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陈建贡主席与呼延小舟老师书法讲座

武芳

<p class="ql-block">聆听陈建贡主席与呼延小舟老师书法讲座</p><p class="ql-block">本次讲座由两位陕西书法界的代表人物——陈建贡先生和呼延小舟先生联袂主讲,主题围绕 “书法与中国文人精神” 展开。</p><p class="ql-block">陈建贡老师是古典浪漫的学者型书法家与教育家。陕西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中国当代书坛最有希望和实力者之一”,崇尚古典与浪漫主义。他深入钻研中国书法源头(汉简、帛书),其书法形成了自由洒脱、天真率意的“陈氏语言”。他擅长将篆隶与汉简相融合,作品充满天趣与稚气,古而新,放而雅。是一位勤奋的学者,著作等身。其编著的《简牍帛书字典》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后续多部集汉简字体的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广泛。重视文化传承。倾资创建“弘文馆”,致力于书画普及教育,为陕西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体现了“德艺双馨”的追求。多次赴日、韩、美等国进行书法展览与交流,荣获“休斯顿市荣誉市民”,是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学者钟明善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言:“学者、青年书法家陈建贡以敏锐的智慧,顽强的毅力,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历时四载有余,呕心沥学,寒暑不辍,在大量搜集、整理材料基础上,翻译、抉择、摹拓、编次、检校,终于完成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简版帛书字典》的编辑工作,为我国文化史建设作出新的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呼延小舟老师是扎根长安的文化践行者。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荣获西安市“德艺双馨”称号。斋号“无风堂”,号“少陵居士”,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归属感。身兼多本专业杂志的编委或主编,同时是多个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积极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讲座核心主题:“书法与中国文人精神”。通过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与人物,深入剖析了书法艺术背后所承载的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1. “晋人尚韵”与《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探讨以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为代表的魏晋风度,其书法中流露出的飘逸、玄远的神韵。讲述了《兰亭序》真迹流传的传奇故事(智永传承→萧翼赚取→辩才痛失→陪葬唐太宗昭陵),增添了书法作品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悬念。</p><p class="ql-block">2. “忠义风骨”与颜真卿。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例,阐释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人格的体现。颜真卿在国难家仇中的悲愤之情,通过笔墨的顿挫涂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忠义刚烈的风骨。</p><p class="ql-block">3. “无意于佳乃佳”与苏东坡。通过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解读宋代文人“尚意”的书风。苏轼在人生低谷(被贬黄州)时,于“无意”间创作的这幅作品,反而达到了艺术的巅峰,体现了文人在困境中实现精神“突围”的豁达与超然。</p><p class="ql-block">4. 书法的“三如”论:书法中的“书如其人”,清代刘熙载提出的“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强调书法与书写者的学识、才华、志向及个人品质的紧密关联。这一观点认为,书法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书写者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在表达,体现了中国书法注重“人书合一”的传统理念。</p><p class="ql-block">陈建贡主席的现场点评与洞见。在讲座中,陈建贡先生还分享了他对书法实践的精辟见解:落款的重要性:强调落款是书法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反映书写者的修养与作品的完整性。勤奋是根基,指出任何成就的背后都是经年累月的苦练,书法家的眼力能一眼看穿书写者的功底深浅。</p><p class="ql-block">艺术的个性,将做生意与搞艺术类比,指出两者都需要鲜明的个性。他引用李嘉诚的话“一个事情大家都在伸手的时候这件事情也快到头了”,来告诫大家不要盲目跟风“流行快餐”,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独特的个人风格。</p><p class="ql-block"> 书法使生活充满了色彩,大家留在美好的记忆中,通过聆听书法家的精湛论述,颇感受益良多。</p>