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学薪火传 慈心赴雅约——西安慈善文化中心再访易博源共品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9日下午三时,西安慈善文化中心主任张建宏、书记孙皓岩携秘书处等同仁一行五人,再度造访陕西省周易研究会、陕西国学纪实文化馆《易博源》,于古雅文脉中探寻国学真谛,在文化浸润里凝聚慈善初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半年以来,易博源声名鹊起,参观人次迅猛攀升,各界学者、国学爱好者及社会团体纷至沓来,只为亲炙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场馆内,周易文化、中医文化、大健康等核心板块交相辉映,既承载着古人的智慧结晶,更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呼唤,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易博源,终将成为西安慈善文化中心志愿者们心中的国学沃土。在这里,我们以经典为舟,以善意为桨,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求索真知,让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与慈善精神交相辉映,照亮志愿服务的前行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漫步馆中,各类藏品琳琅满目、精品荟萃,每一件都诉说着悠远的历史故事。清代木刻《周易正义》孤本字迹隽秀、墨香犹存,书页间沉淀着千年易学的思辨光芒,细致的刊刻工艺更彰显着古人对经典的珍视;民国时期中医脉诊铜人造型精妙,经络穴位标注清晰,静静伫立间仿佛仍在演绎着中医辨证施治的古老智慧,让人直观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汉代青铜八卦镜纹饰繁复、寓意深远,八卦图案的精妙排布暗藏天地运行之道,青铜锈迹中更透出岁月赋予的厚重质感;现代国学名家书法真迹笔走龙蛇、气韵生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经典名句跃然纸上,将国学精神与艺术之美完美融合。一件件珍贵藏品引人驻足,让参观者沉醉其中,数小时的时光悄然流逝,众人仍意犹未尽、不忍离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次参访中,陕西省周易研究会会长、西安慈善文化中心形象代言人李耀堂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国学文化分享。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从周易的辩证思维到中医的养生智慧,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到慈善事业的文化根基,娓娓道来间让在场同仁深刻领略到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更坚定了大家将传统文化与慈善事业相结合、传承文明火种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次再访易博源,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溯源之旅,更是一场慈善与国学的深度对话。西安慈善文化中心将以此次参访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慈善基因,将国学智慧融入慈善实践,让文化之美滋养慈善之心,让慈善之力传承文化之魂,共同书写传统文化赋能慈善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这是6月份来参观时与李会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打卡地《古观音禅寺》古观音禅寺观后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青瓦映禅意,千年藏梵音。踏入古观音禅寺,香火氤氲中,盛唐遗风与禅心雅韵扑面而来。最是那棵千年银杏,枝繁叶茂间沉淀着岁月沧桑,金黄叶片飘落时,宛如时光流转的絮语,让人瞬间忘却尘嚣,心生宁静。</p><p class="ql-block"> 古观音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为母祈福所建,承载着孝亲文化与佛教慈悲理念。寺内千年银杏为当年太宗手植,见证朝代更迭,依旧生机盎然。禅寺历经修缮,始终秉持“禅农并重”传统,延续着盛唐以来的佛教文化脉络,是西安地区保存完好的古刹之一,也是承载千年文脉与信仰传承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大家又去了翠微宫园,环山路沿线,观光欣赏,感悟大自然的馈赠,五彩斑斓,层林尽染,浸泡了温泉,再次感受东大温泉带来的极致滋润,爱我父亲山大秦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