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净土,允许可控的混沌

罗迎玺

<p class="ql-block">20025年11月11日,《城市之间—罗迎喜》感恩日志3681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日与一位老师闲谈,她灵性高、直觉通透,遍历各类组织后,因骨子里的“精奢洁癖”,总易察觉氛围中的“有为”痕迹,便忍不住“避而远之”。听她倾诉时,我不禁莞尔——或许是年岁稍长,或许是对自己少了些苛责,连带对他人、对世事也多了份接纳。</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也是偏感性之人,但现在看见这世间本无绝对的净土。无论是学习团体还是各类组织,身处其中的皆是成长路上的普通人,而非无瑕圣人。“有为”与“无为”从非泾渭分明,反倒常因时空流转而相互交织、彼此转化,构成一种看似“混沌”的状态——而这,恰恰是道的本真模样。允许混沌存在,接纳不完美的常态,只要整体始终涌动着向上的力量,便已是难能可贵的好环境。即便偶尔失衡,只需稍作干预、守住底线,无需焦虑慌张,一切自会回归正轨。挚友笑我“从容”,其实我深知,从容过了度,也可能变成吊儿郎当,凡事唯有把握好分寸,方能行稳致远。</p><p class="ql-block"> 细想来,管理企业、经营家庭亦是同理。没有绝对的完美模板,允许可控范围内的“混沌”,本质上是尊重人性本真,活在缘分的流动里——有不可触碰的底线,却无强求一致的执念。这份允许,从来不是对他人的宽容,而是对自己的成全:拓宽了内心的舒适圈,加深了与世界的和解度,幸福力自然也会增长。</p><p class="ql-block"> 感恩老师的来访,一场坦诚的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彼此都多了份对生活的新体悟;感恩今日的静定时光,谢谢这所有的遇见与滋养,让我在接纳不完美的路上,愈发从容笃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