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 成都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览中心

贵琼猛哥

<p class="ql-block">微感,低烧。昨天,午饭后,喝了清热冲济,出门步行。从江平路转上光华大道,途经凤凰地铁口、马厂坝地铁口、非遗博览园地铁口。单程耗时1小时另30分,应该不算慢。但,少许出汗,脚有点耙,浑身有点懒软。</p> <p class="ql-block">目标,就是逛博览中心。进入大厅后,坐电梯上了二楼。楼梯口有两个小妹妹在低头玩手机,其中一个抬头看了我一眼。我问:可以进去看吗?她答:25元,扫码。我负责扫码付钱,她负责查证扫码记录。我又问:门票呢?她答:没。一问一答,都干净利落,绝不浪费一个字,也绝不使用一个微笑。</p> <p class="ql-block">逛着逛着,感觉不对劲。我想像中的成都非物质遗产,应该是川谱变脸之类的,里面咋出现那么多外省、外国的。静心一想,是自己把“国际”二字给忽视了。人啊,千万不要自以为是飘飘然,千万不要半灌水想叮当,凡事都要稳重细心。</p><p class="ql-block">不东拉西扯了,开始干正事。</p> <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通俗来说,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各种“活态”文化,比如口头故事、节日习俗、手工艺、戏曲表演等,它们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而是靠一代代人“口传心授”保留下来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这些文化形式承载着民族记忆和价值观,比如春节、京剧、剪纸等都属于非遗。‌</p> <p class="ql-block">非物质遗产的核心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传承,它不像文物那样是实物,而是通过语言、行为、技艺等方式代代相传的“活文化”。比如包饺子的手艺、过年的舞龙习俗、戏曲演员的唱腔表演,这些都是非遗的体现。它强调“活态传承”,即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被创新和延续。‌‌</p> <p class="ql-block">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用多种展览方式,展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为序、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记、传统技艺街区等五个主要部分。</p> <p class="ql-block">非物质遗产保护不仅是守护历史记忆,更是为未来文化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重要性在于维系民族文化根脉、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全球文化多样性提供活态载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