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1日,正值双十一,也是藏传佛教神圣的天降日。上午九点整,我们从驻地出发,九点半准时抵达闻名遐迩的雪域圣城——拉萨的布达拉宫。这座矗立在红山之巅的千年宫殿,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千年的信仰与辉煌,拉开了我们研学之旅最庄严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之上,始建于公元631年,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主持兴建,距今已有1394年历史。历经战火与岁月侵蚀,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统治体系,主持重建,并不断扩建,终成今日巍峨壮丽之规模。整座宫殿依山而建,主体由白宫与红宫构成,藏式风格浓郁,高逾200米,外观十三层,实有九层。因其建于山腰,石壁如削,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气势磅礴,令人仰止。</p> <p class="ql-block">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更是西藏政教合一的象征中心。自五世达赖起,这里也成为供奉历世达赖灵塔的圣地,承载着无数信徒的信仰与追思。</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不仅是一座宗教圣殿,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长卷。其建筑结构与宫藏文物集中展现了汉、藏、蒙等多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度交融,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整座宫殿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每一砖一瓦皆诉说着民族团结与文明传承的厚重篇章。</p> <p class="ql-block">今日恰逢天降日,藏地信众云集,朝圣人流如织。布达拉宫前,不仅有身着传统藏装的本地百姓,更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外国友人,共同见证这一神圣时刻。信仰的力量穿越地域与语言,在这片高原上汇聚成一片虔诚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侧门缓缓步入宫内,在导游引领下,穿梭于回廊殿宇之间,从不同角度领略布达拉宫的庄严与秀美。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搏上,每一眼都饱含对信仰的敬畏。途中不时遇见手持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的朝圣者,那份专注与宁静,深深触动人心。</p> <p class="ql-block">在布达拉宫前合影留念,仰望其金顶在蓝天映衬下熠熠生辉,恢宏气势扑面而来。这一刻,不仅是对建筑之美的赞叹,更是对千年信仰传承的由衷敬意。这张照片,定格了我们此行最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导游娓娓讲述藏地丧葬习俗:塔藏为最高规格,仅历代活佛可享;天葬为有德之士所用;水葬、土葬、树葬则依家庭与地域而异。西藏人食牛羊肉,却不食鱼虾与飞禽,因一餐鱼虾所伤生灵无数,而一头牛羊可养全家,仅损一命。此中蕴含的节制与慈悲,令人深思,或许正是藏族文化中“慈悲”理念的智慧体现。</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内部严禁拍照,以示对宗教圣物的尊重。参观完毕后,我们在宫外阳光下彼此留影,虽未能记录内部景象,但那份内心的震撼与感动,早已深深刻入记忆,不枉此行。</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宫殿中那些厚重华贵的门帘,竟是由牦牛毛手工编织而成。牦牛,高原之舟,不仅承载运输之责,更以其毛发守护着圣殿的庄严。藏族人民就地取材,巧思妙用,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据说,布达拉宫洁白的墙体中掺入了牛奶、蜂蜜与石灰混合而成的涂料,象征尊贵与洁净。这一细节,不仅彰显宫殿的崇高地位,更体现藏族人民对信仰的极致敬重——以最纯净之物,筑最神圣之所。</p> <p class="ql-block">登临宫殿高处,俯瞰拉萨全城,高原阳光洒落,布达拉宫如巨龙盘踞,大昭寺金顶闪烁,远处雪山巍峨,近处经幡飘舞。一幅天地人神共融的画卷徐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顿觉尘念皆消。</p> <p class="ql-block">短短两小时,却仿佛穿越千年。朝圣者络绎不绝,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推着轮椅的子女,有带着孩子的母亲,人人手持转经筒,口诵经文,三步一叩首,神情肃穆而坚定。这份虔诚,无关身份,只因信仰,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队友远道而来,虽不谙藏地习俗,但亲眼目睹布达拉宫的雄伟与信众的真诚,无不为之动容。