> <p class="ql-block">从北侧看关楼</p> <p class="ql-block">从南面看关楼。</p> <p class="ql-block">刘备过关。</p><p class="ql-block"> 建安17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北上,首次途经剑门关,赴紧邻的葭萌关,即眧化。建立攻取成都的大本营。后多次往返剑门关,取成都、谋中原,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p> <p class="ql-block">姜维守关</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蜀汉景耀6年(公元263年)9月汉中失守,大将军姜维等退守剑门关,列营守险三月,以3万之师拒魏将13万大军。后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后主刘禅投降,守关将士怒而拔刀劈石,姜维设计假降钟会图谋恢复汉室失败,自刎殉国。</p> <p class="ql-block">姜维像</p><p class="ql-block">两山隘口,自然形成姜维像。(左上方)</p> <p class="ql-block">北伐行军图(石刻)</p><p class="ql-block"> 蜀汉建兴5年(公元227年)到景耀5年(公元262年),为巩固政权兴复汉室,蜀汉丞相诸葛亮、大将军姜维先后16次北伐魏国。剑门关成为北伐大军的主要通道和粮草供给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木牛流马,</p><p class="ql-block"> 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运输粮食。</p> <p class="ql-block">剑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