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乌镇三日游

墨吟

<h5><b><i><u>游记</u></i></b><br><br><br></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浙江嘉兴、乌镇三日游</b></h1><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5年12月20-22日)</b></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图/墨吟</b></h3><h5><br></h5><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车游嘉兴</b></h1><br><div> 2015年12月20日上午,我和好友张建明应嘉兴农民企业家顾云乔之邀,前往嘉兴游览。顾云乔曾来上海治病,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和我们同住一个病房,为战胜病魔相互勉励,由病友转而成为好友。</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顾云乔</h5><br><div> 到达嘉兴南站,天空飘着蒙蒙细雨,顾总派车来迎接我们,安排我们入住忆江南假日酒店。<br> 当日下午,顾总亲自驾车带我们游览嘉兴。他说:“一来下雨,二来时间有限,只能走马观花了。”<br> 我们说:“这样很好。”<br> 首先来到嘉兴市府广场,下车匆匆拍了两张照片。旅游多了,见过不少政府大楼,均气派非凡,嘉兴也不例外。<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嘉兴市府大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嘉兴市府广场</h5><br><div> 接着顾总带我们绕红湖一周,观赏被烟雨笼罩的红湖风光。顾总说:“你们看,湖心岛一角停泊的红船,就是召开‘一大’的那条船。”<br> 我问:“这是原来的那条船吗?”<br> 顾总说:“是的,是原物。”<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南湖老码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南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6:南湖湖心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7:红船</h5><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乌镇西栅景区</b></h1><br></div><div> 第二天上午7:30,驾驶员来酒店接我们,按照顾总安排,送我们到达乌镇。乌镇在桐乡市境内,隶属于嘉兴。驾驶员说:乌镇分西栅和东栅两个景区,主要景观都在西栅,东栅可看可不看。”</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8:乌镇牌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9:乌镇西环浙水牌坊</h5><br><div> 我们购买了西栅和东栅联票,先游览西栅。<br> 西栅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牌坊,上书“乌青毓秀”四字。很多游客都将“乌青”读成“鸟青”,这样就解释不通了。其实“乌青”是地名,乌镇原先以车溪河为界,分为两个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合称“乌青”;“毓秀”取成语“钟灵毓秀”之意。“乌青毓秀”意即乌镇、青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0:乌青毓秀牌坊</h5><br><div> 牌坊后面,是“和合二仙”铜像。“和合二仙”系民间传说蓬头赤脚之笑面神,主婚姻和合。二仙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寓意“和(荷)合(盒)团圆”。盒中蝙蝠振翅欲飞,寓意“福至美满”。</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1:和合二仙铜雕</h5><br><div> 进入景区,见一渡船码头,可免费摆渡。乘渡船登岸,向远处望去,乌镇大剧院优美独特的造型映入眼帘,颇有气魄。该剧院于2013年建成使用,是首届乌镇国际戏剧节的主场馆。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和声光电设备,使乌镇大剧院跻身于世界一流剧院之列,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剧院。</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2:摆渡码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3:乌镇大剧院</h5><br><div> 乌镇因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而闻名于世,与承办亚洲论坛的海南琼海博鳌镇并驾齐驱。世界互联网大会由中国倡导和主办,第一届于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举办,第二届于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举办,并决定今后世界互联网大会将永久落户乌镇。<br>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会场设在枕水酒店华美宫,乌镇大剧院是两个分会场之一,同步直播主会场所有议程,为媒体记者提供第一手新闻信息。<br> 作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组成部分——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论坛于2015年12月16日在西栅通安居客栈国乐厅举行。<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4:通安居客栈大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5:通安居客栈国乐厅</h5><br><div> 我们来得正巧,互联网大会闭幕才两天,交通管制刚刚解除。在乌镇主干道两旁,电线杆上还插着参加国的国旗。在乌镇汽车站,还保留着宣传广告。广告上的会徽,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周峰设计,其灵感源于汉字“互”,又酷似一只眼睛。会徽以互联网的专属颜色蓝色为主色调,中心由8个圆圈相互交织,将紫、绿、黄、橙、红五色叠加而成,寓意互联网信息纵横交错,色彩缤纷。