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下的窑洞四合院

行摄八方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作者昵称:行摄八方</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美 篇 号: 31878252</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景点名称:陕州地坑</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州,位于豫陕交界的三门峡市境内,这里有一种已流传千年的独特民居形式--地坑。这种地下四合院,在地面挖掘一个方形土坑,然后再在四壁凿出数个窑洞用以居住生活,具有冬暖夏凉、抗震防风等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月14日,我们从运城自驾前往陕州的曲村。当天秋高气爽,蓝天白云下秋果累累,令人垂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村,是陕州张汴乡下辖的一个老村落,也是一个地平线下的村庄。走进这个村,“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同于众多已改造成民宿的地坑院,原生态的曲村质朴原始。从地面俯视,坑院方方正正,天井中种着瓜果树木,四周尽是窑洞,村民们守候着他们世居之故土和秋天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青地坑院,是曲村为数不多的农家乐,始终秉持着“传承家乡文化,守护传统味道”的特色,并以独特的装修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地面沿着坡道下行,我们来到了这座院落,一个规规整整的地平线之下的四合院。院子中间因商业运营摆置了当地特色穿山灶和几张餐桌,四周的窑洞改造成了用餐包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院子的装修确实很有特色,环境氛围独具一格。墙上的标语、绘画以及一些怀旧摆设,展现着曾经的历史和那个年代不平凡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探秘曲村知青大院,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当年的知青生活,也品尝了一次当地的特色乡村美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介绍,每年春节期间,来这个知青地坑院的食客爆棚,穿山灶上的非遗陕州“十碗席”会满负荷运转,浓浓的烟火气引得众人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古朴原生态的曲村,我们来到了陕州地坑院,一个展示陕州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的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坑院,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地坑院营造技艺”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州区还早在2007年就被命名为“中国坑窑院文化之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景区,走过装修一新的地下通道,我们进入了这里的地下四合院群落。这里共有21个地坑院,每个院子相互连通,展现着不同的主题,风情婚房、剪纸院、陕州历史院、穿山灶、纺织刺绣院等,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州历史院,展现着陕州的古迹和介绍了地坑院的源头。这些深藏于地下的院落,冬暖夏凉,据介绍最早形成于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民俗文化,是黄土地孕育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杨家院,于1878年开挖,历时8年建成,后来在1928年、1978年两次翻修。在这个地坑院里,100多年间居住过杨家7代人,于2012年迁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院子是陕州地坑院的代表,见证了地下窑洞民居的演变,现在的院落设有记录建造、翻修及家族居住信息,是这里的核心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坑院内的窑洞,根据功能需求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等不同用途。老杨家院的厨窑,除了有一个用于厨子憩息的土炕以外,陈列着灶台、锅碗瓢盆、水缸、面缸等生活设施,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当年本地老乡的生活状态和洞居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山灶,又称火龙灶,是地坑院一奇,展现了当地居民的智慧。这种灶台用砖石和泥巴筑成,外观粗糙质朴,呈斜坡状依次向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个灶膛则相通相连,根据热气往上升腾的原理,依次开数个灶孔,可以同时进行蒸、煮、炸、炖、焖、保温等不同操作,既十分很高效,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热能而非常节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州地坑院,曾经是古老而神奇的民居群落。如今在原有院落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美化,它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示着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人的生活风貌与民俗风情,成了别致的旅游景区,让我们开了眼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民现场制作着当地特色小吃,价廉物美,香气诱人,引得我们也一尝为快。酵子馍是地坑院的传统特色面食,以手工发酵的酵子为关键原料,利用地坑院特有的热炕或地锅进行二次发酵和蒸制,口感松软香甜。陕塬麻花,金黄透亮,香脆可口,面香与油香在齿间交融,余味悠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州地坑,一座座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民居之瑰宝,无愧于“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美誉,见证着黄河流域文化的厚重底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地平线下的窑洞四合院,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独一无二地存在。看似简单的营造技艺,还反映了古人的卓越智慧和聪敏才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