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时光里的另一个自己

阮小敏

<p class="ql-block">往事不堪回味,堆积在书柜里的旧相册、旧日记本,很久不想去翻一下,怕打破生活的宁静,曾经的不堪、曾经的小成就、曾经的幸运涌上心头,不知如何去面对。可是今天心血来潮要收拾一下书柜,翻动那一叠旧日记本,翻看起旧时光的一些闲言碎语,钢笔字歪歪扭扭,却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写着:“我要画最好看的太阳,让全世界都看见。”忽然就想起那个攥着蜡笔、在教室里熬到天黑的自己,指尖还能隐约触到当时的紧张与雀跃——原来所谓回忆,从不是冰冷的片段,而是藏在时光褶皱里的、带着温度的旧相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总说回忆是褪色的,可真正沉在心底的那些,从来都鲜活如初。就像某个周末的清晨,我在厨房煮大米粥,蒸汽漫过玻璃窗的瞬间,突然想起外婆家的老灶台。那时我总搬着小板凳坐在旁边,看外婆把红薯埋进柴火灰里,等香味漫出来时,两个人就围着灶台剥红薯皮,烫得直甩手也舍不得放下。如今外婆早已不在,可每当闻到烤红薯的香气,那个小小的灶台、外婆眼角的皱纹,还有掌心传来的温热,都会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原来回忆从不是“死去的尸体”,而是我们把珍贵的人、难忘的瞬间,悄悄存进了脑海的水井里,等着某一天被温柔打捞。</p> <p class="ql-block">更奇妙的是,每次打捞回忆,总能看见“长着自己脸”的另一个人。中师时我曾是个格外内向的小屁孩,每次上台演讲都会紧张到声音发颤。有次班会课,老师突然点我分享读书心得,我攥着笔记本的手指泛白,磕磕绊绊说了几句就红了眼眶。可现在回想起来,却格外佩服当时的自己——哪怕声音发抖,也没有中途放弃。后来工作后主持会议,每次遇到挑战时,都会想起那个站在讲台上、明明害怕却依然坚持的小屁孩。原来那些过去的自己,早已把勇气、坚韧悄悄种进了我们的骨子里,成为此刻面对生活的底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会在回忆里“遇见”不同阶段的自己:那个为了考试熬夜刷题的自己,那个和朋友在操场边聊到月亮升起的自己,那个第一次离开家、在火车站偷偷抹眼泪的自己……这些“自己”或许青涩、或许笨拙,却都真实地构成了现在的我们。就像一串珍珠项链,每一颗珍珠都是一段回忆,而串联起它们的,是我们一路以来的成长与蜕变。</p> <p class="ql-block">偶尔也会打捞起一些带着遗憾的回忆:比如当年没说出口的道歉,比如错过的某个机会,比如和某个人匆匆告别的转身。可后来慢慢明白,遗憾也是回忆的一部分。就像小时候画坏的画,虽然当时会难过,可多年后再看,却能笑着想起自己当时的执着。那些遗憾不是用来困住我们的,而是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人,要勇敢抓住当下的机会,要让未来的回忆里,少一些懊悔,多一些心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把那本旧日记本整理整齐放回书柜,窗外的夕阳正慢慢沉下去,给云朵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边。忽然觉得,脑海里的那口“水井”,其实是时光给我们的礼物。它让我们在往前走的时候,偶尔能回头看看,看看那些“长着自己脸”的旧时光,看看那些曾拼尽全力的自己。然后带着这些温暖的回忆,更坚定地走向未来——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当下的瞬间,终会成为未来回忆里,最珍贵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