</div>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图16: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广告</span></div><br></h5><h3> 与乌镇大剧院相邻,是木心美术馆。美术馆以当代国学大师、画家木心的名字命名,永久展出木心身后遗留的600余件画作及数千份文学手稿。<br> 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2月14日生于乌镇,1946年进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毕业后转到林风眠门下,进入杭州国立艺校继续学习中西绘画。文革中被捕入狱,遭受残酷迫害,三根手指被折断,所有作品皆被焚毁。<br> 1982年木心移居美国纽约,盘桓南北欧,始终孑然一身,漂泊二十余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br> 2006年,木心作品首度在国内出版。同年,应乌镇人盛情邀请,木心回故乡定居。他生前的唯一愿望就是建一座美术馆,当美术馆的设计图送到他病床前时,他喃喃地说:“风啊,水啊,一顶桥。”<br> 2011年12月21日,木心未能看到属于自己的美术馆,溘然与世长辞。<br> 2015年11月15日,木心美术馆在乌镇落成开馆。</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7:木心美术馆</h5><br><div> 接下来我们参照游览图,依次参观。<br> 渡船靠岸的地方,叫安渡坊码头,安渡坊是一个街坊,如同上海的石库门里弄一样,上海人习惯叫里弄,如景云里、步高里、祥光里等。<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8:安渡坊码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9:安渡坊</h5><br><div> 安渡坊是游览西栅的起点,一路走一路看,好多百年老字号就呈现在眼前。<br> 宏源泰草木本色染坊是手工印染晾晒工场,印染的主要原材料是蓝草,生产的蓝印花布举世闻名,图案丰富,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水风景、仕女人物等,蓝白相间,朴实耐用,不易褪色。彭丽媛随习主席出访,很多场合都穿蓝印花布衣裙,显得典雅庄重。<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0:宏源泰草木本色染坊</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1:宏源泰门店</h5><br><div> 叙昌酱园是传统手工作坊,建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95年),主要经营豆瓣酱、酱油、酱菜等,采用优质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经过长达半年的自然晒露发酵酿制而成。</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2:叙昌酱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3:叙昌酱园晒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4:叙昌酱园门店</h5><br><div> 通安街亦昌冶坊为明•嘉靖年间(约公元1550年)铁匠沈济所开设,主要生产铁锅、农具。建筑立柱全部用石料雕凿而成,以防飞溅的火花引发火灾,当地人称“石脚屋”。天井中央陈列的大铁锅,是沈氏后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所铸,号称“天下第一锅”。</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5:亦昌冶坊</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6:天下第一锅</h5><br><div> 水上集市是乌镇居民赶早市集中买卖的场所,现在仍不定期举办集市。在栈桥边,有大片锦鲤观赏区。</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7:水上集市</h5><br><div> 囍庆堂是传统的婚庆殿堂,乌镇人大多在此举办婚礼。游客可入内亲自体验整个婚礼程序,估计要收费的。</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8:囍庆堂</h5><br><div> 灵水居是明•崇祯初年进士唐龙的私家花园,后毁于战乱。现在的灵水居系按原样修复,是西栅最大的园林。</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9:灵水居入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0:灵水居内景</h5><br><div> 在灵水居,我们参观了三个乌镇名人纪念馆,他们是王会悟、茅盾和孔另境。这三个人互有亲属关系,王会悟比茅盾小两岁,按辈分论,她是茅盾的表姑。读小学时,他们是同班同学。孔另境是茅盾夫人孔德沚的胞弟。<br> 进入王会悟纪念馆,正面是王会悟与红船的组雕,展馆里陈列着王会悟肖像及遗物。<br> 1898年7月8日王会悟生于乌镇,1918年到湖州湖郡女塾攻读英语。1919年经茅盾介绍,前往上海寻求妇女解放的道路,由黄兴夫人徐宗汉安排在上海女界联合会做文秘,因而结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1920年两人在陈独秀家客厅举行婚礼,结为伉俪。<br>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将在上海举行,李达让王会悟参加筹备工作,会址就是王会悟选定的。她选了好几个地方,均不理想。后来她想到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家,比较安全。因为这幢房子真正的主人是李汉俊的兄弟李书城,李书城在国民党任军事部长,不会引起别人怀疑。<br> 7月23日大会如期召开,王会悟就在楼下后门口望风。7月30日大会临近闭幕时,发生了意外,一个陌生男子托着湿衣服直奔楼上……<br> 关于这一情况,王会悟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br><br> 出席党的“一大”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尼可尔斯基。那天,李达要我把马林和他的翻译杨明斋护送到会场,然后我在楼下照看门户,观察动静。突然,我看到一个陌生人,从厢房出来往楼上走,我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李家的厨师答话说,他是侄少爷的同学。