所见所闻,如清泉洗心,开阔了眼界,也点亮了内心的敬畏与欢喜。这正是研学之旅最珍贵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中午饱餐后,一点半我们再次启程,前往另一座圣殿——大昭寺。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仿佛引领我们走向信仰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导游讲解:大昭寺始建于唐代,由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公主远嫁带来十二岁等身释迦牟尼佛像,成为大昭寺的镇寺之宝。千年来,无数信徒在此顶礼膜拜,只为一睹佛颜,祈求平安。</p> <p class="ql-block">寺内僧人众多,信众虔诚不辍。男女老少,无论身份,皆以五体投地之姿磕长头,额头触地,心无旁骛。那份恭敬与坚持,是对信仰最朴素也最深刻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门前,有人虔诚叩拜,孩童嬉戏其间,和平鸽在石阶上觅食,画面宁静祥和。若世间人人如此,心怀敬意,彼此无争,唯有和平与慈悲,那该是何等美好的人间净土!</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建筑以红白为主色调,金顶辉煌,极具藏族特色。导游讲述传说:昔日此地为湖,莲花生大士为镇魔女心脉,投下戒指化为湖心岛,又命神羊背土填湖,终建成寺庙。虽具神话色彩,却寄托了人民对救度众生的佛菩萨的深切信仰。</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殿堂内,酥油灯长明不熄,灯火摇曳,象征众生对光明与和平的向往。我们的队友纷纷购灯供奉,点燃一盏心灯,愿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奔向光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我们在金碧辉煌的大昭寺前合影留念。这座千年古寺,不仅见证了汉藏联姻的历史,更承载了无数信徒的祈愿与希望。它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份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返程途中,偶见一口巨大蓄水缸,导游解释:此为备用之用,以防火灾或急难。小小细节,体现古人未雨绸缪的智慧,也映射出寺院对众生安危的深切关怀。</p> <p class="ql-block">走出寺门,街头仍有信众三步一叩首,额头沾尘,双手合十。他们用身体丈量信仰的距离,用行动诠释虔诚的意义。此情此景,令人动容,心生敬佩。</p> <p class="ql-block">拉萨街头巷尾,处处可见藏式建筑:彩绘窗棂、经幡飘舞、玛尼堆叠。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气息,仿佛整座城市都在低语着信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途中,两位姐妹队友遇见一位年迈藏族老人,步履蹒跚。她们毫不犹豫上前搀扶,缓缓陪其前行。虽语言不通,习俗不同,但那份善良与慈悲,跨越了民族与文化的界限。这正是众生本具的佛性——清澈、明亮、无染。</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七点半,我们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藏族歌舞晚宴。刚下车,便有身着盛装的藏族青年男女热情迎上,为每人敬献洁白哈达,寓意吉祥与尊重。这一刻,我们不再是游客,而是被接纳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大屏幕上赫然打出:“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2025员工西部万里行!”——这是我们此行的名字,也是我们共同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香巴拉礼赞·金马宴——欢迎您”,一行金色大字温暖人心。香巴拉</p> <p class="ql-block"> 护动环节:台上让台下出男女各一名队友参与体验藏袍在一分钟内完成。</p><p class="ql-block"> 两人在手忙脚乱中初步穿戴完毕,后经众人的帮助终于穿好!并在主持人的引领下每人喝一碗青稞酒,喝酒之前无名指沾酒弹指三次,1敬天,2敬地,3敬父母和众生!</p><p class="ql-block"> 恭敬感恩之心之行不分种族国界!</p> <p class="ql-block">酒后让发表感言,队友:愿刘老师身体健康长久住世,日月峡二次创业再创辉煌,感恩刘老师一路每天与队员同吃住行您辛苦了!感恩施懂事长和杨洁经理为大家精心策划每日行程,周到关心每人健康!</p><p class="ql-block">祝愿每位队友平安顺利不落一人圆满此行!</p> <p class="ql-block"> 晚宴在全体队友们上台跳起日月峡拍手舞中激情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今日收获满满,快乐满满,圆满收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