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情牵西厢,敢破樊笼</p><p class="ql-block"> ——读《西厢记》有感</p><p class="ql-block"> 翻开王实甫的《西厢记》,一曲“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赞歌,穿越七百余年的时光,依旧动人心弦。这部元杂剧的巅峰之作,以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为脉络,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桎梏,让真挚的情感在礼教森严的时代里绽放出夺目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故事始于普救寺的偶然相遇,张生的痴情与莺莺的娇羞,在一瞥之间便种下情根。然而,崔家的门第之见、封建礼教的清规戒律,成为两人相恋的重重阻碍。崔母的言而无信、孙飞虎兵围寺庙的危机,都让这段爱情岌岌可危。但张生的执着追求、莺莺的勇敢冲破束缚,再加上红娘的机智撮合,让这段看似不可能的爱情终成眷属。“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的幽会,“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娇羞,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刻画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西厢记》的魅力,不仅在于缠绵悱恻的爱情,更在于对封建礼教的勇敢反抗。莺莺身为相国千金,本应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规范,却甘愿为爱情违背母命,这份勇气在封建时代尤为可贵。张生虽出身寒门,却不因地位悬殊而退缩,以才情与真心赢得爱情,打破了门第观念的枷锁。而红娘更是成为正义与勇敢的象征,她不顾自身安危,为两人传递情意、出谋划策,成为这段爱情的“摆渡人”。</p><p class="ql-block"> 书中“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景,至今仍是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期许。它告诉我们,真挚的爱情能够跨越身份、地位的鸿沟,能够冲破世俗的偏见与束缚。在当今时代,我们虽已远离封建礼教的压迫,但这份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页,张生和莺莺的身影仍在眼前。《西厢记》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段千古传颂的爱情佳话,更激励着我们勇敢追求心中的美好,冲破世俗的桎梏,守护那份纯粹而真挚的情感。这部古典文学的瑰宝,将永远在文学史上闪耀,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爱情的力量与自由的珍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