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支持者的重要性:不是“帮忙”,是“托举”</p><p class="ql-block"> 以前总觉得“教孩子技能”靠家长督促就够,却忽略了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孤独感”。课程里说“支持者是孩子的‘信心加油站’”,这句话点醒了我。比如孩子学自己穿衣服,我反复提醒“快点”,他反而抵触;后来奶奶加入当支持者,每次孩子进步一点就鼓掌说“你系扣子的速度变快啦”,孩子不仅愿意尝试,还会主动说“奶奶你看我穿得对不对”。原来支持者的作用,是帮孩子把“我不行”的焦虑,变成“有人相信我能行”的底气,这种情感托举,比单纯的“教方法”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邀请支持:让孩子从“被动学”到“主动要”</p><p class="ql-block">邀请支持,是我最意外的收获——原来不是家长找好人让孩子接受,而是要让孩子主动“邀请”支持者。我一个朋友孩子不敢独自睡觉,妈妈没有直接让爸爸陪,而是问他“你觉得谁能帮你练习独自睡觉呀?”孩子选了奶奶,还自己跟奶奶说“奶奶,你能每天睡前陪我聊5分钟,帮我练习一个人睡吗?”因为是自己邀请的,孩子反而更认真,进步也更快。朋友试着让孩子学整理玩具时自己邀请奶奶当支持者,他果然比以前积极,还会主动跟奶奶,汇报成果,原来主动邀请能让孩子从被要求学,变成“我要学给支持者看”,内在动力完全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谁有资格成为支持者,有爱+耐心比身份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之前我以为支持者只能是家人,课程却打破了我的认知——只要满足“真心喜欢孩子、愿意耐心等待”这两个条件,都能成为支持者。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家人,孩子的幼儿园老师、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甚至邻居家温和的阿姨,都可以。比如孩子学打招呼,不敢跟陌生人说话,他的好朋友成成是个开朗的小朋友,我问孩子要不要请朵朵当支持者,孩子同意后,朵朵每次看到他都会主动挥手说“嗨”,还教他“你跟我一起说就好啦”,慢慢的孩子也敢主动打招呼了。原来支持者不需要“懂教育方法”,只要能给孩子真诚的鼓励、不催促不指责,哪怕是个小朋友,也能成为孩子进步的“小帮手”。</p><p class="ql-block">教养孩子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找到合适的支持者,让孩子在充满信任和鼓励的环境里学技能,不仅孩子学得轻松,我们家长也能少些焦虑。以后我会多帮孩子邀请不同的支持者,让他在爱和陪伴里,慢慢变成更自信的小大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