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常笑书生

<p class="ql-block">格言</p><p class="ql-block"> 选择,对当事人而言都是对的,也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理解其选择是正确的。然而选择的结果正确性与否,往往需要的是通过社会公序层面之“存在合理性”的验证。</p><p class="ql-block">【格言的解读和品鉴】</p><p class="ql-block"> 这个格言基于“社会公序层面”这一关键限定,其含义极为精准和深刻。下面来对其进行简明解读。</p><p class="ql-block">简明解读:</p><p class="ql-block"> 这段格言揭示了个体选择与社会规范之间的深层关系:</p><p class="ql-block">1. 个体的主观立场:</p><p class="ql-block"> · “对当事人而言都是对的”: 任何人做选择时,都基于其自身的认知、情感和利益考量,在做出决定的那个瞬间,他必然认为这是当下最合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项。</p><p class="ql-block"> · “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理解”: 人具有社会性,渴望自己的选择被认同,这不仅是寻求支持,也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确认。</p><p class="ql-block">2. 社会的客观验证:</p><p class="ql-block"> · 然而,一个选择最终是否正确,并不能由当事人的主观愿望单独决定。</p><p class="ql-block"> · 关键的检验标准是 “社会公序层面之‘存在合理性’” 。这里的 “社会公序” 指的是社会主流的公共秩序、善良风俗、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p><p class="ql-block"> · 这意味着,一个选择的“正确性”需要放在更广阔的社会框架下审视:它产生的结果能否被社会秩序所接纳、容纳甚至鼓励?是否符合普世的价值观和法律法规?</p><p class="ql-block">核心矛盾与启示:</p><p class="ql-block">· 核心矛盾: 格言点出了 “个人主观正确” 与 “社会客观正确” 之间可能存在的巨大鸿沟。一个人完全可以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为私利而违背规则),但这个选择却可能在社会公序的验证下被证明是“不合理”甚至错误的。</p><p class="ql-block">· 启示:</p><p class="ql-block"> · 对个人而言: 在做重要选择时,除了考虑个人需求,还应具备社会视野,预判其选择是否经得起“社会公序”的检验。这能帮助我们做出更负责任、更具远见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 对社会而言: 提示我们评价他人选择时,应理解其主观出发点,但同时也要用社会公序的共通尺度来衡量其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p><p class="ql-block"> 一句话总结: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路,但这条路能否行得通、走得远,最终要由社会秩序的“路基”来决定。</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