我捉摸这事有些蹊跷,就上楼告诉了扬明斋。马林警惕性很高,得讯后马上拿东西走了。张国焘当时怪我大惊小怪,把会场给吵散了。散会后不久,法国巡捕果然来了。李汉俊用法语对巡捕说:“上午是我几个朋友在此讨论十九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争论起来了,惊动了你们,对不起!”巡捕没发现什么破绽,就走了。事后,马林说:“这个女孩子(指我)很机警,要好好培养”。<br> 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们意见不一。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我便作为具体安排事务的工作人员先行出发,与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乘头班车去嘉兴。到嘉兴后,我去鸳湖旅社租了房间,作为代表们歇脚之处。又托旅社代雇一艘中等画舫,要了一桌和餐。代表们上船前,我还出主意,让他们带了一副麻将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游船上开了一天,就胜利结束了。<br><br> 王会悟在回忆录里还说:“第二天早上,共有代表十余人分两批去嘉兴。”从大会筹备到闭幕,王会悟全程跟随,安排食宿,怎么会不记得代表有多少人,而要说“十余人”呢?显然,王会悟这样选择性失忆,另有隐情。因为陈公博和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尼可尔斯基没有出席南湖会议,张国焘认为何叔衡完全不懂马克主义理论,将他撵走了。实际出席南湖会议的代表,为十一人。<br> 王会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见证人,也是参与“一大”工作的唯一女性,被誉为“一大卫士”,毛泽东称赞她是“真正的人”。<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1:王会悟纪念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2:王会悟与红船组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3:王会悟肖像</h5><br><div> 茅盾纪念馆里,茅盾遗体雕像安卧在灵柩上,身上覆盖着党旗,墙上展示他临终前写给胡耀邦总书记和中共中央的一封信。信的全文如下:<br><br>耀邦同志暨中共中央:<br> 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我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br><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沈雁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div><br></div><div> 这封信发出不到半个月,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生前的请求,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br> 茅盾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著作等身,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矛盾全集》共38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茅盾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专为正式党员,是全国最早的五十名党员之一。1928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从此游离于党外苦苦等待半个世纪,虽多次向党提出恢复党籍的请求而未果。在他死后,终于实现了他的遗愿,回到了党的怀抱。他的遗体就安葬在灵水居内,也算是叶落归根吧。<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4:茅盾纪念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5:茅盾遗体雕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6:茅盾墓</h5><br><div> 在孔另境纪念馆里,有他的头像,旁边是他的一段语录:“人是感情的动物,也是理智的动物,因为有感情,所以不能忘记过去,因为有理论,所以认识现实和理想将来。”<br> 孔另境是编辑人、散文家,也是革命家。他1904年生于乌镇,1922年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5年毕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随北伐军北上武汉,任武汉前敌总指挥部宣传科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转入地下,任中共杭县县委宣传部秘书。因参加暴动失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br> 此后在上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热心于戏剧事业。1939年他创办华光戏剧专科学校,谢晋、上官云珠等曾就读于该校。<br> 他的散文朴实率真,写人物并不夸张,无溢美之词,亦不为亲者讳;写地方使人身临其境,既可了解民俗的一斑,也可知晓民生的疾苦。<br>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被“保护性拘留”而囚于狱中,直至生命垂危,才允许保外就医。1972年9月18日含怨去世,终年68岁。1979年4月,他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7:孔另境纪念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8:孔另境头像</h5><br><div>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乌镇建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书馆年久坍塌,仅存遗迹,现在的书院系在原址重建。书院中的石牌坊系明•万历年间所建,上题“六朝遗胜”和“沈尚书读书处”匾额。<br> 萧统,字德施,梁武帝长子,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立为太子,未登基而卒,谥昭明,故后人称昭明太子。萧统喜文好学,他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散文选集,与《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一起,是古代读书人必备的文学读本。