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篇日记】以感恩织就的一天

华冠金夫人

<p class="ql-block">以感恩织就的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晨光刚漫过会元学校的围墙,我已经把3.06公里的晨跑轨迹画在了熟悉的校园里。手机上“咕咚”APP跳动的配速数字,像一串轻快的鼓点——要不是今天师生们要赴沈阳游学,大课间的固定跑本是更从容的选择,可碎片时间里的奔跑,反而让踏实感先落了地。这是我感恩的起点:能攥住每一分钟的主动权,多幸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点钟,五辆客车的引擎声裹着孩子们的笑闹驶向沈阳,第一站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灰白的残垣状建筑前,义务讲解员的声音像一把钥匙,撬开了那段浸着血与泪的过往:“1931年9月18日夜,柳条湖的爆炸声里,是四万同胞的流离。”玻璃展柜里的旧军用水壶、泛黄的《盛京时报》号外,在她的讲述里有了温度——我看见学生们攥紧的拳头,看见他们仰头读“勿忘国耻”时眼里的光。离开时风掠过广场上的警世钟,我忽然感恩:总有人愿意弯腰,把沉重的历史轻轻放在后辈掌心,让“爱国”不是课本里的字,是心口发烫的温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午的沈阳巷弄里,一碗牛肉炒面裹着酱汁香。热汤浸软了面条,也浸软了奔波的疲惫——我感恩这烟火气里的松弛,感恩一碗面就能妥帖接住半日的奔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踏进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巨大的恐龙骨架从穹顶垂落,翼龙模型似要冲破背景里的史前天空。讲解员指尖划过化石纹路:“这是一亿年前的‘辽宁古果’,是被子植物的老祖宗。”孩子们趴在展柜前数恐龙的颈椎骨,我站在进化树图谱前忽然笑了:多好啊,有人把亿万年的时光凝在玻璃柜里,让我们能踮脚摸到地球的童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点返程回校,办公室的阳光还剩半窗。我摊开未写完的游学总结,键盘声敲碎了午后的静——感恩自己没让“疲惫”成为拖延的借口,一小时里划完的待办清单,是给这一天的额外勋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傍晚推开理发店的门,暖光灯裹住身上的围布。染发膏的气味里,理发师指尖带着温度掠过发梢,闲聊里他说“今天的夕阳特别好看”。我对着镜子看见新染的发色衬得气色亮了些,忽然感恩这细碎的善意:陌生人的一句闲话,也能让寻常的傍晚漫出温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超市的购物车很快堆成小山:鸡蛋在袋里轻晃,飞蟹裹着冰碴泛着青灰色。结账时收银员笑着说“今天的蟹特别肥”,提着重甸甸的袋子走在路灯下,晚风裹着桂香——我蒸了蟹,橙红的壳裂开时鲜气漫了满室,咬开蟹膏时忽然鼻酸:感恩这时代的便捷,让远海的鲜能 overnight 到餐桌;感恩这烟火人间,让“好好生活”是伸手就能碰着的日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睡前翻今天的照片:晨跑轨迹的绿色线圈、博物馆里学生们的侧脸、油亮的炒面、恐龙骨架下的仰拍、染好的新发色、蒸得通红的飞蟹……这一天像串珠子,每一颗都裹着“感恩”的光:感恩能掌控时间的笃定,感恩传递历史的手,感恩接住疲惫的烟火,感恩打开眼界的窗,感恩细碎的善意,感恩这时代把“方便”揉进日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哪有什么“高效的一天”,不过是被无数温柔接住:接住奔跑的坚持,接住求知的目光,接住烟火的暖,接住生活的甜。这人间的好,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赠礼,是每一个愿意弯腰的人、每一碗热的面、每一块凝着时光的化石,是“好好活着”里,藏着的、数不清的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