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标志性成果——福建舰正式入列和攻击11无人机首次亮相——相继引爆全球军事界的关注。这一“组合拳”不仅展现了中国军队在装备研发和战术创新上的突破,更深刻折射出中国军事战略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的战略转型,以及在体系对抗中的独特优势。这一系列动作,正在重塑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也让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从猜测变为现实。</p><p class="ql-block"><b>一、福建舰:电磁弹射的战略突破</b></p><p class="ql-block">福建舰作为全球除美国外唯一现役的电磁弹射型航母,其入列意义远超单一装备的更新。电磁弹射技术的引入,使舰载机的出动效率和作战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与传统蒸汽弹射相比,电磁弹射能够让歼-35隐身战斗机满油、满弹起飞,作战半径覆盖从马六甲海峡到西太平洋的关键航道。这意味着中国海军的远海作战能力已具备实战化基础。</p><p class="ql-block">更为关键的是,福建舰的加入使中国海军形成“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航母格局,实现“一艘前沿执勤、一艘轮换休整、一艘维护待命”的灵活部署。这一布局不仅强化了中国海军的远海护卫能力,也为高度依赖海洋贸易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海上铠甲”。美国西太平洋战略中最敏感的“中国海军威胁”已从理论变为现实。</p><p class="ql-block"><b>二、攻击11: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战术革命</b></p><p class="ql-block">在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之际,主题微电影《梦远》中攻击11无人机的首次亮相,标志着中国空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已从概念走向实战化。与歼-20隐身战斗机和歼-16D电子战飞机组成的编队,展现了中国空军在战术创新上的突破。</p><p class="ql-block">“踹门”能力:攻击11作为隐身无人机,可低可探测性突入敌方防空圈,摧毁雷达站、防空导弹阵地等关键目标,为后续编队扫清障碍。</p><p class="ql-block">“电子护航”:歼-16D的电子干扰设备能压制敌方电磁信号,形成“电磁屏障”,掩护攻击11与歼-20的行动。</p><p class="ql-block">“指挥中枢”:歼-20作为有人战机,通过数据链实时控制攻击11,分配作战任务,实现“1+N”作战模式,大幅提升整体打击效率。</p><p class="ql-block">这一“隐身无人机+电子战飞机+隐身战斗机”的组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空战模式,使中国空军从“国土防空”全面蜕变为“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力量。</p><p class="ql-block"><b>三、美国的焦虑与中国的“升维打击”</b></p><p class="ql-block">美国军方与智库多年来反复推演的“中国威胁”正在成为现实。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核心,并非简单的装备数量和吨位竞赛,而是一场着眼于体系对抗的“升维打击”。</p><p class="ql-block">技术突破:福建舰跳过了蒸汽弹射,直接攻克了电磁弹射;歼-20在超机动性上超越了F-22;攻击11与歼-20、歼-16D的协同体系走在了美军前面。</p><p class="ql-block">自主可控:从舰载综合电力系统到航空发动机,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关被逐一攻克,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可控。</p><p class="ql-block">战略意志: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推进,是基于守护自身和平发展与核心利益的坚定战略意志,而非挑战他国。</p><p class="ql-block"><b>四、未来展望: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中局”</b></p><p class="ql-block">福建舰的入列和攻击11的亮相,只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更多战略重器的加入,中国军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这一过程,既是对自身安全需求的回应,也是对全球战略格局的积极塑造。</p><p class="ql-block">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推进,不是为了挑战谁,而是为了守护自身和平发展的权利。这一“阳谋”下的战略跃迁,将继续重塑亚太乃至全球的军事与政治格局。这盘大棋,显然才刚刚进入中局,未来的精彩,值得我们共同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