<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9:昭明书院</h5><br><div> 公埠即公用码头,岸边立石碑,上方刻“民国一九年(公元1919年)秋建”,以下刻“公埠”两个大字,下方刻有说明:“除公埠外原有摊脚,自东至西营造尺壹丈,自南至北营造尺六尺五。”</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0:公埠</h5><br><div> 离开公埠,时已中午,该吃饭了。西栅有餐馆四十余家,兜了一圈,觉得两家较有特色,一家是民国时代特色主题餐厅,一家是公社知青餐厅。我们两人商量后,决定去公社知青餐厅。餐厅是一个院子,围着竹篱笆,一个年轻的女孩穿着红卫兵军装,站在门口迎客。门两旁有一副对联:<br><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脚踏烂泥胸怀世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支边下乡大有作为</div><br></div><div> 走进院子,餐厅是一栋草屋,外面随意摆放着一些农具,右边写着“一颗红心”,左边写着“两种准备”。<br> 进入餐厅,陈设就很讲究了,都是一间一间的小包房,服务员都是年轻人,穿着清一色的红卫兵军装,待客热情奔放。<br>不过价格并不便宜,我们点了两菜一汤,两碗米饭,花了140元。<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1:民国时代特色主题餐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2:公社知青餐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3:公社知青餐厅草屋</h5><br><div> 午饭后,继续游览。<br> 离公社知青餐厅不远,是月老庙,庙里供着月下老人。没有和尚,也没有尼姑,只有几个工作人员,他们说:“有求必应。”<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4:月老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5:月老塑像</h5><br><div> 走出月老庙,可以远望白莲塔。乌镇原有白莲寺,同时建白莲塔,具有宋元时期砖木结构阁式塔的鲜明特征。元代末期,朱元璋与张士诚在乌镇开战,白莲塔毁于战火。历代几度重建,清•咸丰年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战火绵延至浙江,白莲寺被焚毁,白莲塔严重倾斜。清•同治八年(公元1868年),白莲塔轰然倒塌。<br> 2005年,白莲塔在西栅大运河畔环河岛依原样复建,是乌镇的最高建筑。<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6:白莲塔</h5><br><div> 在昭明书院西北角,是一片开阔地,询问之下,方知这片开阔地叫龙形田。据说从高处俯瞰,这片开阔地形如卧龙,首西尾东,活灵活现。</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7:龙形田</h5><br><div> 西栅面积之大,超过其他古镇,且河流纵横交错,湖泊众多,到处可见各种江南风格的石桥。我们边走边拍,拍了八座。</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8:放生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9:雨读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0:廊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1:福安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2:武定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3:定升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4:景行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5:通安桥</h5><br><div> 我们一看表,不知不觉已是下午两点半。不是买了联票,还要去乌镇东栅么?西栅的景点估计还有三分之一,只好忍痛割爱,匆匆离开西栅,前往东栅。<br><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乌镇东栅景区</b></h1><br></div><div> 从西栅到东栅,凭联票可以乘免费班车。大巴开了十分钟,便到了东栅。</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6:乌镇东栅景区入口</h5><br><div> 进入东栅景区,未免有些失望。这里保持着古镇原貌,居民没有搬迁,街道两边大门紧闭,游客稀稀拉拉,显得清冷、萧条。时而有老奶奶、老爷爷探出脑袋,冷冷地瞧着游客。<br> 唯一吸引人的是拳船,可惜我们来得太晚,错过了表演时间。<br> 乌镇拳船起源于南宋,船民习武于船上,既可强身健体,又保一方平安。每年“香市”期间,拳船上的武师免费为当地百姓表演武术,延续至今。设在东栅的拳船,每天表演八场,每场十分钟。<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7:拳船</h5><br><div> 还有一个江南木雕陈列馆,馆内所陈列的大多是民国前后民间收藏的江南木雕,并无很高的历史价值。</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8:江南木雕-龙凤禅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9:江南木雕-房梁</h5><br><div> 东栅的桥梁比西栅也少许多,难见有特色的桥。我们随意拍了四座。</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60:木拱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61:木石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62:太平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63:仁寿桥</h5><br><div> 离开东栅,我们步行到乌镇汽车站,乘汽车返回嘉兴。<br> 12月22日上午,顾总开车把我们送到嘉兴南站,还给我们每人送了两大包五芳斋粽子。我们一再向他道谢,他说:“我们是好朋友,谢什么!”<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