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城乡德育教育资源深度融合,2025年11月11日,宋佳名班主任工作室以杭锦旗暖心德育“智慧坊”为载体,以“育德赋能、共研共进”为核心,赴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开展德育送教活动。通过理念共享、经验互鉴、实践联动,实现了双方育人思路同拓宽、德育能力共提升的双向赋能新态势。</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工作室成员付晓娜老师以“小餐桌上的大变化” 为题呈现少先队示范课,课堂上学生先展示自家晚餐照片,分享对长辈的采访 ——“奶奶小时候只吃粗粮,过年才见肉”“爸爸说80年代白面馒头很稀罕”,直观感知餐桌从匮乏到丰盛的变迁;接着付老师用短视频解析变化根源,结合“粮食统购统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种业振兴行动”等政策及杂交水稻、无人机播种等科技案例,说明“吃饱吃好”离不开国家支撑,学生还分享大棚种植、智能灌溉等素材,解答“冬天为何有反季节蔬菜”的疑问;最后围绕浪费现象讨论,学生提出“吃多少盛多少”“剩菜打包”等10余条节粮妙招,发起一周节粮打卡挑战、设计家庭光盘计划,纷纷表示“每粒米都藏着国家的努力,以后绝不浪费粮食”。</p> <p class="ql-block"> 作为内蒙古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优秀获奖者,工作室成员王捷老师以“少年凌云志 雄鹰展翅飞”为主题,分享获奖带班育人方略,围绕“幼鹰蜕变(低段自主)— 雏鹰展翅(中段自立)— 雄鹰翱翔(高段自强)”核心框架展开:结合案例详解,低年级通过系鞋带比赛、整理书包挑战培养自律习惯;中年级组建雄鹰互助队,结对帮扶单亲家庭同学以渗透互助品格;高年级联动黄河资源开展研学,深化担当意识,形成“习惯 — 素养 — 情怀”递进式培育路径。</p><p class="ql-block"> 在分享中,王捷老师展示雄鹰主题墙、启智润心墙等班级文化案例,建议结合地域特色,将黄河诗词、节水标语融入教室布置,以环境渗透滋养学生;针对部分家长缺乏教育方法的痛点,分享家校共定《雄鹰成长公约》、线上家校打卡群等实操做法,并现场展示雄鹰班委会设置及“纪律小雄鹰”“卫生小雄鹰”等图文职责卡,助力学生明确责任、主动参与管理。德育主任王德老师感慨:“方略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落地细节,解决了我们想育德却无抓手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 依托杭锦旗黄河几字湾南岸的地域优势,宋佳老师详细讲解黄河班本课程设计:首先是“初画黄河”让学生以黄河畅想家身份创作,激发对母亲河的好奇;其次“走进黄河”组织学生赴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开展水质检测、玉米地观察,感受黄河滋养生命的奉献精神;最后“再画黄河+守护约定”让学生对比初画作品,补充真实细节,并通过浇灌黄河水绿植、改编护水儿歌,践行生态保护理念,将爱家乡、护自然的德育目标融入实践。</p><p class="ql-block"> 宋佳老师提出延伸方案:3-4年级开展黄河地图大冒险,了解黄河流域文化;5-6年级举办黄河文创设计赛,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创作力,让德育贯穿学生成长全程。</p> <p class="ql-block"> 此次宋佳名班主任工作室与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的“育德赋能、共研共进”之约,不仅让少先队活动课的鲜活、带班方略的实用、黄河班本课程的特色在城乡校园间深度流动,更真正筑牢了推动城乡德育均衡发展的“桥梁纽带”。它让优质育人经验走出一方校园,也让乡村学校的学情需求成为优化实践的鲜活养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正如宋佳老师所强调的:“送教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成长”;工作室在交流中收获了接地气的实践反馈,亿利东方学校的班主任们则在共研中打开了德育新视野。未来,这份“双向奔赴”不会止步,双方将继续以“让每个孩子在德育中向阳生长”为初心,把小餐桌里的家国情怀、雄鹰精神中的品格力量、黄河文化里的根脉认同转化为更多生动的育人实践,让城乡德育在协同共进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优质德育的滋养下,成长为有温度、有力量、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